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游戏名字 正文
“西游之“西游之大娱乐家

时间:2023-05-05 23:48:3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杨慎所著的二十一史弹词中的一首临江仙,出自说秦汉那一段。

弹词是什么呢?就是过去的一种曲艺项目,有点像太平歌词。

杨慎就是用这样的形式,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即能听到曲,又能学到史,以史为鉴,修身养性。

上一篇我说西游是杨慎所写,当你看到二十一史弹词的时候,会由衷地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这不就是西游记的文风吗?

看西游原著其实更像是在看一本教科书,里面教你如何应对妖魔鬼怪,如何应对人情世故,如何理解人生道理,可以说涵盖了当时古人所能掌握的一切实用的知识。

一本小说为什么会这样写?

其实这跟杨慎的官职有关,无论是武宗时代,还是嘉靖时代,他一直都是一名翰林院修撰,相当于皇帝身边的秘书。

并且在嘉靖时期还是一名经筵讲官,也就是专门给皇帝上课的专用老师。

所以杨慎的作品风格总是能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气息在里面,而且他并不是呆板的老师,更多的是以趣味吸引他的学生。

这就充分体现了他的博学多才,所以才有西游这本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包罗万象的小说面世。

虽然杨慎学识渊博,但他却不识时务。

在武宗时期,因为武宗任性非要出居庸关安葬李凤姐,所以一气之下辞官回家,直到武宗死后,他爹杨廷和与张皇后共同拥立了嘉靖皇帝,这才回到朝廷官复原职。

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他又因为大礼仪事件被嘉靖皇帝贬到云南,一直都没再回过朝堂。

所以他对朝廷,对皇帝是有着很大的怨念的,这也促成了西游中那种反讽的基调。

与此同时,他又十分忠心为国,始终期盼着皇帝能回心转意,让他回归朝廷大展宏图,甚至在听到有叛乱的时候,还率领家丁随从,亲自去剿灭叛乱。

不过无论他多么努力,也没有得到嘉靖的认可,终其一生都在失望中度过。

杨慎的文采,经历,还有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悟,充分满足了西游创作的所有条件。

说回西游记,上一篇文章我说渔夫和樵夫所映射的两个人是张璁和桂萼,那么根据是什么呢?

提到这两个人,不得不说一下大礼仪事件。

大礼仪事件其实是嘉靖皇帝的家事,简单来说就是让嘉靖认谁当爹的事。

本来因为武宗正德皇帝没有子嗣,所以杨廷和主张按照《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让当时孝宗皇帝的弟弟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但是继位时,杨廷和主张让嘉靖认孝宗,也就是武宗的老爹朱佑樘为亲爹,管他自己的老爹叫叔叔,他自己的老妈叫叔母。

因为这件事嘉靖皇帝心里一直不舒服,他认为自己被叫来当皇帝,不是当别人的儿子。可他又不能明说,所以半推半就地先坐上了皇帝位。

这时他的知己出现了,就是后来的张璁,名字里都有一个璁字,想法也是一样的。

张璁就上奏嘉靖,说百善孝为先,当皇帝也不能不孝,所以让他不用认别人当爹,就认亲爹,这样才是正道。

嘉靖一听喜上眉梢,就想重用张璁,可由于当时杨廷和势力比较大,所以张璁没能如愿,被派到南京去了。

在南京张璁结识了当时的副手桂萼,两个人商量一下,决定再次劝嘉靖认自己的亲爹,至此大礼仪事件正式开启。

而杨慎当然是维护自己的老爹的,就纠集了二百人的队伍,在左顺门处准备打死张璁和桂萼。

结果这两个人都跑了。

嘉靖知道了消息,勃然大怒,下令锦衣卫抓了这些人,并且当众廷杖打死了十几个。

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吓退杨慎,他依然撼门大哭,最后把嘉靖气得打了他两次,差点打死,然后发配云南充军。

回顾整件事,其实现代人是无法理解的,可那时候的文人对于这些事是非常执拗的。

站在杨慎的角度来看,张璁和桂萼就是整件事的始作俑者。

说回西游记,也正是那个渔夫张稍,因为打鱼惹怒了龙王,才导致了后来李世民游地府的故事。

所以我才说,渔夫和樵夫对应的就是张璁和桂萼。

感觉这些字应该是有意而为之。

先看渔夫,渔夫叫张稍,稍是禾字旁加一个肖字,也有艄的意思。

而张璁字秉用,号罗峰。后为避御讳,明世宗赐名“孚敬”

秉用稍,孚敬罗峰,靠水吃水,一语双关。

而樵夫叫李定。

桂萼字子实,号见山。

木子李,实足定,见山樵,一语双关。

再说回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见到渔夫和樵夫的时候,他感慨的是什么呢?

