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必不可少的存在,很多时候,人们在鉴赏一幅书画作品时,除了从风格、细节去判断这个作品的创作年代、真伪与否,还会借助一些比较特别的符号去斟酌。
这些符号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规格、尺寸,甚至每一个的形状、纹路、颜色都不会相同,可以说是绝对个性的私人订制,因为每个符号都代表着一个书画作者、收藏者,这些独特的符号就是——印章。
疏荷沙鸟图页-宋代
从印章诞生之初,它独具的符号印记功能始终没变,随着时间的递进与印载媒介的转变,印章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担当。
一开始印章是用来做什么的?
- 用来表明身份
战国,是现在有据可考的印章最早出现的年代,那时候印章叫做“鉩”(xǐ),材质为铜、玉两种,印章上文字的雕刻为阴、阳文并用,使用上有官鉩、私鉩的区分,官鉩是作为官吏衣饰佩戴以及形式权利所使用的,通常会刻上官职名称,例如“司马之鉩”,有的地方官还会在官职前面加上地名,如“沟城郡丞”。私鉩就是私人使用的印章,印章上的内容通常为携带者的姓名、单字或者个人喜好的闲文。
齐国铜鼻钮“司马敀鉩”-战国时期-铜质
秦国统一天下后,鉩的使用和名称有了较为完善的规定。当时只有帝、后使用的称为“玺”(xǐ)或“宝”,官员、百姓使用的统称为“印”,再往下还细分为将军用的印称为“章”,私人用的叫“印信”。印章上的文字雕刻以小篆阴文(阴文也叫“白文”,是将文字、花纹雕刻为凹陷状态的手法)为主,印章上还要雕出田字形的界格,形状以正方形为主。
铜瓦纽“南宫尚浴”-秦国-铜质
两汉的时候,印章不再需要田字格,但是材质与纽式(玺、印顶部凸起的地方)的使用有了更细致的划分,皇帝通常用白玉质地的螭(chī)虎纽,诸侯用金质的龟纽,官职为二千石到千石的用银质的龟纽,官职在千石以下的用铜质的鼻纽。印文除了文字,也出现了动物、人物形象的图案样式。
白玉龟钮“绩平”印-汉代
- 作为公文的封印标记
印章出现的战国、先秦时期,纸还没有发明,那时候简牍(也就是竹简)是主要的公文记录载体,为了防止简牍被人私自拆启,人们会用绳子将卷起的简牍捆绑好,然后用湿黏土封盖住绳结,再盖上印章作为标记。这与后来用蜡、火漆搭配图章作为信件的封口方法类似。
但是这种方法随着纸帛的出现渐渐被废弃,后世也只在少部分物品上使用,唐代大明宫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中,就有“白泥赤印”的封泥情况。
简牍
印章何时成为个性签名、书画鉴赏、篆刻艺术的符号担当?
- 个性签名、书画鉴赏:起于唐宋盛于元代以后
唐宋时期,人们开始把印章盖在书画作品上作为鉴藏印记,但是尚未形成风气,现在很多宋代以前书画作品上的印章,都是后人印上的鉴藏印。
元代以后,印章逐渐成为书画作品鉴赏、收藏的题识,相当现在私人的个性签名,甚至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和风气。清代的乾隆皇帝就很喜欢在古籍、字画上,钤盖各种私章以表达自己对画作的喜爱。
乾隆帝田黄三联玺-清代
收藏、鉴赏的印章上常见的字样有:收藏、珍藏、珍玩、珍赏、阅过、过眼、眼福,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吉语印、成语印这类根据个人喜好刻成的印文。
- 篆刻艺术:元代至今
也是从元代起,印章开始成为一种艺术品供人鉴赏,关于印章价值的鉴别讲究也逐渐形成下面几点:
印文的篆刻。文字是印章艺术鉴赏的重要部分,从秦朝规定使用小篆为印章字样开始,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变动。明清的时候,印章篆刻开始从专业的工匠制作发展为文人、书画家甚至士大夫们钟情的一项消遣技艺,人们开始利用雕刻技法,在一方小印上进行创作,逐渐形成篆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讲究。篆法讲求刀中见笔、笔中有刀,二者相辅为佳;章法要求印章整体布局做到朱白匀称有序;刀法在体现个人风格之余,还要线条流畅自然。三者运用得当才是篆刻艺术的最高境界。
《兰亭序》篆刻组章,青田石质-明代
明清时期,印章篆刻名家辈出,尤其乾隆年间浙江派的代表“西泠八家”,善用秦汉之法、切刀博彩众家之长,对后来的印章篆刻风格影响深远。
印章的材质。印章从最初的铜、玉质地,发展到后来多以石料为主,玉石、玛瑙、水晶材质都能刻印,但是浙江的青田石、昌化石,以及福建的寿山石最受人喜欢。少部分竹根、木头也能刻印,但都没有石头耐用。
青田石里“白果冻”“兰花冻”“松皮冻”较为名贵,遇到色青质莹的更是制印的上品。
昌化石里质地略显透明,而且有鲜红色斑块、杂质较少的“鸡血石”为佳。
寿山石的品种最多,“白芙蓉”“红芙蓉”“鱼脑冻”算得上其中的精品,但是真正的极品“田黄石”却十分稀少,至今也不过五百公斤,因此,田黄石印章大多为不规则的椭圆形,很少有人舍得将原石打磨成方形。
邓文原章草书急就章卷-元代(部分印章为后人钤印)
印章的造型。除了印章本身的方形、柱形之外,印纽(多为螭、龟、罗汉、兽等具有装饰作用的形象)以及系在印纽上的印绶(shòu)和装印章的印匣,这一系列都是构成印章鉴赏的部分。
从最初的实用工具,到后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担当,印章也逐渐成为篆刻艺术的载体与展现,这个古老的“字法美”你想拥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