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一寸光阴一寸心——上一句?

时间:2022-12-18 16:40:5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12月29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十一期。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与小说《青春万岁》作者王蒙,电影《青春万岁》的演员蔡国庆、施天音等人,共同回忆那段永不逝去的青春。此外,戏剧总导演田沁鑫联袂李兰迪、姜梓新、胡可女、臧洪娜等青年演员,重新演绎了那部洋溢着青春与热情的经典作品。

王蒙,这名曾经的“少年布尔什维克”,1953年创作《青春万岁》时,年仅19岁。1956年,《青春万岁》定稿,1979年正式出版。1983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青春万岁》上映,大获成功,有年轻观众欢呼,“我羡慕当年那种火一样热烈的生活。”

“火一样热烈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影片(小说)中,杨蔷云、郑波等女中高三学生,蓬勃向上,追求进步,身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年轻学子,她们有热血,有理想,有担当,更有对新生共和国的热烈咏叹——“新中国真好!”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特别让人难忘。在飞驰的卡车上,一名女学生说:“我快要毕业啦!”男大学生回应:“祝贺你,祝贺你们走向生活。”“什么时候再见面?”“在大学生联欢会上。”“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庆祝会上。”“不,国庆十周年。”“二十周年。”“三十周年典礼上。”“三十周年典礼上!”对话简短,但莘莘学子的主人翁意识和家国情怀,溢于言表,让人激动,也忍不住欢呼雀跃起来。

这段对话,有个关键词:一五计划。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施行,王蒙写作《青春万岁》正是始于1953年,可见这部小说烙上了时代痕迹,而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也毫不意外地拥抱时代,热情地与时代同行。

王蒙写《青春万岁》,是为时代作传,也是为年轻人作传;是讴歌青春,也是讴歌年轻人的理想主义。一定程度上说,王蒙写《青春万岁》就是写自己,写自己的同龄人,写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爱国热忱。女中学生在天安门前拍照时,欢呼“我们要跟四岁的新中国合影了”,并称跟四岁的新中国一起长大,正是彼时青年的真实心声。

而影片中的女中学生正读高三,她们面临着人生选择,她们同时经历了新旧两个时代,对时代的巨变更有感触。王蒙说,“新中国成立对我的意义非常大,那是完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和世界。我亲眼看见旧中国和旧社会是怎样分崩离析的,到处是危机,百姓没法生活下去。”正因如此,年轻人更有激情,也更有动力建设新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影片还是《故事里的中国》的重新演绎,都没有对青春进行简单的政治图解,而是生动展现了年轻人与自身年龄相符的青春风貌。青春不是没有疼痛,不是没有眼泪,不是没有矛盾,也不是没有挫折,完整的青春应该是丰富的,正如王蒙所称,他写的是“少年多感,少年幻梦,少年豪情,少年的追求与发现,人生的第一次政治抉择,第一次艺术感受,第一次爱情觉醒,第一次义愤填膺,第一次忧愁与烦恼,第一次精神的风暴……”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转瞬即逝的时光,痛并快乐着;有人说,青春是不怕失败,摔倒之后重新站起来;有人说,青春是在雨天里奔跑,汪洋恣肆;有人说,青春是流光溢彩,无所畏惧;还有人说,青春,一个字形容是“闯”,两个字形容是“奋斗”……

时代不同,今天的年轻人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所处的境遇不同,但初心没变,奋斗精神也没变。有了明确的目标,青春岁月才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心中最澎湃的就是奋斗。鲁迅先生说过,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今天,年轻人挥洒才智的舞台更宽广,实现斑斓梦想的机遇也更多,完全可以通过奋斗使人生变得出彩,这意味着人生蕴含着无限可能,只要勇于追逐。“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致敬青春,让奋斗填充青春的每一寸光阴,让每一寸光阴都闪闪发亮,照亮与新时代同行的前程。(文丨秦川)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