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5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曾经在浙江温州地区上空的空战中创造了单机击落两架F86的好成绩!
歼6中国自主生产第一代超音速战机,从1964年到1968年,歼6战机共击落20多架各型战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击落,而且在长达46年的服役里立下了赫赫战功。
歼7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装备规模最大的战斗机之一,在歼7身上发生的故事可是相当多,叛逃,出口美国,创造不菲的外汇,26个字母都快用完还在改进的第二代飞机,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让它变成传奇。
歼8是中国国首次在自行设计的歼击机上大面积使用复合材料的飞机,在2001年4月1日编号81192的歼8飞行员王伟,在拦截美P3C的过程中,与其相撞,飞行员王伟不幸壮烈牺牲!从那日起4月1日不再只是愚人节,而是一个缅怀英雄的节日。
歼9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所制造的截击机,其设计方案几经波折,最后因为指标要求过高,技术条件无法实现而于1980年取消计划,虽然歼9失败了,但是可以这么说没有歼9就没有歼10,就没有611所。
歼10是中国中航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自主研制的单发动机、轻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采用鸭式布局的的第四代战斗机,歼10不仅成就了中国自主制造第四代战机的梦想,也成就了611所,以至于611所能创造出后面的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五代战机歼20。
歼11是中国购买的俄罗斯生产及授权的苏27SK的国产版,是中国第一次可以自主制造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它的改进型歼11B已经用上了国产第三代大型军用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发动机,这标志着歼11已经是完完全全的国产战斗机了。
歼12是中国大陆空军摆脱苏联制式飞机系列设计格局以后,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有中国人自行完成的轻型喷气战斗机。是中国大陆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被称为“空中李向阳”。
歼15是中国的第一种重型舰载机,它的一飞冲天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第三个可以自主研制重型舰载机的国家,歼15可以挂载中国的全部空中武器。
歼-16是中国沈阳飞机公司为海军航空兵所研发的一款从苏27系列上发展而来的第四代多用途战机,它的对地能力完全可以媲美苏30,让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对海能力大幅度的提高。
枭龙是中国研制的一种全天候、单发、单座、轻型超音速战斗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用途轻型战斗机,由于歼10之类的主力第四代战机的大量服役枭龙的命运也注定了只是一款出口创造外汇的战机。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时32分,歼-31成功首飞。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个同时试飞两种五代机原型机的国家。
601所根据作为我国空军歼击机主力的歼-6已经落后的情况,认为应研制接替歼-6的空战歼击机,作为80年代的空军主力战斗机。这就是歼13,它拥有边条翼,这在当时的中国可是不小的成就,因为当时也只有美国拥有边条翼,这是因为美国拥有丰富的飞机设计经验,而当时的中国接触的最先进的飞机也不过是米格19,歼13和当时的美国最新飞机同时立项,拥有同样的机翼设计,而前者只能永远呆在图纸上,而后者却成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飞机,那就是F16 。
歼轰7(飞豹)由中国西安飞机制造集团与603研究所合作设计制造的一款战斗轰炸机,其主要设计用以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可进行超音速飞行。值得一提的是飞豹的发动机可算是一波三折,还好最后飞豹飞起来了,现在的飞豹很强大了。
歼-20是由中国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中国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制造,歼20是继美F22俄T50之后的全世界第三款重型第五代隐身战机。中国歼-20战斗机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第三代空中优势/多用途歼击机的未来重型歼击机型号,该机将担负我军未来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中国军迷由于对其相当喜爱,又因为歼20远观近似黑色(其实是墨绿色)也将歼20昵称为黑丝带 。
强-5强击机是中国研制的单座双发动机超音速轻型强击机。用于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亦可执行空战任务。它是中国装备的第一种强击机,该型机最初服役之时,性能曾是国内同时期战机中与世界水平最为接近的一款。该机已于2012年10月25日停产。结束了其四十四年的生产历史。
