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贱的个性签名——qq女生犯贱个性签名?
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这老北京曾经流传下来的一些老话,到了现如今,传来穿去,都给穿颠倒了。那比如说,最为典型的,人们经常会说起的那句就是: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其实这句话,尤其是后半部分,在更早的时候,它的说法儿不是“南贫北贱”,而是“南贱北贫”。它原来,完整的话是:“东富西贵南贱北贫,南城茶叶北城水”。
那今儿呢,咱们就按“东富西贵,南贱北贫”这个顺序,来说说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
其实这句话讲的就是当年北京城里,人口分布的一个大概情况。
通过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就把当时城里的人的身份地方,给交代清楚了。说到这句话的出处,那真的是无从考证了,不过我觉得应该是在清初,也就是八旗兵进入北京城以后,渐渐形成的。我们现在说的“东富西贵,南贱北贫”,这句话只能限于当时的外城。所谓的“外城”,是相对“内城”而言。内城就是现今北京地铁二号线所围绕的那一圈。它们是给八旗子弟们住的,外城才是给汉朝官员、商贾、老百姓们住的。这外城是指宣武门,前门,崇文门以南;永定门以北的区域。
在清朝的时候,内城住的都是满洲的贵族,他们都是铁杆庄稼,都是高高在上的,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富贵贫贱之说。这“东富西贵,南贱北贫”,主要说的是住在外城的人。它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述出,当时老北京人群分布的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是“东富”,这个富字儿在字典里的解释是“资源、财产”的意思。 京城东边靠近通惠河,当年北京城从南方运来的大宗货物一般都是走水路,也就是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北京运输的。这通惠河从外城的东便门汇入护城河,流经的第一个内城城门就是崇文门。这崇文门是离城东最近的一个门。它是大清国掌管税收的税门。之所以定这个门是税门,主要是因为这里离京杭运河入口最近,通航最方便。这南来北往的船都要经过这里,当年的漕运码头那真是一片繁忙,为的是上货卸货方便,很多大商贾都搬到这儿东边来住。通过上图,您会发现,在城东的位置,建筑物都是一条条一纵纵的很有规律的,并且还有些大面积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多为当年的大型仓储。正是因为如此,这城东成为了所有商人必经之处,这有钱的商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为了商人聚集之地。从而这东边儿,就变成“东富”了。
东富说完了,下边咱们聊聊西贵。富和贵咱们老喜欢搁在一起说,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挺大的,字典中对“贵”的解释是“旧社会某些人地位的优越性”。有钱的人,可以称为富,有身份人,才能称之为贵,那也就是说“富”不见得就“贵”。 贵,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城西,大家会发现这里的房子占地面积都很大,而且大多叫做“XX府”、“YY庄”,这主要就是因为当时大官们的府邸,都被赐于城西,各地会馆也多立与此。清朝的大臣们分为满,汉两拨儿,满臣可以住在内城,但是汉臣虽也有例外,但百分之九十九都要住在外城。大家熟悉的纪晓岚,就只能住在今天的晋阳饭庄,也就是两广路上,属于外城的西边。既然西边住的都是大臣,按照封建社会的身份,地位排序:也就是士农工商的排序。这“士”自然就成为“贵”了。由此也就逐渐有了“西贵”的说法。
下面来说说所谓的“南贱”。这“南贱”顾名思义,说的就是,老北京南城的居民,所居住的地方儿。他们在身份,地位,职业上比较低贱,也就是生活最苦的这么一群人。他们的房子占地普遍比较小,在这里聚集了社会上大部分的下九流之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出了前门,就是前门大街,继而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八大胡同。而在前门大街这边,还聚集了很多茶馆,戏院等等。这其中,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往来的人川流不息,从而显得这里是非常的热闹。但在封建社会,传统手工劳动者和艺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唱戏的演员只比乞丐高一等,甚至比娼妓还要低一等。他们都被算到了下九流,也就是社会地位最低的那群人。故此,这才会有“南贱”之说。南城除了穷苦人多,还有就是“三子”多,哪三子呢?他们就是:戏子、窑子和举子。北京曾有这么一句老话叫“臭沟开、举子来”。 这臭沟,指的就是南城有名的臭水沟,龙须沟;由于普通老百姓大都生活在南城,所以这南边儿,也是北京城最有人情味儿的地方,它是北京民俗的精华所在,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老字号,这里还有著名的穆斯林聚集地,和闻名遐迩的天桥。
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城北。 按说老北京北城那是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地盘,地位不低了,可是到了清末的时候,这些子弟们自然也就家道中落了,这铁杆庄稼一倒,这些遗老遗少们断了钱粮,就只能靠变卖家当过日子了。这“北贫”和“南贱”还有些不同,贱”是职业普通,底下的意思;贫”是没钱,贫寒的意思。故此这贫和贱不能混为一谈,“贫”不见得就贱。当年那些满族贵族们,家里都穷的揭不开锅了,但是派头儿一点不能减。即便家里的被窝儿都被当了,这些旗门儿大爷们,出门儿的时候,也得穿得倍儿体面。当年在北京城里有句北京老话说得好,那就是倒驴不倒架!这也从侧面儿印证了那句话,那就是,“脸比命更值钱”。 这些现象,从当时的铺面和小商,小贩经营的品种上,也可以反映出这南北城的贫寒之分。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南城多粥,饼铺,以出售窝头,成菜,绿豆粥为主。档次高些的也不过是锅饼,馒头,咸鸭蛋一类的。这些东西虽然便宜,但经济实惠,吃了能顶很长时间而不觉饿。北城出售的呢,多是卤煮,豆腐,炸丸子汤,这看着汤汤水水一大碗,可是吃不饱肚子。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生活方式,也就造就了这“北贫”的由来。
到了今天,这两句话早就不适用了,现如今的北京城,早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面所说的,只不过是对旧时北京外城的一个简单的概括。
那好了,今儿就先各位聊到这儿,咱们回头在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