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绕不开的话题是长生。
悟空就因为想追求长生,才离开花果山去学道,妖怪们也是为了长生才会冒风险追杀唐僧。
不过这里有两个疑问,第一是孙悟空既然学会了长生术,为什么还会被地府勾魂呢?
第二个就是,那些妖怪都是神仙的坐骑或者家仆,他们的原本就是有了仙籍的,为什么还要追求长生呢?
当然也有可能是原著作者因为小说篇幅太长,忽略了这个逻辑。
只是我觉得没那么简单,我之前说过,西游记是和洞天玄记一样的,通过大量隐喻来映射现实。
并且还用佛家的因果轮回的方式,告诉一个人追求长生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这个人就是嘉靖。
嘉靖因为追求长生,疏于朝政,任用奸党,推崇道术甚至在壬寅宫变之后,多年不上朝。
而作者就是在用西游记告诫嘉靖,长生是一种很缥缈的概念,修习道术最多也只能益寿延年而已。
就算嘉靖是皇帝,有能力去找到各种传说中的灵药,那他也不会获得长生的,因为只有升仙才是长生久视的终极形态。
先不管嘉靖能不能长生,看看孙悟空为什么想长生。
原著中通背猿猴说,他的道心觉醒了。
原文中悟空在花果山吃喝玩乐的时候,忽然长吁短叹地起来,说等百年之后,魂归地府,就会受阎王管辖,不像现在这般自由了。
这时一只通臂猿猴跳出来开解说,大王您这是道心开发了,可以去其他部州找寻一个长生之术。
悟空听了大喜,扎个木筏子就出海了。
这一段在86版电视剧中表现得很草率,是用一只莫名死掉的猴子激发了悟空的长生观念,然后悟空希望猴子猴孙们都健康地活下去,才出山寻仙访道。
在这里我倒觉得,用道心觉醒来解释悟空访道之心才更合理,试想这么多年就没死过同类吗?
要真像电视剧中演得那样草率,那悟空的修炼天赋可不怎么乐观,当然也可能是怕道心觉醒太过封建思想过不去审。
接下来猴子就去其他部州寻找长生之术了。
在第八回中,如来评价四大部州说,东胜神州敬天礼地,心爽平和,都是好同志。
北俱芦洲虽然好杀生,但只因想糊口,性格笨拙,也闹不出什么大乱子。
西牛贺州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气,但人人固寿,是个好地方
唯独那南瞻部州,贪淫乐祸,口舌凶场,是非恶海,都是恶人,需要用三藏真经劝人为善。
从这里可以看出,四大部洲的基本情况猴子们是都清楚的。
要不然不会上海外找神仙了,在佛祖口中东胜神州也算是个好地方。那里物产丰盛,老百姓不愁吃喝,可就是没有什么神仙。
而北俱芦洲就是贫瘠的蛮荒地带,野兽遍地,也没有神仙。
剩下的只有南瞻部州和西牛贺州神迹比较多。
按方位来看,东胜神州离西牛贺州最远,想去必须要从南瞻部州绕过去。
所以猴子先去了南瞻部州,也就是中土大陆,有人分析当时应该是商周时期。
猴子在南瞻部州吃了八九年的苦,被生活逼成了一个没有脾气的无性猴。
原著中有段诗词描述了南瞻部州的现状。
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短短几段词就把人们唯利是图的形象都描述了出来。作为上等人的官宦子弟都是官居宰相望王侯。
而作为下等人的穷苦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根本不怕阎君来取勾。世人都为名利,没有一个人肯回头。
这样的生活状况根本无法长生,或者说穷苦老百姓根本不在乎长生,能活着,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
所以,在南瞻部州,在世俗名利圈中是无法获得长生的。
