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父周母双双去世后,周蓉哭着对蔡晓光说:“我没有家了,我成孤儿了。”蔡晓光抱着周蓉,认真地说,“我们结婚吧,周蓉,我一直爱你。从高中到现在。”
周蓉看着蔡晓光,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蔡晓光爱周蓉,他和冯玥说:“在这世上,一定有那么一个人,一段爱,是永远也没有办法被替代的。周蓉就是这样的存在。”
很多人替蔡晓光不值,觉得周蓉过于自私,全然不顾蔡晓光的感受。即便是后来,与冯化成结了婚,周蓉有事也会去找蔡晓光。有事时找你,没事时晾你,蔡晓光在周蓉眼里,无非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
但是,蔡晓光却不以为然。原著中的蔡晓光为了周蓉,以只谈恋爱不谈结婚的方式,等了周蓉12年。连周蓉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只能用余生报答蔡晓光。
人人都说周蓉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凡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可为什么这样一个人,既得到了周父周母、哥哥弟弟全部的爱?也得到了蔡晓光至纯至美的爱情?
或许,周蓉的好,只是我们没看到罢了。她只是活得“自我”,活得并不清醒罢了。很多时候,听周蓉说话,我都想“抽”她,但越了解她就会发现,周蓉比现实中那些虚伪的人,美好多了。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周志刚当初给女儿取名为“蓉”,就是希望他能像芙蓉花一般美丽清纯、高贵优雅、吉祥幸运。周蓉遂了父母的心愿,长得亭亭玉立、聪明伶俐。
周父周母虽然对周蓉很满意,却也不是事事满意。周志刚甚至一度狠心和周蓉断绝父女关系。看完《人世间》,很多人亦觉得周蓉很讨厌,巴不得她婚姻不幸、女儿不孝、孤独终老。
但是,我却觉得,周蓉比现实中的人,美好多了。她虽然不是“人间清醒”,却活成了“人间理想”。
1、为爱远走他乡的周蓉,从来没有世俗的顾忌
周蓉从贵州回到北京的“团结户”,没有见到冯化成,反倒被一堆东倒西歪的空酒瓶,气得拉长了脸。冯化成提着暖壶推门而入,见到周蓉臊眉耷眼地收拾屋子,憋闷地坐到一边,等着周蓉发难。
“我走之后,你就没收拾过房间吧?”周蓉问。
“对啊!”冯化成理直气壮,俨然一副要打嘴仗的模样。他迎向周蓉的眸子,盯着她说:“周蓉,你哪哪都好,就自我中心这一点,你真得注意。”
这已经不是冯化成第一次说周蓉“自我为中心”了,他很委屈,为什么自己的妻子不相信自己?为什么曾经崇拜自己的周蓉,如今会处处看不起他?
