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梵高:原谅我生命中波西米亚人的自由。

时间:2023-02-05 17:49:1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1885年,33岁的梵高离开荷兰来到安特卫普,此后的余生里,他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在安特卫普的头半年里,梵高过着贫穷放纵的矛盾生活。

说他穷是因为半年来他只吃了几次热食,大部分时间都在用面包和咖啡充饥。

说他放纵的是,即使已经很穷了,他仍然手头有点宽裕的时候,为了拿钱在花街上游荡,买醉酒和妓女。

在绘画中,妓女和女服务员更喜欢梵高的模特(因为他只能找到两个人为自己做模特),他付钱给他们画肖像,但梵高真的很想画他们的裸体,但经济困难几乎付诸实践,所以下一幅肖像画成为了梵高在安特卫普的模特画像中的杰作。

度说:披风散发的女人头像,布油画35.0厘米24.0厘米1885年12月。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就像梵高对大麦尼罗河矿区的工人充满怜悯一样,梵高对妓女有着几乎一样的惊奇。对于他对妓女的看法,《梵高传》有这样的记录。" ".农民在地里耕作。妓女在肉体上耕作是一个主题。”

由于生活的如意和放荡,梵高一度堕落,在此期间,他的身体不仅得了梅毒,而且为了缓解饥饿,开始大量吸烟,肺部出现不少问题。

这里有两句梅毒“辩解”,中国古代文化界有句话:骑马靠斜腿,装满建筑物的红色零售手段。因此,在当时的西方艺术界,卖淫可以说是自由的艺术表现。当时西方艺术界和文艺青年群体中流行的胃病一样,都是典型的“文化病”。不仅梵高,他的好朋友高刚、同时代印象派画家马奈、哲学家尼采、音乐家贝多芬也是梅毒患者。

梵高一生画了37幅自画像,但很多自画像中没有一幅能笑得露出牙齿的画像。一个重要原因是梅毒使他的牙齿松动,笑着露出牙齿,严重损害了肖像画的美丽。

梅毒不仅是身体疾病,还会引起人体精神障碍,这是关键。从安特卫普到巴黎,梵高的画充满了黑暗和阴郁,但阴郁中又绽放出了近乎疯狂的绝望之花。例如,这部《花瓶里的罂粟、矢车菊、牡丹和菊花》:

画:花瓶中的罂粟花、矢车菊、牡丹、菊花、布油画1886年。奥特罗穆勒博物馆

例如,此《静物与圣经》:

图说:静物和《圣经》,布油画65.7厘米78.5厘米1885年10月。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沉闷黑暗的场面不言而喻。这幅画的创作时间是梵高的父亲去世半年后。画中《圣经》旁边的烛台上有一盏已经熄灭的蜡烛,悼念着成为牧师的父亲。《圣经》底部的一本小书是左拉的《生之喜悦》,那就是照亮他自己。他对左拉书的解释是:“努力生活,就要工作,承担一切。”参观者打开大图仔细看,会发现右页顶部的ISAI一词,根据图片细节,这个《圣经》是《以赛亚书》第53章的第3-5节。大意是先知宣布上帝的仆人来了,被世界鄙视,这一章可以说是梵高最真实的心灵写照。

除此之外,叼着烟卷的这幅头骨画像可以说是他本人目前的精神写照。

画:吸烟的头骨,布油画32.0厘米24.5厘米1885-1886年。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艺术不应该是单纯的美,而应该是真实的生活

1886年1月,在弟弟西奥的帮助下,梵高进入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在此之前,梵高对正统美术学院一直没有好感。他在给提奥的信中说:“美术学院的核心是

于,他们只会叫你画路易十五和阿拉伯人的画像等传统作品,而不是今天的纺织工人、矿工或者裁缝。”

梵高笔下的农妇与工人:

戴白色帽子的农妇头像

布面油画,47.5cm×35.5cm 1885年4月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美术馆

戴着绿色花边帽的农妇头像

布面油画,38.0cm×28.5cm 1885年4月

奥特洛穆勒博物馆

锄地的农妇

布面油画 42.0cm×32.0cm 1885年8月

伯明翰大学,巴伯艺术学院

纺织工左侧和纺车

布面油画61.0cm×85.0cm 1884 年3 月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但梵高最后还是进入了那个让他鄙夷和唾弃的地方,人们猜测,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省钱。因为这里是唯一能够免费向他提供模特的地方(还包括费用不菲的裸体模特)。

但是很快,美术学院的教条和保守便让梵高感到厌倦。

梵高在美术学院的同学文森特·海格曼在自己的回忆中记录了梵高在此求学的一些经历:

“他戴着一顶皮帽,身穿一件蓝色大褂——当地肉贩子常穿的那种。”

海格曼在回忆中说起过一个趣事,当时学院新购置了一个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像,每个学生都要向教授交一份素描的习作。作为一件古典艺术作品,美术学院的教授对素描的线条比例,以及素描的精准程度要求很高。梵高却给维纳斯画了一个极其丰满的臀部,这让教授们大惊失色。

他们要求梵高按照古典审美的标准,给高雅的维纳斯减肥瘦身。梵高对此十分不满,他对教授大声争辩道:“你根本就不了解年轻女子!一个健康的成年女人一定会有丰满的臀部和宽阔的盆骨,这样她们才能易于生养!”

1886 年3 月,学院内部召开董事会议,决定将梵高降级到基础班,但是他们还是晚了一步。在这一决定颁布之前,梵高已经收拾行囊,飘然而去。

在生活中,梵高任性且自卑,性格中的偏执往往让他与生活难以和谐相处。而在艺术方面,这位“红头疯子”的不羁高傲便展露得一览无余。

他如一位暴戾的君王,在艺术的世界里肆意改变着那些成俗旧规,让新生的艺术蛮不讲理地闯入旧世界的堡垒中,这样的“倒行逆施”必然是不为世俗所容的(这也可以说是梵高一生画途坎坷的一个关键原因)。

但就像维纳斯所主管的“爱” 与“欲望”,无论曾经学院派如何排斥梵高,但他笔下那荒诞诡异的画面却早已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梵高一生所追求的并非艺术成就之高下,一如余光中所评价的,自接触绘画开始,他便在追求面对死亡时的“近乎微笑之境”,当找到这一境界的真意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在麦穗与阳光中举起手来,收割了自己。这并非对生命的漠视,就像中国古人所追求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对生命真理最终极的追求。

以上内容整理自《余光中讲梵高:追寻生命》。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