对联的特性是雅俗共赏,因此对联在很多地方都能派上用场,成联的方法也不拘形式,可谓嬉笑怒骂皆可成联。古时候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用来讽刺一个名字里有“登”的州官算是一例;袁世凯去世时,人们争相传诵的那个不等字联“中国人民万岁,袁世凯千古”,则更是巧妙地说明了“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也算是一例,用来直刺弊端,对联实在是一种不错的文体形式。
今天就来说说这类有点“辣”的对联。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从小聪颖超群,被时人称为神童,传说其文思敏捷,十来岁便中了进士。一天,解缙参加同僚的宴会,有一大臣,是个大官,在朝中有点地位,但心胸却小得可怜,对解缙的才华十分妒忌,于是处心积虑地想奚落他一番,就提出让解缙对句,并阴阳怪气地出了
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此上联借用“锯”与“句”的谐音,讽刺、挖苦解缙,嘲笑解缙是“小猴子”。小解缙一听,并不示弱,不加思索地对出了下联:
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同样是谐音,同样是双关,借用“蹄”与“题”的谐音,用“老畜生”回敬“小猴子”,以牙还牙,对的工整,骂得在理,有点热辣。 再看一联。话说清末,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死亡,于是,成都官府衙门发出布告,要求各门各户都要贴出挽联,其中就有一家贴了一副:
上联:洒几点普通泪,下联:死两个特别人。
普通人的眼泪,对皇帝和太后两个特别人的死,有点戏谑的成分在内,于是,衙门当然不乐意,通令罚款五块大洋。这家人交了罚款,并不算完,又贴出另外一副对联:
上联:拗几个酸字眼,下联:罚五块大洋钱。
这是罚的轻的节奏吗?反正路人们看完都不禁一笑,这家主人虽被罚了款,但精神不屈,嬉笑中仍有怒骂成份,值得一赞。
更有一联,传说也是对骂联,这里不再附上故事的主人公,因为其中的怒骂成份太重,对联是这样的:
上联: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下联: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联中的“杂种”一指种子之杂,另一指则是骂人话,而先生二字,字面上讲是问这些植物谁先出生,实际以前面的杂种辱骂先生本人;而下联中的“正经”,字面上的意思是这些都是正统的传统经书,而实际是说,先生是个正经人,后面的老子,字面上的意思指老子这本书,而实际以老子自称,回敬学生。骂得爽利,回敬的也辛辣,各有千秋! 以上这些,有些露骨地对骂,而真正有才气,既从字面上骂了人,有说得有理有据的,还是那位传说中的对联大神纪晓岚。传说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老师们通常不能胜任,后几经辗转,又请了一位姓石的私塾先生。纪晓岚生性顽皮,好养个家雀,为了掩人耳目,将砖墙挖上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半截砖头,以防飞走。石先生发现后,亲手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再次去喂家雀,发现家雀已死,墙上又有一联,这显然是先生的作为啊,于是提笔在上联后面写了下联:
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这显然是骂人啊,石先生大为光火,手执戒尺责问纪晓岚怎么无视师道尊严?纪晓岚从容不迫地说道:“这个下联可是我按着先生的上联一字不差地对上的,你看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一字不爽,所以,我的下联恰恰就是‘粗毛野兽石先生’,如果您能对上更工整的,那就请先生自己改一下吧!”
石先生思虑良久,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纪晓岚这个下联竟是一字没办法改,恨只恨自己出上联时欠思量,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戒尺,承认这样的学生自己教不了,辞馆而去。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