那年除夕,周志刚背着攒了3年的物资,从四川辗转去了贵州金坝村。在贵州一片小盆地的山脚处,周志刚徒步许久后,终于抵达了周蓉住的地方。4年前,周蓉瞒着家人,独自前往贵州,为的就是追寻自己的爱情。
冯化成就是周蓉的爱情,他是一名诗人,很有才华。但他除了才华,一无所有。在当时,因为“反革命”的身份,没有人愿意接近冯化成;因为孤儿的背景,没有女人托付倾心。
可是,周蓉却不在乎这些。她虽不是干部子弟,却也是出身清白的“工人子弟”;虽算不上倾国倾城,却也是光子片“女神级”的人物;虽没有博通古今,却也是满腹才华。
这样的周蓉,为了冯化成远走他乡,只是单纯地出于爱,并无其它复杂的算计。周志刚时隔四年,在贵州找到周蓉后,周蓉担心父母会嫌弃冯化成的出身,还坚持说:
“我绝对不会和冯化成离婚,如果因为他连累了咱家什么,我可以和你们断绝父女关系。你们就当我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爸没妈、没哥没弟。”
这席话,对父母而言,确实寒心。但从周蓉守护爱人的角度来看,却也是情理之中。都说嫁人,是第二次生命的选择。所以,吴倩嫁给了工人阶级的肖国庆、董卫红嫁给了领导干部姚立松。
但是,周蓉却从不顾忌这些。她明知道蔡晓光的各方面条件都比冯化成好,却依然选择了冯化成。奈何她的这份爱,并没有得到冯化成的善待。因为他忘记了苦难中,为他生儿育女;贫困时,陪他吃糠腌咸菜的周蓉。冯化成想要的,无非是一个崇拜自己、听自己话的小女人。
对比那些为了婚姻而精于算计的女人们,周蓉不忌世俗,为爱义无反顾的样子,真的很美。她只是不够清醒,没有意识到冯化成想要的,不过是“崇拜”。冯化成最爱的人,始终是自己。他根本就不爱周蓉。
索性,周蓉还有一直深爱她的蔡晓光。告别错的人,才能与对的人相逢。或许,周蓉与冯化成的婚姻,过于草率。所以才没有看清冯化成,就将身心交给了他。
现实中,像“冯化成”这样虚伪的人有很多,嘴上说着爱你,会一辈子对你好,实则要么是在你身上找自信,要么是想攀你的身份地位。
他们没办法全心全意爱一个人,因为没有人值得他们爱。所以,他们自然也不会像周蓉这样,不在乎世俗的顾忌,为爱走天涯。
2、心思细腻的周蓉,比任何人都要活得小心翼翼
正逢除夕,周家人好不容易聚到了一块。周志刚拉着全家人,在光子片挨家挨户的拜年。周家出了光子片的两个大学生,这对周志刚而言,是无上的荣耀。做父母的,最想要听到的,就是别人夸自己的儿女。
周志刚在乡亲们的夸奖中,笑得不亦乐乎。却忽略了站在角落里,臊眉耷眼的周秉昆。周秉昆为了照顾昏迷不醒的母亲,和周蓉留下的女儿,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养家这件事上。虽然周秉昆不见得会让周志刚脸上有光,但周家不能没有周秉昆。
心思细腻的周蓉看出了周秉昆内心的苦闷,她悄悄靠近周秉昆,对他说:“别理他们,一帮小市民。要不是我的事拖累你,你应该也能上大学。”周秉昆笑了笑,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说自己不在乎大学生的身份。他或许真的不在乎,但他却也想要得到父母的肯定。
周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一直感恩周秉昆能帮忙照看冯玥,否则她也无法安心上大学。也正因如此,周蓉一直把周秉昆的事,放在心上。
周秉昆和周父有矛盾,周蓉一直忧心忡忡,想方设法地从中调和,帮他们和好。周秉昆从酱油厂辞职后,周蓉担心弟弟没有固定工作,也在帮忙劝说。
很多人说,周蓉是个自私的人,只顾着自己的梦想、事业,完全不顾周秉昆和郑娟的难处。所以,才会把冯玥一直扔在周秉昆那里。对于这种说法,我其实并不赞同。当初,周蓉带着冯玥和冯化成回家,却未曾料想冯化成半路上的一首诗,竟剥夺了他们的自由。
事情过去后,当周蓉想要再接回冯玥时,冯玥已经和周楠、郑娟有了感情。就连晚上睡觉都哭喊着不要找周蓉。周蓉一向崇尚尊重,心思细腻的周蓉不愿意逼冯玥,也就没有着急把她接回来。
后来,冯玥长大了,与周蓉的关系就更远了。母女俩站在一起时,陌生得像个外人。当周蓉发现冯玥喜欢周楠时,心思细腻的她,不敢提出反对,只能暗自使劲,尽量不让两个孩子,在懵懂的年华,做出冲动的事。
事实上,周蓉一直都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她只是活得太理想罢了。冯化成找导师给自己的诗投票,周蓉想到的不是他的诗获奖后,于整个家而言能得到什么,而是担心因此给导师找麻烦。周蓉不是不懂奖项对冯化成、对整个家的意义,她只是不想因此而令导师为难。
王紫常常到家中找冯化成,被周蓉撞见过几回。世人都曾有过少年时,周蓉从王紫的眼神中,不是看不出她对冯化成的倾慕。可是,周蓉并没有引起重视,起码像郑娟遇见孙小宁那样,在家里拉着个脸,表示不满也行。
可周蓉却并没有,她相信冯化成,相信他们的婚姻,相信冯化成的爱会一成不变。所以,周蓉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份爱,从不曾无理取闹。
有时候,看周蓉的小心翼翼,觉得她很可怜。现实中,那些真正自私的人,又怎么可能顾左右而言他?
