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搞笑好友印象】反欺诈温馨提示:欺诈典型案例与风险防范

时间:2023-02-22 10:32:5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案例1:充值折扣欺诈

李老师收到了陌生人的朋友申请,对方自称是李老师的一个朋友介绍的,李老师虽然起了疑心,但通过了对方的朋友申请。之后对方声称可以提供加油卡充值服务,春节期间实际支付91元即可获得100元的加油卡。为了安全起见,这位老师问自己的朋友是否认识这个人,朋友说有点印象,这位老师放松了警惕。此后,对方吸引他加入“充值打折群”,集团成员经常交换充值、打折等。这位老师首先尝试充值少量金额,第二天充值金额就到账了。这样一看,这位老师就完全放下心来了。后来他想赚大钱,一次性转账了5万元,但第二天在群里询问充值情况时,发现群里只剩下自己了。这位老师查询了加油卡余额,发现没有数额,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预防通知

陌生人添加微信,必须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对方谈钱的时候,要提高防备意识,不要贪图小便宜。

案例2:财务人员欺诈

某公司会计长接到自称是某银行职员的电话,由于银行要对该公司账户进行年检,公司提供了一些资料,要求加张的QQ。小张加了这个工作人员的QQ,看到了“某银行X分行小黄”的外号。接着小张被带到了QQ群,名叫“XXXX有限公司”。郡内除银行职员外,还有公司的两位总经理“王总”和“李总”。两位总经理的头像和名字都和实际老板一样。小张入群后,“王总”要求银行配合做好年检工作。之后,“李总”又发信息说,一个项目已经准备好了,并要求小张将30万韩元的项目贷款直接转移到指定账户。小张脑子一蒙,就按照“李总”的指示操作了转账。不久,小张突然意识到两位总经理没有通过QQ下达过业务指示,赶紧向本人确认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预防通知

骗子们有可能就“年检”、“年审”等事件写文章。收到与银行账户年检相关的QQ信息、电话、短信等,不要轻信,要立即与开户银行官方客服电话进行确认。企业要严格执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要求,QQ(集团)、微信(集团)等需要的转账汇款必须通过企业总经理的当面或电话确认。

案例3:父母QQ群诈骗

寒假期间,一些诈骗分子潜入家长QQ群冒充老师征收各种费用,典型的作案手法如下。诈骗分子A、B、C通过QQ搜索关键词“叛军”,提出申请,加入群聊。因为家长学生很多,所以老师不一一确认,诈骗分子可以成功潜入家长群。获得班主任的头像、昵称、君主席等后,A在上课看不到手机等的时候伪装成“班主任”,B和C用群里的两位家长代替了头像和昵称。接着,A开始了“寒假补课费”的集团收款,B和C立即做出了回应。展示了前面的“家长”缴费示范,家长们下了防备,纷纷进行转账缴费,直到实际班主任注意到为止,士气暴露了出来。

预防通知

这种欺骗以学生寒假补课、购买学习资料等场景和不法分子之间的“团体互动”为目标,提高了迷惑程度。家长在班级群里收到“付款转账”等通知时,请首先与老师本人、学校确认,记住不要急于汇款!

案例4:新冠特效药欺诈

回家过年的刘老师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当地预防中心工作人员,刘老师的健康代码和检查报告有异常,声称可能会新冠感染,但仍然处于潜伏期,情况不太严重。对方接着补充说:目前有特效药、5000韩元3个疗程,每天坚持服用,健康就会恢复。回家的路上经过危险地区,刘老师吓坏了,立即给对方转账,但没有接到接受治疗的通知,刘老师才反应说自己被骗了。

预防通知

防疫工作人员不直接销售商品,不擅自收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

案例5:红包诈骗

春节前一天,微信朋友圈和群里说:“春云收到补助金的通知,我已经收到了XX元。”的魅力信息再现了。点击这个微信链接,显示“春云补贴领取通知”字样的红包页面,正中有一个大的“敲诈”字样。点击“抢”字进入显示红包的页面,但需要一群微信或朋友圈才能收到。但是,如果用户根据请求共享,界面会告诉你“共享失败”,但该信息实际上是共享的,因此个人信息可能会泄露。

预防通知

对于上述来源不明的中奖、拆红包等相关信息,只要记住“不要转”四个字,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6:积分交换欺诈

陈老师收到了一封积分交换短信,内容如下。“尊敬的用户你好:话费积分3160即将到期,请用手机登录XX网站,接受现金礼物包。”看到短信是发送到与自己手机号相对应的运营商的号码,网址和实际的网络地址差不多,陈老师不太怀疑。点击链接后,需要进入“手持营业厅”页面,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号码、交易密码、预约手机、卡等三位数字。陈老师根据需要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后,转到名为“信用卡取款专用”的页面,继续填写信息,然后被要求下载“安全控制”。陈老师提交信息并下载软件后,页面进入了一直在等待的状态。不久陈老师收到了各种消费短信,暗示自己的信用卡累计消费了7000多元。

预防通知

因为医生基站技术的存在,即使是从熟悉的客服号码发来的短信也不能轻易相信。特别是短信中有网站链接的时候,要小心打开。最好在服务企业的官方客户服务渠道确认后再复查!

案例7:票务欺诈

张老师在春节前夕没有为各大预售网站预订中意的机票,而是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一个小网站。

面刚好出售一班时间比较合适的机票,且价格低廉,但库存紧张。张先生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赶忙预订付款。但付款成功后,页面显示 “出票失败”,并建议购买更高等级舱位。张先生见更高等级舱位售价仍低于市场价,便再次付款。但付款成功后依然显示 “出票失败”。这时张先生察觉到不对,想要退款,却发现没有退款通道,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防范提醒

请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车(机)票,不要轻易点击、扫描任何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二维码,防止手机中毒,银行账户被盗!

案例八:冒充客服诈骗

过年期间,蒋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XX购物平台的售后服务人员,称蒋女士之前在平台上购买的商品没有达到国家检测标准,现将以商品的三倍价格退还金额到蒋女士账户。由于春节前在网上置办了部分年货,蒋女士信以为真。在对方的诱导下,将自己的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告知对方,直到蒋女士银行卡内的钱被转完后,蒋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共计损失4万余元。

防范提醒

电商平台退款通常是原路返还购物者的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无需购物者在其他软件中进行操作,更不会要求购物者通过扫码、点击链接、提供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方式进行退款!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