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一天,长沙市军官会事务处,一名正在巡逻的战士突然看到老农民,在大门前徘徊。
战士看到见面奖后,立刻上前问道。“爷爷,有什么事吗?”看到战士往前走,老农也吓了一跳,一时说不出话来。看到这个,战士笑着安慰道。“爷爷,别紧张。有什么事吗?”" "
老农现在才回过神来,赶紧说。“我想找我儿子‘吴富子’。”想了想,老农又补充道。“他的名字叫许德华?”" "
“许德华?”战士疑惑地说,他想了很久,但不记得战友里有一个叫许德华的人。看到士兵疑惑的表情,老农着急了,他从怀里拿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大照片说。“这个人好像是‘吴昌子’!”" "
徐光达
战士一看见,脸上就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照片中的人就是第二兵团司令——许光达!战士们不能轻易判断,他赶紧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军官会主任肖劲光,肖劲光也不太清楚这件事,于是又报告给了中央军事委员会。
军委在多方确认后,立即回了电报。许光达是许德华,老农是许光达的爸爸!那么许光达为什么改了名字呢?他是如何从普通农家的儿子成长为军事家的?
许光达于190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的贫困农户中,名列第五,获得了“五富”的美誉。许光达三岁的时候,他母亲去世了,随后父亲许子贵又娶了后妻,后妻带了三个孩子,所以本来不富裕的家庭负担更重了。
这样,许光到了上学的年龄就不能上学了。幸运的是,许光达9岁时,伯父出资给张玲,让许光达拥有上学资本。
许光达知道读书的机会不容易,所以在学校努力了。1921年,13岁的许光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沙师范学校。
在长沙师范学校,许光达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学识渊博的老师、血气旺盛的同学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的学识更加丰富,他的思想更加先进。
在1925年的学生运动中,许光达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青年团,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年9月,他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
年底,许光达应该像往常一样回家过年,大伯许长玲去学校传达室接许光达的时候,没有发现他的样子,只有他留下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请出国留学,不要读!”上面只写了字。" "
当传达室工作人员看到纸条上写的这句话时,许长玲叹了口气,免不了担心。此时此刻,许光达正飞快地策马奔向黄埔军校。
原来许光达去黄埔军校学习很匆忙。许长玲来学校接许光达的前一天,学校的一位老师来找许光达,问他是否认识广州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很有名,许光达当然知道。他点点头。
老师严肃地说。“省委要选择一些青年党员去学军事,我们一致认为你很合适,所以决定派你去。”许光达一听,非常高兴,立即表示同意。接着老师告诉他出发时间是明天上午。
73059&x-signature=JMxE%2Fugmhot3wkk4BppuWQQdHXY%3D&index=4" width="640" height="398"/>许光达立马回宿舍整理行李,兴奋中的他并没有想起大伯会来接自己,直到要离开长沙师范时,才想起大伯会来接自己,匆忙中只好在传达室临时写下了那七个字。
1926年春,经过长途跋涉,许光达终于到达广州,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学习。然而在1927年,蒋介石却一手推动了“四一二政变”,大量共产党人被屠杀,许光达内心悲愤不已。
1927年7月,许光达毕业之后,按照党的指示来到了国民革命军,张发奎部担任见习排长。南昌起义爆发后,许光达立刻前往南昌参加起义,但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已经撤离,幸好在江西宁都赶上了起义部队,参加了起义。
在起义中,许光达不慎被炮弹炸伤,昏了过去,由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失去联系之后,许光达坚持不懈地寻找组织。1928年1月,许光达辗转到安徽寿县,一边寻找组织,一边潜伏进国民党军中,秘密从事兵运工作。
但不幸的是,他的身份很快暴露,被迫辗转各地进行躲避,1929年5月,许光达终于在安徽芜湖找到了党组织。随后被中央派往洪湖苏区,作为党中央代表,从事军事斗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许光达将自己的原名“许德华”改为了“许光达”,喻意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奋斗,必达光明的彼岸”。
从此,“许光达”这个名字就跟了他一辈子。再往后的几十年中,许光达便四处征战,从未回过家,因而他改名的事家人也无法知晓。
此时,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国民党不断围剿打击共产党人。在这种情况下,许光达参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担任参谋长一职,后又担任了红8师师长、25团团长等职。
此后,许光达便率领红军,与国军进行斗争,在此过程中,受伤是家常便饭,但许光达从未退缩过。而要说许光达在与国军战斗期间,受得最严重的伤,当属1932年的瓦庙集血战。
这年3月底,国民党4个旅向湖北襄河以北地区进攻,先头部队抵达瓦庙集时,与我红3军警戒分队遭遇。谁也没有想到,这一遭遇,我军与国军激战了七天七夜。这是湘鄂西苏区历史上,最辉煌也最惨烈的一仗。