说到底,周蓉就是活得太理想化了。
3、不屑走捷径、不愿“装”女人的周蓉,人间罕有
冯化成很得意自己的诗,能在作协比赛上获得一等奖。确信自己在年底能评上“常务副主席”,获得分房的名额。却不曾料想,世事无绝对,作协换届,年底的分房也泡了汤。
为了尽快把冯玥接回来住,冯化成建议周蓉去学校找关系,通过送礼的方式,获得分房的名额。有了上一次“送礼”的实战经验,冯化成笃信,想要办成任何事,都必须要通过“走关系”才行。
可是,周蓉听到“送礼”两个字,却十分痛苦。因为周蓉“吃得了物质上的苦,却吃不了精神上的苦。”
于周蓉而言,她信奉努力大于一切,不屑走捷径、拉关系这种“庸俗”的做法,虽然她也因此吃了不少苦头,但周蓉还是想要坚持原则,不想要走捷径。对此,一些人觉得周蓉活得不接地气,但我却不觉得周蓉的“坚持”有什么错。如果人人都在比谁的关系硬,那任何事情都不会存在公平,因为“投胎”即代表了一切。
这对普通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很绝望的事。
特别是像冯化成这样的人,他们没背景、没出身,凭借一肚子的才学,却始终无法立足脚跟。冯化成本该站在这种风气的对立面,可他却被物质“异化”,甚至觉得,周蓉为了房子,坚持自己的“底线”与“原则”,是一个笑话。
在冯化成看来,以周蓉的资历,完全可以早分到两室一厅,将女儿接过来一起住。但是,周蓉却硬要死守可笑的“原则”,白白耽搁了时间。也许,冯化成和周蓉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冯化成不懂周蓉的坚持,周蓉也不懂冯化成的庸俗。即便没有王紫,她与冯化成的婚姻,也只剩形式。
因为用蔡晓光的话说,周蓉根本就没有“女人味”,也根本就给不了冯化成想要的东西。那年冬天,周蓉终于分到了一间两室一厅,这本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周蓉和冯化成却在冯玥的问题上发生了争吵,一怒之下,周蓉说“实话”指责冯化成又送礼、又跑关系,结果也没分上房。
周蓉确实算不上“人间清醒”,她活得过于理想化。用蔡晓光的话说,周蓉的前半生走得太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浪漫的年代,去山里追求爱情;知识的年代,一举考上了大学,后又读研读博。
结婚前,父母宠、兄弟让;结婚后,孩子不用自己养,丈夫收拾做饭又是一把手。
周蓉过得太顺了,所以她骨子里是骄傲的、自负的、理想的。所以,才会说出“最招人不待见”的话,才会像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事实上,比起冯化成的庸俗,周蓉只是活得不清醒,活得太理想化,如此而已。
所以,周蓉不懂,实话最伤人。男人都不喜欢“强悍”的女人,他们喜欢女人懂得“示弱”,喜欢女人能事事崇拜他。因为崇拜才是爱的基础。冯化成很在乎周蓉对他的看法,也正因如此,他才觉得很痛苦,才会转而奔向王紫。说到底,冯化成根本就不爱周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