强6攻击机,是为了解决中国海军在作战中无法得到有效的空中支援的问题,所上马的项目,与其一起研制的还有歼轰8和飞豹,该机从外形上看,强-6仿佛就是结合F-16和米格-23特点的“混血儿”,该机充分体现出了中国航空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强烈愿望――除了采用可变后掠翼技术之外,另一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兴起的新技术――战机电传操纵系统也成为我国航空工业科研人员的攻关对象。虽然决心很大,但是强6最后还是下马了,下马的因素很多,如发动机的可靠性迟迟不过关、可变后掠翼技术、采用的复合材料的攻关时间过长等等最主要的,还是军方装备需要的改变,到了80年代中后期,军方认为可变后掠翼布局并不是将来作战飞机的主流,还有飞豹的研制速度也比强6快了不少。而强-6经此一击,也就注定了最终下马的命运。
初教-5教练机,我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初级教练机,原型为苏联雅克-18教练机。雅克-18是由前苏联雅克福列夫设计局于1946年设计生产的双座初级教练机。 尽管现在看来初教-5老得掉牙,但它却是我国批量制造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开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歼教-1教练机是我国研制的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也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飞机,在新中国航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初教-6串列双座螺旋桨教练机,长期服役于我国空军及地方航校,至今仍然是我国初级教练机的主力。
歼教5型飞机是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在歼5甲的基础上改型设计的全天候喷气教练机。它还曾经作为我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
歼教6教练机是中国在歼6基础上改型设计的超音速教练机,主要用于培训歼6飞机的飞行员,也可以用来培训其它超音速飞机飞行员,或执行其它双座飞行任务。
歼教-7教练机,是我国在米格-21教练型基础上发展的双座高级教练机,由贵州航空工业集团负责研制。装备部队后用于作为歼-7、歼-8战斗机飞行员的飞行训练。填补了我国没有高级教练机的空白。
教-8,我国新一代初级教练机。为了给解放军装备先进的喷气初级教练机而开始研制的,教-8分为国内型和外销型号。
歼教-2是米格-15UTI的国产型号。
我军的K-8还有一个编号为“教-11”,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发动机不同。装备我军的教-11于1992年开始研制,以K-8为研制基础。1990年代末开始交付我军。要从外观上区别教-11与K-8
中国JL9山鹰高级教练机,是中国先进的高级教练机型,驾驶舱设计方面首次在教练机上采用了综合航电系统,各种航行数据都能在液晶显示屏上综合显示,这与中国现役的第三代战斗机基本一致,起飞着陆速度低。“山鹰”除了可以承担歼7、歼8等第二代战斗机的战术训练任务外,还能满足第三代战斗机例如枭龙战机、苏27等第三代战斗机训练需要。同时,“山鹰号”还兼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可以悬挂4枚导弹,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中国L-15教练机是中国航空型号发展中第一个在设计上达到国际最先进技术水平的机种。L-15教练机与中国现役同级的“歼教”-7超音速教练机相比,具有整体气动性能好、机动性能高、整机推重比大、使用寿命长、结构设计合理、制造技术先进以及任务使用弹性大和发展潜力高的优势,在整体技术标准上与国外目前正在发展的t-50、“马克”(mako)和雅克-130高级教练机相当,在有效载荷能力和机动飞行性能上甚至可以和"美洲虎"这类轻型战斗轰炸机相媲美。
中国空警一号预警机是中国空军利用前苏联Tu-4轰炸机改装的预警机。1970年8月开始,分两个阶段进行试飞。“843”雷达在探测中、高空目标和在水面、沙漠上空使用时,效果尚好。但在探测低空目标时,受地面杂波影响,效果非常不理想。由于当时国内无机载预警雷达,研制工作于1971年9月终止。“空警一号”是中国研制的第一架预警机
中国空警-200型预警机实际上是运-8AEW的改进型。最初,该机被命名为”平衡木AEW”(5号方案)。随后,又被命名为运-8/F200。空警-200是轻型预警机,它的重量轻,体积小,下一步经过适当的改装就可以配属在航空母舰上。
ZDK-03由中国独立制造,是陕西运-8预警机家族为巴基斯坦定制的新改型。采用四台涡桨发动机,具有比瑞典萨伯预警机更远的航程。机上装备了电子扫描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
中国自行研制并正式列装中国空军的大型空中早期预警控制平台,搭载远程相控阵雷达(Phased Array Radar),采用伊尔-76大型运输机作为载机,机上乘员10-15人(估)。中国军方称中国空军已经组建预警机部队。军方还称空警2000预警机的雷达是世界上所有预警机中发射功率最大的。
轰-5(H-5或B-5)是参照苏联的伊尔-28轰机改进设计并试制生产的一种亚音速轻型轰炸机,可在各种复杂的气象、地理条件下执行战术轰炸及攻击任务。
轰-6轰炸机,是仿制的前苏联的著名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该机采用两台图曼采夫涡轮喷气发动机,翼型后掠。该机主要担任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主要的缺陷是载荷、速度等指标较差。
北京一号是由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和试制的轻型运输机,也是大跃进时期学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该机酝酿于 1957年6-7月间,1958年2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开始试制。于1958年9月20日制成,9月23日在首都机场首次试飞,次日由北京市委命名为北京一号,并且完成了北京-天津、北京-上海的航线试飞。北京一号采用2台苏制АИ-14Р活塞发动机,下单翼,乘员2人,载客8人。