在这辉煌的一仗中,许光达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率领红25团几次冲进火海。激战中,许光达不幸被敌人射中,身负重伤,昏迷不醒,被紧急送进了洪湖瞿家湾的红军医院。
经医生初步检查确认,敌人射进许光达身体里的子弹,离他的心脏只有10厘米左右,必须马上做手术,否则将有生命危险。
医生立即动手,手术整整折腾了3个钟头,然而,由于子弹进入得太深,子弹无法被取出。此时,红三军军长贺龙赶到了,他在了解情况后,当机立断决定派人将许光达送到上海一家医院治疗。
历经千难万险,许光达终于抵达了上海,可医院却已经被国民党给破坏,就在众人绝望之际,上海的地下组织联系到了他们。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许光达被送到了苏联进行治疗。
最终,在苏联,那颗子弹被取了出来,许光达就这样活了下来。大难不死的许光达,于1937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回到了中国。回国之后,许光达在延安抗大当教育长,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作出了贡献。
1942年春,许光达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任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带领抗日军民爱占游击战争,配合主力部队,开展对日斗争,肃清汉奸特务,摧毁日伪军据点,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许光达在革命时的亮眼表现,他被任命为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的司令员。
许光达也不负组织的信任与期待,1947年,他率领部队西渡黄河,参加粉碎国军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许光达率领部队一路拼杀,当见到彭德怀时,他送上一份大礼:歼敌200多人,俘虏国军陕北警备司令张子英、256团团长李含芳以下1400多人。
彭德怀高兴地表示,这样的礼物越多越好,许光达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后面的“礼物”越来越多:打清涧,许光达活捉了国军76师师长廖昂;攻宜川,许光达率军消灭了守城国军整编24旅……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统一编制,西北野战军改名为第一野战军,第三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许光达自然而然成为了第三军军长,同年6月,又升任为第二兵团司令员。
湖南解放
到了1949年,全国各地许多地方都已经成功解放,同年9月,湖南全境解放,长沙市军管会随之宣布成立。几乎在同一时间,兰州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落下了帷幕,许光达率领部队进入兰州。
不久后,身在湖南长沙的许子贵,便通过报纸看到了兰州解放的消息,在报纸上,赫然映着许光达发表说话的照片。一看到照片上的人,许子贵就惊呼:“五伢子,这不是我的五伢子嘛!”
说着说着,许子贵不仅落下了眼泪,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杳无音信,他还以为儿子牺牲了!怎么联系到许光达呢?许子贵思前想后,决定去省城长沙,寻求解放军同志的帮助,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而许光达得知父亲寻找自己的消息,心中也十分感动,但更多的这是愧疚,因为这么多年,他都没有尽到一丝身为子女该做的。
原本,许光达是想接父亲到兰州,但考虑到舟车劳动,再加上局势还没有稳定,便放弃了,改为给亲人们写信,表达自己的感情。
当许子贵接到儿子的来信后,他高兴极了,让人给自己念了一遍又一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但是许光达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他被中央任命为装甲兵司令员,负责组建新中国第一支装甲兵。
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许光达再一次“舍小家”,虽说如此,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给父亲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前。
1950年9月,在许光达的努力之下,解放军的第一个崭新兵种装甲兵,诞生了。这时候,许光达终于得以休息一下,趁着这个机会,他回到了老家,看望了年迈的父亲,两人一见面,便是抱头痛哭,那些浓烈的情感,全在泪水之中了。
由于工作繁忙,许光达在家没有住多久,几天后便再次回到了北京。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许子贵一直生活在老家,尽管许光达多次提出要接他上京,他也没有同意,许光达只好顺从了父亲的意思。
许光达没办法在父亲身前尽孝道,便时常给家里寄信,以及寄自己的工资,叮嘱家人平时多照顾父亲。1957年,许子贵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在接到父亲去世的电报后,许光达失声痛哭,对于父亲,他愧疚不已,自己常年在外,几乎没有尽过孝道。
许光达当即准备回家参加葬礼,但兄弟姐妹却要求他回来后,给父亲隆重办理丧事。当时中央正提倡移风易俗,推崇节俭,如果自己回乡,家人一定会要他大办,就违反了纪律,再说他自己也并不提倡这样做。
于是,最后许光达决定不回家参加葬礼,而是托人带着父亲的丧礼费用,替自己回去。就这样,直到父亲去世,许光达都没有见他最后一面。
这就是许光达,“舍小家为大家”,不计得失,公正廉洁,为国家付出了一切,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