没办法猴子又漂洋过海来到了西牛贺州,在这里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大贵人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传授了他几样本领,有大品天仙诀,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86版西游记里只传授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大品天仙诀这个名字出自黑风洞那一回,是猴子自己说出来的,菩提祖师没有说,只说了口诀而已。
也就是显密圆通真妙诀……
祖师说只要修炼这门功法就能长生,悟空认认真真地练了三年。
三年后祖师又教他躲三灾的七十二般变化。
插一句,原文祖师说的变化之法是合天罡数三十六般变化,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
这里的天罡地煞是数量词,并不是很多人解读的那样,天罡要比地煞等级高一块。
练成七十二般变化之后,祖师又教会了悟空筋斗云法。
此时的悟空应该说无限接近于神仙了,除了没有仙籍。
至于之后的本领,那都是悟空自己悟出来的,包括了八万四千根毫毛的变化法和法天相地之法,并不是菩提祖师教的。
再然后悟空因为卖弄变化之法,遭到祖师的驱赶,回到了花果山。
回山的第一个对手就是混世魔王。
由于悟空刚下山,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所以跟魔王也就是打个平手,最后靠着毫毛的分身变化才赢了下来。
这时猴子发现自己的本领竟然这么强,之后胆子越来越大,下海欺负龙王,夺金箍棒,还震慑住了七十二洞的妖王。
说到七十二洞妖王,还有一个故事,是跟杨慎同乡夏天官有关的。
杨慎少时曾创办了一个书社叫丽泽诗会,诗会中的五个人后来都成为了嘉靖时期的大臣。
其中有位夏邦谟最为神秘,他还有个名字叫夏天官。
夏天官小时候就受龙神庇佑,曾经在桥边的龙头型雕塑上玩耍,失足掉了下去。
当时桥下的水非常深,大家都认为他活不成了,可没想到他却平安地上了岸。还告诉大人们,是水里的东西把他托了上来。
后来夏天官当了吏部尚书,同朝有一位姓蔡的大臣跟他十分要好,后来一次蔡大臣偷偷跟夏天官说自己是龙神,夏天官好奇就让蔡龙神现出龙形看看。
蔡龙神说可以,但只能给你一个人看。夏天官点头承诺,蔡龙神立即施法显出龙身,惊喜的夏天官大声叫好。
夏天官的媳妇听到喊声推门而入,正好看见蔡龙神的真身,这下可坏了,惹得蔡龙神差点变不回人身,从此两个人就失和了。
再后来夏天官由于太过正直,得罪了严嵩,被严嵩陷害致死。又过了一段时间,严嵩东窗事发,被嘉靖处死。嘉靖给夏天官平了反,为了补偿他的后人,还御赐了一颗金头颅。
为了不让盗墓贼偷那颗头颅,夏天官的家人伪造了七十二座坟墓。
或许每座坟墓里都有妖王把守,任谁也偷不走那颗金头颅。
话说原文,孙悟空不但震慑住了七十二洞妖王,还和六个最顶级的妖王结拜为兄弟,最出名的就是牛魔王。
至于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事,咱们以后再说。
喝完酒,猴子朦朦胧胧地就睡着了,忽然眼前出现两个人,拿着批文将他的魂灵儿勾到了幽冥界。
随后,猴子勃然大怒,大闹地府,用笔划掉了所有猴属的死籍,顺路让那些没修炼过长生术的猴子也都有了长生的本领。
这个桥段就是长生术第一个BUG。
悟空其实自己也纳闷,他本来已经修炼了长生术,跳出三界外不再五行中,为什么地府的人还要勾他呢?
难道长生术不靠谱啊?难道菩提祖师在骗他吗?
