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是谁把60分定为及格的】悲惨吗?中华民国大师级人物4人参加民国高考,3人抱鸭蛋,1人得15分

时间:2023-01-31 22:32:0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今年高考季,940万学生在10年的寒窗日,现在等着尝试一次,追逐梦想。但是诸君知道民国高考的那些轶事吗?那些威武的大师是当年的学霸吗?

中国是考试制度的祖先,科举考试从隋朝到清朝(1904年)持续了1000多年,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长治久安。培育了无数文武豪杰。

但是今天的高考从1902年开始。这时全国只有一所大学:梁启超先生变法中建设的首都大学党。首都大学党首次在全国招生、地方政府初选、复试者前往北京参加京大组织的统一考试。这是第一次在阅卷中采用100分满分、60分及格分数等西式计分法。从此开始了60分钟万岁。但是只坚持了三年,时局混乱,这个考试停止了。

1938年,民国政府教育部成立了全国统一高考委员会,负责全国统一高考。同年举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不幸的是,抗战如火如荼,连安静的教室都很难找到。考试过程中腐败严重:遗漏问题、作弊等,直到1941年被强制中断。直到1949年才分别在大陆和台湾举行。

大部分时间是各大学自主招生。他们自主招生的大学都考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最简单的语文(当时被称为国文)高考题:194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招生,国文试题只有两个问题。1问题是作文:学校和社会;第二个问题是解释成语的意思。(很快,愈演愈烈,越过海岸观察火,密切相关。)怎么样,各位?够简单吧?

而且,只有一个问题的国文(国语)高考。1929年北京大学入学考试,国文(国语)只带了一个材料作文的题,把甲分为两部分。甲部试题有“清溪曾、李大家(即曾国藩、李鸿章)提倡西学、成立江南制造局、翻译科学书籍的深刻作品,为什么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微乎其微?试试那个理由。

乙部考题是“青幼儿园学方法,与前代相比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粗略地说。

1932年国学大师陈寅恪亲自出了清华入学考试国文题,考生有四个问题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是对对,上联是孙行子,考生对河联。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当时用嘲弄的奇怪问题回答你是不同的。学生回答说:“户籍地”、“曹冲地”。后者是最好的,被称为绝对的。这道题更重要的功能是考学生的国文功底。

民国高考录取也是不受格式限制的人才,除了正规符合合格分数的人外,还有破格录取的特例。也许你不知道,当年著名的很多大师只是某方面的奇才,不是全才,不是今天的学霸。我在这里介绍几个。

第一位是1928年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他1917年高考时数学考试得了零分,但国文成绩非常优秀。虽然合格条件不符合,但负责国文摩擦的各位,后积力主破格通过,后城文化的各位,是国家的支柱。

第二个是合肥才女张忠华。她也是数学考试零分,其余都是优秀的,正常情况是不可能及格的,后贼破格及格的。

第三个是大文豪钱钟书,他1929年申请清华,数学只有15分,但国文和英语考试满分不符合入学条件,破格取得。

最后是吴敏,他是历史学家,饰演北京市副市长。他1930年年报北京大学,国文,英语100%,但数学得了零分,被北京大学拒绝。不服的他又去投清华了,国文,英语100分,数学还是0分。但是这次清华破格聘用了他,最终成为一代人。

与今天的高考相比有什么不同?值得深思。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魏老师讲授历史段落/文章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