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变后掠翼飞机,我们得从战机的历史讲起。
简明历史脉络:平直多翼木头机——金属蒙皮单翼机——后掠翼喷气机——三角翼喷气机——三角翼截击机/可变后掠翼喷气机——装备电传动主动飞行控制系统的翼身融合升力体喷气机。
飞机的早期采用的翼型大多是平直翼,就是机翼前后缘和机身垂直,机翼从里到外一样宽。这样的机翼产生升力的效率高。更重要的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早期飞机的布局常常有双翼、三翼。早期单翼机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如双翼机,主要是材料和结构强度的限制。
一战德国王牌飞行员曼弗雷德驾驶着编号425/17的福克DrI三翼机与协约国飞机交战
由于多翼机的缺点很明显,德国人在二战末期的巨大压力下,首先实战化了喷气式战机me262,装备了火箭动力战机me163,与之高速性能配套的后掠翼也随之出现。
变后掠翼飞机是指在飞行中机翼的后掠角可以改变的飞机。飞机作超声速飞行时,后掠角变大,能提高飞机的加速性能和高速飞行能力。起飞、着陆和低速飞行时,后掠角变小,可缩短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增大航程和续航时间。
但机翼转动的构造复杂,质量大,故障率也比较高,因此现代飞机设计通过采用双三角设计、鸭翼、大边条设计、翼身融合技术等现代技术可以很好的弥补后掠翼的不足,使飞机获得非常好的性能,而避免了变后掠翼飞机的诸多不足,所以没有必要采用变后掠翼这种复杂的设计方式了。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世界上著名的变后掠翼战机:美国的F-14,F-111,B-1B,苏联(俄罗斯)米格23/27,苏-17/20/22,苏-24,图-22,图-160,欧洲的“狂风”战斗机。
美国 F-14“雄猫”舰载战斗机:是根据美国海军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舰队防空和护航的要求,由格鲁曼公司(现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多用途舰载战斗机,用来替换海军的F-4“鬼怪”。主要执行舰队防御、截击、打击和侦察等任务。
美国 F-14“雄猫”舰载战斗机
美国 F-111 “土豚”战斗轰炸机:是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超音速战斗轰炸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型变后掠翼飞机。该机原本是为美国空军和海军研制的,由于各自的任务要求不同,难以兼顾。
美国 F-111 “土豚”战斗轰炸机
美国 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是美国空军在冷战末期开始使用的超音速变后掠翼远程战略轰炸机,由北美航空(后与罗克韦尔公司合并,又被波音公司收购)于70年代研制,在1974年首次试飞,并于1985年服役。因为B-1读作“B-One”而常常被昵称为“骨头”(Bone)。
美国 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
米格-23/27“鞭挞者”战斗机/战斗轰炸机
米格-23/27“鞭挞者”战斗机/战斗轰炸机
苏联(俄罗斯) 苏-17/20//22 “装配匠”战斗轰炸机
苏联(俄罗斯) 苏-24“击剑手”战斗轰炸机
苏联(俄罗斯) 图-22M“逆火”中程轰炸机
苏联(俄罗斯) 图-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
欧洲 “狂风”战斗轰炸机
随着对战机高速性能的更高要求,飞机速度越快、压力重心会后移的缺点被不断放大。能减少阻力,克服这个缺点的三角翼战机便出现了。三角翼的性能和优势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