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天美今年10月在美国成立了怪物工作室,幻想题材的& amp# 039;4A & amp# 039;重点开发了级多平台多FPS游戏。

除了前段时间大佬出事的事情,让“4A”游戏变得扎眼之外,怪兽工作室的名字也被玩家们吐槽。

好端端的一个中国公司,为什么成立工作室的英文名字不用直接用汉字拼音guaishou或者是纯英文的monster,而要使用日文罗马音呢?

关于这个疑问,其实不久之前就有人提出来过。说起日语罗马音命名方式,那绝对绕不开国内二次元游戏大厂米哈游,旗下知名游戏《原神》的英文名称同样使用的是日语发音,原神→げんしん→Genshin+Impact。同理,《崩坏3》的英文名字Honkai Impact 3rd也使用了日语罗马音。

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早有玩家对米哈游进行过口诛笔伐,由此认为米哈游是在跪舔外国玩家,不用汉语拼音是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不自信,成分不对。但是,如果理性去看这件事的话,米哈游用这样的方式去命名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名称无可厚非。

首先,米哈游这家游戏公司成立之初,其团队就是由一群热爱二次元的人组成的,二次元文化是日本的舶来品,用日文罗马音命名,是为了直观的告诉玩家,“我们可太懂二次元了,做二次元游戏是专业的”。

就像米哈游公司的知名口号一样:技术宅拯救世界,宅文化同样源于日本,这句口号中的“技术宅”也就使用了“技术”的英文缩写tech和“宅”的日文otaku。米哈游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自己和旗下游戏贴上了明确的二次元标签,标明了自己的游戏用户群体就是广大喜爱二次元文化和宅文化的人,可以快速吸引该类型的玩家。

其次,游戏名称如果直接使用汉字拼音当然没问题了,但是作为出海的国产游戏,在考虑国外译名的时候,按照国外玩家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命名效果是最好的。

依旧拿《原神》来说明,用日文罗马音,首先日本玩家肯定能一目了然,欧美等地其他国家的二次元玩家浓度也是相当的高,他们对日本二次元游戏名字中使用罗马音早就习惯了,什么《火影忍者究极风暴(NARUTO:Ultimate Ninja STORM)》什么《足球小将:新秀崛起(CAPTAIN TSUBASA: Rise of New Champions)》用的都是日文原名的罗马音,不像我们都是经过汉化意译的。

这浓度又白又大

而且使用汉字拼音,我们读起来没什么障碍,国外玩家却不这么认为,汉语里的不少发音在其他语言里是不常用的,或者压根就没有。再加上日语罗马音原本是西方人为了能念日语才搞出来的,而汉语拼音是中国人为了方便自己教学扫盲搞出来的,罗马音在客观上更符合欧美人的发音习惯。

设计罗马音的美国传教士詹姆斯·柯蒂斯·赫本(奥黛丽·赫本的祖父)

比如原神里的“原(yuan)”就老外就很难说对,一个名字不知道怎么读的游戏,传播性势必会大打折扣。就像国产游戏《武侠乂(yi)》,可能有不少人都把他叫武侠叉,国内尚且如此,国产游戏出海就更要考虑名字通俗好记的问题了。

如果你将视野从游戏扩展到其他方面,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很多国内公司品牌都会使用非拼音来进行外文命名,比如,联想(Lenovo)、腾讯(Tencent)。国外品牌在进入中国的时候,也会使用本地化的名称,比如最经典例子BMW(宝马),放到游戏领域就是《Warcraft(魔兽争霸)》《Fall Guys: Ultimate Knockout(糖豆人:终极淘汰赛)》,什么叫信达雅啊?叉腰。

从米哈游以及其他国内外公司品牌的例子来看腾讯的怪兽工作室,这名字感觉一下子就正常许多。非要去找问题的话,也许问题反而出在你和我身上,出在我们大家身上。正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国外也没有真正地接受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在一些像命名这样的小事上,才会和自己人争得头破血流。

如果我们的文化输出真的达到日本动漫游戏、欧美大片一样的程度,我想,即便是我们的企业名称和产品商标使用汉语拼音,外国人即便发音不标准,也会主动学着去念吧。

我是游戏菌,每天带来ACG的相关资讯,也会聊聊过去的那些经典游戏,喜欢我的文章就点个关注吧~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