运-5运输机是我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运输机,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负责,其原型为苏联40年代设计的安-2运输机。尽管运-5服役已有40年之久,但它飞行稳定、运行费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国最常见的运输机。运-5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它可以以非常低的速度稳定飞行,且起飞距离仅仅为170米。运-5原型机1957年12月定型并首飞,1957年12月23日获批准在苏联专家和图纸的指导下成批生产。1958年由320厂成批生产,当年即生产了90架,共生产了728架,其中78架援外,连续生产达10年之久。目前运-5广泛应用在训练、跳伞、体育、运输和农业任务中。
运-6运输机是我国以苏联伊尔-14飞机为原型进行仿制改进的双发活塞发动机飞机。尽管运-6飞机没能继续研制下去,但是中国航空工业还是获得了客机研制的宝贵经验,这为后来仿制安-24飞机打下了基础。运-6最终仅制成部分零件,没有造出整机,因此也没有留下整机照片。(配图是伊尔14)
运-7(Y-7)飞机是参照苏联安-24型飞机的基础上研制生产的双发涡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运-7于1970年12月25日首飞,运-7原型机于1984年完成试飞,1984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正式颁发运-7飞机适航证,1986年投入服务。民用型运-7属于50座级支线运输机。运-7的出现结束了中国民航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
运-8(Y-8)运输机由中国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研制,为中型四发涡轮螺桨中程多用途运输机,该机可用于空投、空降、运输、救生及海上作业等多种用途。出口方面,自1987年出口斯里兰卡以来,运8飞机相继出口到缅甸、津巴布韦、苏丹等国家,并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于2011年5月同委内瑞拉签订了首批8架的出口合同。
运-9运输机是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型战术运输机。该机的设计源于安-12“幼狐”/运-8,但在结构、材料、航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技术革新,可以看作是一种全新的中型运输机。该机与美国的C-130J“大力神”同属于中型运输机
运-10(Y-10)是由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四发动机喷气式运输机,是中国首次自行研制、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707,因与波音707外观极为相似,曾经有误传说运-10的机体设计是由波音707的逆向测绘仿制而来,但据后来报道,运十飞机的研制者和波音公司都否定了这一说法。 运10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运-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后,之后进行研制试飞和转场试飞。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并七次飞抵拉萨。试飞证明运-10飞机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运-10基本设计在当时与波音相差仅仅几年的水平,那时波音和运十飞机也只是在试飞测试阶段,距离投入实际使用仍然有段距离,但是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进行,1982年起运-10研制基本停顿。1986年财政部否决3000万元人民币研制费用预算,运-10飞机研制计划彻底终止。
运-11是一种轻型双发多用途运输机。74年中国哈尔滨飞机厂提出设想,同年试制成功,同年试飞成功。运-11低速性能好,座舱宽,视野好,起降要求低,使用维护方便。
运-12运输机是在运-11基础上进行深入改进的发展型号,很快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界一个在商业上较为成功的机型。
据日本共同社4月1日消息,1日中午12点35分许(北京时间11点35分许),中国国家海洋局的小型螺旋桨飞机在冲绳本岛西北约450公里的东海海域,再次接近正在执行“警戒监视”任务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矶雪”号驱逐舰。日本政府已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方提出抗议。报道称,中方飞机距“矶雪”号最近水平距离约90米、高度约60米,飞机机身上写有“中国海监”字样,尾翼上绘有中国国旗。飞机绕“矶雪”号盘旋两周后飞离。据称这架小型螺旋桨飞机就是运12 。
运-20重型运输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研发并制造。该机参考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并融合了美国C-17的部份特点。与中国空军现役伊尔-76比较,运-20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载重也有提高。运-20的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重大突破,中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型运输机,是中国空军建设战略空军的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