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实习生 赵梦圆

正在举行的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中,“立足百年经典,再创时代高峰”儿童文学论坛暨第一届“小十月”青年作家创作营同期进行,儿童文学作家、《十月少年文学》主编曹文轩,《十月少年文学》编委张之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十月少年文学》编委王泉根以及吴然、湘女、孙建江、薛卫民、王立春、蓝蓝等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儿童文学作家和评论家进行了对话。

《十月少年文学》创刊于2016年10月,是文学杂志《十月》的少年版。《十月少年文学》倡导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反映,由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担任主编,面向8至13岁的儿童读者,其发表内容以当代儿童文学大家的中长篇作品为主,兼顾各种体裁的短篇作品。王泉根谈道:“《十月少年文学》创刊以来,就把原创作为办刊的重中之重,目前已经汇聚了一批年轻的作家,这些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作家,已经成为《十月少年文学》的重要创作力量,我们今天到会的,以及青年作家创作营的成员,就是这五年当中十月少年文学的核心作家。”

曹文轩在致辞中阐释了写作的意义和“小十月”的意义。他表示,写作创造了文明,也满足了人们的自由欲望,写作使孤独得以安放。“小十月”最特别的意义就在于它为成千上万的读者,特别是小读者提供了好的文学作品。

接下来的论坛分为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四个组别,20多位作家从自身的创作出发,畅谈创作历程和心得体会,也对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谈了自己的思考。

曹文轩

儿童的世界比你想的复杂

小说组的张之路谈到,儿童文学作家想要书写自己的童年,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真实与虚构的关系,现实与想象的结合。“我个人以为真事的素材进行儿童文学创作加工是必要的,虚构以增强刻度性也是应该的。许多写作者在书写的时候都发现真实的生活是排斥虚构的,但是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我理解这里的虚构实际上是感受过、思考过的生活。”他说,“我主张童年的书写要有普遍的人性价值,还要有时代印记。童年留给我们很少有头有尾有终段的故事,更少有戏剧冲突的结构。但童年的记忆留给我们的是一棵有生命的树,它还在生长,它对我们还有期盼,期盼我们想起他、完善它、丰富它,赋予它更理想的世界。”

谢倩霓也说,根据自己的审稿经验,在文学领域对虚构类作品的品评中,真实性和真生命反而是衡量一篇作品是否具有价值和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作者真正有触动、感受,有真正想写的才会有情感的真切。最后决定一部作品是否有真生命的其实是作者的写作态度,以及他内心所能达到的对生活的认知的深度和情感的浓度。”

翌平用八个字总结作为一个作者的立场,“内向抵达,局外鸟瞰。内向抵达是文学性的抵达,我们可以去抵达人性深处不可言说的幽深,也可以抵达儿童内心的不可言语的那些真情,更可能去抵达我们意识和潜意识之后不曾被人感觉到的人性深处。局外鸟瞰也分两个动作,一是你要有一个超出常人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去观察你要创作的这些材料。另外一个就是你的身位,一定是站在一个局外的立场去审视人生和世界。”

同时,他也提到了写作时面对的问题:“现实观的问题,也是我们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实际上80年代以后我们儿童文学的现实观是含糊不清的,很多时候是被儿童本位的概念遮蔽的。在谈到这个现实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对现实观如果认识不清的话,你表现出来的可能不是很大、很好的问题。”

张忠诚也认同这一点,他说,儿童世界并不是孤立和真空的存在:“儿童从一出生便成长在成人为他们搭建的世界里,儿童是在听、看、想,甚至在参与成人世界的过程中,发现了人性的善美和丑恶,体验了身体和心灵的疼痛之后获得了成长。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什么,必将影响他会成长为怎样的一个人。我常常这样想,不是形形色色的基因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成人,而是形形色色的少年成长经历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成人,我们想塑造怎样的成人,我们今天就要在儿童身上施以对位的教育。”

讲到作者们应该书写怎样的儿童世界,怎样让自己的书写真实、可信,张忠诚认为,“有必要把儿童世界放在成人世界打量,把儿童性放在人性的基本面上去审视。” 他说:“文学并不为真实负责,但文学需要可信。儿童文学作家在书写的时候必然要对现实世界做出一份筛选,我称之为写作过滤。当下我们的儿童文学书写的儿童成长世界,把世界过滤得只剩下一群孩子,一群孩子也只剩下无理由的顽皮、天真、友爱和互助,我认为这样的书写是有些可疑的,这样书写的世界也是有些虚伪的。”

“对成人世界的模仿伴随着一个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一个作家真的了解儿童和儿童世界,我想你要知道,当把三个孩子放在一个独立的环境里,这三个孩子很快就会建立一个与成人世界相似的关系。”他举例说:“一个好的儿科医生必须对成人的胜利结构了如指掌,小孩的器官不是18岁就长出来的,他在娘胎里器官成型就有了这些器官该有的功能,只不过小孩的器官在不断的生长中,器体不熟,功能不全,也更娇嫩、脆弱。但你不能说他们不存在,看病的时候要把他当大人,治病的时候当小孩。”张忠诚谈道。

