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地球1.5亿公里的太阳一直是地球上最大的外部能源,45亿年来地球生命的诞生和进化都得益于太阳辐射的能量。
但是科学界实际上直到20世纪初才意识到太阳的能量来源是氢核聚变。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太阳是如何持续45亿年的,更不用说近距离研究太阳了。因此,近年来,恒星物理学家发射了很多太阳探测器,如美国NASA的“帕克号”太阳探测器、我国的“熙化”
5月18日,欧空局的“太阳轨道器”是2022年3月26日抵达近一点的探测器,搭载“极子成像相机”的“极子成像相机”能够以极高的分辨率拍摄太阳大气。
这次返回的太阳表面图像是“太阳轨道器”在距离太阳5000万公里的地方拍摄的,这个距离正好是地日的三分之一,但与之前返回的图像相比,这次太阳图像有点不正常。因为科学家在图像中发现了“刺猬群”。
太阳刺猬
这是太阳上的刺猬,当然不是真正的刺猬,而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围突出来的短而钝的尖状结构,就像一只刺猬趴在太阳表面一样,这只刺猬的长度为2.5万公里,相当于两个地球。
目前的理论认为,这种突出的尖刺结构是太阳本身的大气活动造成的。太阳内部每秒有400万吨氢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太阳本身是没有实体物质的等离子火球,所以内部能量的扰动很容易影响太阳的最外层。
除了表面的刺猬外,欧空局的“太阳轨道器”还拍摄了太阳南极的照片,
om=ar;x-expires=1706870244&x-signature=bHs3U%2F4D4ve0XJZXR64jVOvkpjw%3D&index=6" width="640" height="259"/>由于目前太阳活动正值10年以来的一次小高峰,所以包括欧空局“太阳轨道器”在内的探测器都在抓紧围绕太阳公转并收集数据,只是这次的太阳小高峰跟此前相比不太一样,大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因为目前太阳表面已经出现了很多耀斑,每个都要比地球更大。
除了太阳耀斑外,多次发生的日冕物质抛射也是天文学界的重点关注对象,因为日冕物质每次都有非常高的时速,如果不抓紧时间注意的话,所引发的太阳风暴很可能会影响地球电力系统,造成全球通讯中断。
从公转轨道上来看,“太阳轨道器”将于2022年10月13日再次靠近太阳,且这一次近日点会比上一次更近,所以不出意外的话,2022年年底我们将收获更多的太阳表面高清图像,萦绕在太阳身上的谜团也将被揭开一部分。
太阳未来的利用前景
作为太阳系内唯一的能量源,太阳的质量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小行星带和彗星们,只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0.14%,且这0.14%里的50%都属于木星质量,剩下的才是地球等行星和卫星们的质量。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太阳是太阳系内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因此只要把太阳能量利用好了,人类文明就基本上摆脱了能源危机,而利用太阳能量的终极方式,就是建造一个把太阳完全包裹起来的戴森球,这样一来太阳释放的光和热就能被收集起来变成电能储存,从而供给人类文明使用和挥霍。
目前唯一的问题是,由于太阳占了太阳系质量的绝大部分,所以剩余的太阳系材料很可能不足以制造出包裹太阳的戴森球,因此人类文明未来的戴森球计划,很可能会缩减成戴森环或者戴森网。
当然了,在戴森球出现之前人类文明还能获得可控核聚变甚至是反物质,这两个能源也是很完美的能源,至少要比现在用的化石能源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