从过程来看,悟空修炼天仙诀并没有获得长生的资格。
但从结果来看,悟空却已经实现长生的目的了,他把自己的死籍划掉了。
能合理解释这一切的除了菩提祖师骗人之外,还有就是地府的不作为。
在道家的定义中,修炼的终极目标并不是长生,而是升仙,位列仙班。
并且升仙是能和周围生物共享的,不是有句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在悟空身上并没有发生升仙这件事,不过按照本领表现来看,悟空已经能飞升上天了,所以这只能说明他还没有仙籍。
也就是说即便孙悟空修炼了正统的仙法,修成了正统的道果,但他没有仙籍,没有被天庭认可。
没被认可也就不能被注销死籍,现在的他还不能算跳出三界外的神仙。
菩提祖师非常高明,他当初肯定是算到了此事,这才在大品天仙诀之后又教了他七十二变的本领,最后还教给他速度极快的筋斗云。
这些招式全都是逃命的招式,菩提祖师是希望自己的爱徒能够活下去,真可谓用心良苦啊。
不但如此,临走时还告诫悟空要低调行事,不要太过招摇。
可悟空把祖师说的话当耳旁风,不但没有低调行事,还大闹地府,将生死簿上的所有猴属全都划掉了。
这个行为惹恼了天庭,也才有了随后大闹天宫的祸根。
所以,从表面上看悟空被勾入地府,似乎是菩提祖师的功法不起作用导致的。
实际上菩提祖师不但没骗人,而且还预知的许多事,为自己的徒弟做了充足的准备,应对各种情况的发生,祖师真是好人啊。
在这段故事作者也做了许多的隐喻。
其中最大的隐喻就是讽刺,讽刺地府和当时的朝廷一样腐败无能。
说到地府的不作为,还要提彭祖的一则故事。
相传彭祖一直活到了八百岁,起因竟然是阎罗王一时疏忽,把生死簿上写着彭祖名字的那一页扯了下来,做了纸捻,点了灯。
因为生死簿上没有彭祖的名字,所以他才活了八百岁。
后来阎罗王怀疑彭祖有问题,就命小鬼去调查,结果彭祖的媳妇失口说出了实情,随后彭祖啊的一声就死过去了。
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彭祖虽然是道家神仙,但是他非常遵纪守法,不哭不闹,反正也活够本了,跟着鬼差就去地府了。
彭祖虽然守规矩,但我们的孙悟空就不一样,鬼差勾了我,我就大闹一翻。
然后地府的无能鬼差们,谁都惹不起悟空,让悟空顺顺利利的勾了生死簿。
这不就是对当时腐败无能朝廷深深的讽刺吗?
而且当生死簿被悟空抹掉之后,地府鬼差们也没有再次进行人口普查,直接摆烂,没写就没写吧,反正那么多死鬼也管不过来。
这一段是对传说故事的隐喻,对现实也有映射。
最突出的就是杨慎在大礼仪事件中,被锦衣卫廷杖两次,差一点就死过去,可最后竟然神奇的活了下来。
嘉靖当时就想打死杨慎,但杨慎就是没死,不但一次没死,打了两次依然活的好好的。
最后嘉靖也磨不开面再打,把杨慎流放到云南去了。
老先生带伤上路,还遭到了仇家的追赶,一路战战兢兢的活了下来。
除了这次死里逃生之外,还映射了另一件事。
那就是嘉靖连续几次大赦,把大礼仪事件的许多人都赦免了,唯独没有赦免杨慎。
尽管杨慎一直在用各种方式表达忠心,但他从三十多岁一直等到七十岁,从期望到无数次的失望,他的内心是怎样愤怒,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了。
我觉得当时的杨慎,一定恨不得化身为孙悟空,大闹朝堂,划掉死籍,重归朝廷一展满腔热血才,那多爽快。
可理想就是理想,无法照进现实。
不管怎么样,孙悟空实现了长生的目标,接下来他就该上天入职了。
接下来我们再说关于长生的第二个BUG,那就是所有下凡的妖怪为什么要去吃唐僧肉。
在这之前先说说儒释道三教对于生死观的看法。
儒家的生死观非常的励志,孔老夫子对于生死的看法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
老夫子对于生死的观念就是生死有命,重视今生,死得其所,祭拜祖先,追求不朽。
孔子对于仁义两字看得非常重,亦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说法。
对于死,孔子认为生前的表现代表了死后的价值,由此衍生出三不朽之说。
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就是如圣人般,树立一种道德准则。能达到这种层面的只有伟人。
立功就是为民族建功立业,助立江山,各朝各代的名臣良将都在此列。
立言就是能著书立作,为后事留下传世名著,像道德经,论语,史记等这样的经史巨作都入此列。
如果能达到以上三种标准,那就能名垂青史,真正达到不朽的境界,就像孔老夫子本人一样,流芳百世。
可能三不朽标准也只有少数人能达到,大部分老百姓是达不到的。
那怎么办?
答案就是祭拜祖先。
曾经喝过一碗鸡汤,说一个人一生中一共死了三次。
第一次是脑死亡,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举办葬礼,是告诉身边的人自己已经死亡了。
第三次就是被后世子孙所遗忘,那就彻底告别了这个世界了。
其实这碗鸡汤不就是孔老夫子喂给我们的吗?