张忠诚说:“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我主张书写的世界是一个一般过滤的世界,而非超级过滤后的世界,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阅读能帮助他见识世界的真实,在他独立踏入人的洪流时保有适度的戒心,在经历创伤之后依然相信天真。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我希望我书写的世界有向光照见现实,在冻掉下巴的旷野上能有一间暖屋,善与爱不是世界的全部,但善与爱是这个世界的基本面。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有踏入洪流的勇气,有抵御急流漩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他能懂得人心向善。世界真的不是足够的美好,美好的世界正等着他和他的伙伴去建设。”

童话作家陈诗哥发言说:“童话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本源性的精神,是对世界的重新解释和重新命名。千百年来经过历史和文化的沾染,世界万物也失去了本来面目。世界如何重新开发升级,当政客和作家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需要孩子的单纯、热情以及重新命名万物的智慧和勇气。博克斯他一定是感知到这些,才会说出‘一切伟大的文学最终趋向儿童文学’。”

他提出,儿童文学也是童年文学,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的文学。“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这个中间地带有一定的磨合性,但是这种磨合性往往能够孕育出大作品。现代与古典,永恒问题和现实处境是都是摆在我们作家面前的问题,在找到答案之前,我们应该先提出问题。如果能够找到属于我们的问题,就能够找到一生的情感。儿童作家有问题意识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写作母题。”陈诗哥说。

第一届小十月青年作家创作营营员

新时代儿童文学的新要求

诗歌组的闫超华表示:“我们今天身处一个信息不断飞驰的时代,同时我们也身处在一个没有童年的时代,孩子早已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随着成人世界的不断侵入,儿童和成人面临同样的预警,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当下的儿童需要什么样的童诗?”他说,“中国童诗已有百年,几乎每隔十年就会产生一次裂变。回顾中国不同时代的童诗,你会发现有其中一些幻象,包括同质化、模式化还有自我重复等,让童诗开始陷入沉默。可以说,由于儿童诗人自身在弱化童诗语言,低估了孩子的审美和认知,加深了这种幻象。而童诗和现代诗之间的彼此孤立,也导致了童诗总在一个狭小的预境中孤独闪耀。”

闫超华认为,中国童诗传统自从确立美学和范式以后,后来者不断模仿和重复,使其完成了一个艾略特所说的‘理想的秩序’。他认为,传统和当下的关系“并不是要摒弃传统童诗,而是如何在传统当中确立自己的语言秩序”。

他说,青年作家的童诗写作之所以容易被忽视,除了其作品的辨识度不高以外,语言的个性和风貌也没有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异样的魅力。“我们习惯于一种公认和合法的语言模式,以至于不断的让自身裹胁在主流的漩涡之中。童诗是语言中的语言,它是天生与童心的灯塔,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在孩子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广阔,尤其是在近三年我的童诗网课当中,我发现孩子对童诗的认知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比如一个女孩叫茱莉亚,她喜欢洛尔迦的诗,这直接导致了她写的童诗特别凝练、简洁,而且具有某种超现实的意味。所以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方向,你提供给孩子什么样的童诗,他最终会折射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反映。童诗的美学范畴和语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孩子的语言需求,需要更加的自由、多元和丰富。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若不借助自由的翅膀,童诗便无法真正抵达更深的未来。”

诗歌组的主持人宁拉说:“在诗歌体系的童年不是经验性的童年,更像是一个吸引幸福形象并且排斥灰暗经验的圆形。在讴歌童年时代和读者之间通过心灵状态产生交流,让我们理解并且热爱孩子,仿佛我们处于最初的生活中与他们不分长幼,这就是童诗至于儿童的意义。”

散文组的作家都提到真性情是散文最宝贵的灵魂。主持人纳杨说:“当前儿童文学中的散文作品与非儿童文学的散文创作有极高的重合度。要体现儿童性,最重要的是其审美趣味要是儿童的,而不是成人的想象。”

她认为,现在成人的想象在儿童文学中普遍存在。“语言方式、内容都可以靠学习来掌握,但是审美趣味是体现着作者的能力的,是要多下功夫。散文有一点是最要紧的,那就是情感因素,或者叫个人生命体验。在小说里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在诗歌里韵律是构成诗句的规律,那么在散文里情感是内在逻辑的唯一规矩。好的散文给人带来的是新领域心灵的沟通交流,是精神对话的享受,这种对话可以是愉悦的,可以是启发性的,也可以是冲击性的。”

最后,纳杨总结:“从整体儿童创作来看,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儿童文学创作有一个可以作为突破点的,就是儿童精神归纳和体现。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在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互联网带来的互联思维阅读方式从书本到电子的变化,甚至全球新冠疫情的发生发展等都对孩子的生活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冲击作用。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我们如何为今天的孩子,未来的孩子提供精神力量,这很难,但是我们必须做。”

活动中,曹文轩现场宣布第一届小十月青年作家创作营启动,并为张之路、吴然、湘女、孙建江、薛卫民5位儿童文学界的前辈作家颁发了导师聘书。导师们为第一届小十月青年作家创作营的21位营员颁发了证书,未来他们也将持续与青年作家们展开创作交流与研讨。

主办方表示,《十月少年文学》希望将小十月青年作家创作营打造成一个开放的、持续性的儿童文学创作与交流的平台。本次青年作家创作营在现场活动结束后,仍会继续以“导师辅导,学员求教”的方式进行线上交流,也会持续举办多种线下活动。希望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大家会深入交流探讨创作。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