这要说到张璁的一个传说叫诗阻刘提学。

说当时的四品官员刘提学要游雁荡山,当地的老百姓都很发愁,四品官员来,当地必须要好酒好菜的招待,可是这样一来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必然要雪上加霜。

正发愁的时候,张璁说他有办法,那时的他还是个秀才,没有任何话语权,谁都看不起他,觉得他在说大话。

可张璁却真的做到了,他写了一首诗,让一名和尚送到了刘提学的轿子前面,刘提学看到了那首诗,笑了几声转头就走了。

诗是这样写的:

海内衣冠集雁山,草茅无路得追攀。

山中定扫豺狼道,天下谁当虎豹关?

玉辇奚从瞻乐地,金樽未许破愁颜。

江湖廊庙心相似,莫道渔樵尽日闲。

意思就是说老百姓修桥补路,开山建屋,遇到的烦恼比当官的还多,别以为老百姓过得很轻松。

我想杨慎一定听到过这首诗,并且他看到了渔夫和樵夫生活的那么悠然自得,反观自己这副狼狈的模样,比渔樵可差远了,所以他才有感而发写出了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千古名句。

虽然这首词中有很多无奈和凄凉,尤其是最后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他现在这副模样不正是人家口中的笑谈吗?

不过青山依旧在,风水轮流转,才三十多岁的杨慎坚信自己的未来还会有转机的。

这首词正是对应了张璁的莫道渔樵尽日闲,其实当初雁荡山事件发愁的只有那些官员,他们怕自己的油水变少了,而张璁却自作聪明的拿老百姓做挡箭牌,即便刘提学不去,那么当地的官员也会抽干老百姓的油水的。

而这些老百姓并不会因为哪个大官来了而烦恼,他们只会为自己能不能安稳的生活而烦恼,功名利禄对于渔夫樵夫这样的老百姓来说,只不过是笑谈而已。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杨慎等了二十多年,他期待的转机依然没有来,所以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开始撰写西游的故事。

至于我为什么会这么推断,证据就在西游原著的第十一回中。

小说中唐王刚刚还阳不久,便立刻大赦天下,其中有首诗写道:死囚四百皆离狱,怨女三千放出宫。

大赦死囚可以理解,怨女三千怎么解释呢?

这里也有一个故事,就是嘉靖时期发生的壬寅宫变,嘉靖差点被宫女勒死的事件。

这种奇葩的事变是从古至今都不曾发生过的。

不过杨慎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是把它归结到了被明成祖朱棣杀掉的三千宫女身上,要是没有这件事,也不会有壬寅宫变。

所以在小说的故事中,杨慎替嘉靖释放了三千宫女。

这不正是西游释厄传的主旨吗?替嘉靖释了一厄。

而发生壬寅宫变的时候,杨慎正好五十多岁了,他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去写西游故事。

所以西游的成书期应该在壬寅宫变之后的几年内。

有点跑题了,继续说渔夫和樵夫。

在原著中,两位大神一上来就是一顿文化输出,说了一副大好河山的模样。

可到最后两个人依然会为衣食住行而发愁。

但渔夫稍微好一点,他在神算子袁守城指点下,出网打渔百下百着,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些话正好被河里的虾兵蟹将听到了,立刻报告给了老龙王,老龙王没有找这个张稍算账,而是直接去找了袁守城。

所以才有了后来这个蠢龙王犯了天条,被魏征斩首,还找李世民哭诉,把个太宗皇帝折腾到了地府一游。

也正因为有了这趟地府之旅,李世民才下定决心搞水陆大会。

从蝴蝶效应的角度上看,西游的故事并不是起源于佛道之争,而是起源于张稍的打渔生涯。

要不是他惹怒了龙王,也不会有李世民游地府。

不游地府,也就不会有水陆大会。

没有水陆大会,唐僧就不会去西天取经。

孙悟空就要一直被压在五行山下。

综上所述,这个叫张稍的渔夫虽然是个祸害,但也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毕竟他用一己之力,让西游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了。

这也说明了此时的杨慎早已释厄了自己,也放下了大礼仪事件。

并且事件虽然由张稍而起,但之后的发展却不是由他决定的,真正决定西游走向的就是那个愚蠢的老龙王。

而老龙王也映射着一个人,我认为这个人应该是嘉靖的老爹,兴献王朱祐杬。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