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看到有人去祭拜隔三代以上的先祖了,那一批无名英雄真的已经完全告别这个世界了。
话题有些沉重,不过要是真的深入了解过儒家思想,重新定义儒生,把儒生是治国栋梁的思想植根下去,那么中华文化一定会更加繁盛的。
再说道家,道家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升仙,而长生只是升仙的前置步骤,对于道家来说,长生是件很容易的事。
例如只要守庚申,斩了三尸就已经可以长生了,但还需要躲避天灾人祸才能健康的活下去。
而升仙就不同了,升仙之后就能寿与天齐,真正的长生久视。
在道家生死观中,庄子的生死观更贴近儒家。
庄子的生死观是生死通达,随顺生死。
庄子认为生和死就是一个循环,人靠着先天一口气活着,死后这口气依然活着,只不过换了一个形态。
这就是地府转世投胎的雏形。
换个角度讲,假如地府真的存在,那么长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没有意义。
因为人死后会变成灵魂,然后灵魂投胎转世还会变成人。
魂魄是永生的,只不过一直在变换着模样而已。
这样的话,生死对于我们这些穷苦老百姓来说还有什么可怕的?
就像悟空在南瞻部州看到的一样,平时的衣食住行都在发愁的人,还担心什么生死?
道家所提倡的就是修炼这口气,找到心中真正的主人,主宰这口气,让你灵魂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变换其他形态,这就是长生。
最终将这口气修炼成神仙的模样,那么就算大功告成,白日飞升。
最后说佛家。
其实佛家的生死观更加的现实,他的出发点是让你忍受今生的一切不公,怀着希望好好的活着。
这种思想其实是和释迦如来的经历有关。
当初释迦族几乎要被灭族,如来就建立了佛教,用来庇护族人。
佛教所提倡的忍耐,善,远离尘世,都是向当时的权利机构妥协的一种信号。
释迦如来用许多因果故事,以及言传身教的苦修行为,向世人展示,佛教众人不会涉足权利,不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也不会占用过多的生活资源。
有吃的就赏着吃一口,没吃的可以饿着。
并且诅咒那些作孽太多的人,死后会变成厉鬼,永世不能超生。
这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妥协精神,只要能活着就行的态度,并且恶有恶报的诅咒也是求生欲中最后的倔强。
当然在一辈辈的有道高僧的完善下,佛教的思想已经远远高出当初的初衷,现在的佛经已经成为探求宇宙真知的圣典之一。
善念是三教公认的人类的基本品质,人之初性本善。
而且因果这种东西,即便没有信仰的人,也要敬而远之。
连孔老夫子都告诫我们,对于鬼神要敬而远之,对于未知的,且不确定的一切都要给予足够的敬畏之心。
话说回来,当我们了解了三教对于生死的看法,再回头看西游记。
西游记中的妖怪为什么会那么渴望长生呢?
那肯定是他们了解长生的真相,也就是说这些神兽坐骑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只能被神仙所掌控。
就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说,那些鸡犬其实并未修炼过,借了光,成了神仙。
当跟着神仙混的时间长了,觉醒了灵智,想要变成真正的仙人的时候,那就需要想点办法摆脱神仙的控制了。
首先要做的就是长生,能多活一天是一天,然后再慢慢的修炼。
这就说明,天庭神仙的长生也不是永久的,也需要保养。
在这里就隐喻着,其实长生这种说法并不靠谱,天上的神仙也有寿元上限,他们的法力每天也都在消耗,需要靠一些仙丹仙果延长寿命。
而凡人想靠吃仙丹仙果,甚至吃唐僧肉这种方法去长生,都不可行。
因为得不到天庭的认可,地府的死籍就要你自己去划掉,要不然就不能长生。
真正靠谱的长生法则要么证道成仙被天庭认可,要么轮回成佛被佛祖认可,要么励精图治,建功立业成为三不朽的圣人,别无他法。
重读西游记这才发现,原来只有菩提祖师才是最清醒的,他非常清楚即使你修炼了长生的法门,要是不被天庭认可,地府也不重视你,不去认真的统计生死簿,那么你依然无法获得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