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伴随着秋风徐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随之而来。在记忆深处,中秋节是我们一年中除了春节最期盼的节日,因为中秋节的到来,就意味着一家人可以团聚在一起,团团圆圆。
小时候,对于中秋节的认识是嫦娥奔月、月饼、赏月等,那时候的我们天真烂漫,对中秋节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幻想,期待着吃上香甜的月饼,期待着一家人坐在庭院前一边闲聊一边赏月的惬意,幻想着高空上的明月可以展现嫦娥与后羿的相聚的画面。
读初中、高中后,对于中秋节逐渐不再强烈渴望,有着一种。那时候的我们属于青少年,懵懵懂懂,却又十分活跃。对于中秋节,我们已逐渐忘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也不再期待赏月,更多的是找同学聚会、游玩,跟家人团聚吃一餐饭,然后各自做着手头上的事情。
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后,每天忙碌奔波,我们对中秋节的到来有了不一样的期待,虽然少了童年时的天真烂漫,却多了对家的思念。月是故乡明,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想念的依然是故乡,明月仿佛成为了我们心目中家的方向,指引着我们,也照亮了我们。
结婚后的我们,对于中秋节有着更深沉的寄托,回不去的故乡明,似乎只有望着天上的明月才能寄托心底最深沉的思念。特别是嫁出去的女儿,兼顾几个家,唯独无法再像单身时毫无顾忌的回家团圆。所以中秋节变成了我们对家的思念的节日,每到中秋节总会有些许的乡愁,半屡相思半屡愁。
不论是处于何种阶段的我们,中秋节似乎承载了我们太多了精神寄托,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了我们一生,也伴随着我们一生。这是我们挥之不去的精神命脉。
都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一个家的精神命脉,更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如果我们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给淡化,那么我们将失去的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将失去我们的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从青少年开始,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培养,让青少年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奋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