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5月28日电(记者徐海涛、陈诺、屈彦)“98、99、100!”5月28日凌晨3时02分,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EAST控制大厅,大屏幕上数字突破100秒的瞬间,所有人都站起来欢呼。
经过40多年的努力,被称为“人工太阳”的完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成功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在核聚变能源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实验总负责人龚宣祖激动地大喊大叫,打起了事件。旁边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轻拍了他两次,两人拥抱。
EAST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九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有太阳一样的核聚变反应机制。核聚变能源的原料在地球上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没有污染,被认为是“终极能源”。
实现核聚变发展的两大难点是实现数亿度的点火和长期约束控制。此次实现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上采用全金属主动水冷第一壁、高性能钨潜水员等主要技术。
新的世界纪录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始纪录延长了5倍。
目前,EAST的核心技术有200多项,专利近2000项,将“超高温”、“超低温”、“超真空”、“超磁场”、“超电流”等高科技聚集在一个火炉上。总功率为34兆瓦,相当于一起加热约6.8万台家用微波炉。为了让1亿摄氏度和零下269度共存,需要用地表大气压进行约1,000亿分之一强度的“超高真空”绝热。
为了支撑这个复杂的极端系统,EAST上的近100万个部件协同工作。
“实现新纪录,进一步证明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为商业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础。”宋云涛说。
据说新一代“人工太阳”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已经完成了工程设计。根据中国的磁约束核聚变路线图,今后将建设世界上第一座核聚变示范发电站。
资料来源: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