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佛陀的出家修行——三界、四禅八定)
继续讲师尊出家修行。讲阿罗逻·迦罗摩之前,咱们还得介绍一个概念,就是三界。
三界这个概念之前讲六道的时候说过,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咱们从两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概念。
第一个是传统佛家的说法。第二个是从心理学角度的理解。
先说传统的理解。
印度人认为众生是分好多种的,宇宙是分好多层的。六道是关于众生分多少种的理论。
三界就是关于宇宙分多少层的理论。你们看有些佛学的入门书,有的书会这么写,他会告诉你,宇宙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然后欲界又分成六道。这种说法肯定是不对的。三界是从空间上来分的,六道讲的是众生,是从生命形态上来分的。这两个概念表述的是两种事情,不能混到一起说。接着讲三界,看这个图。
就是佛家的一个宇宙模型。
三界分欲界、色界、无色界。先说欲界,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可以分成三层。
地狱界、人界和天界。地狱界按照民间的说法,地狱共分十八层,像楼一样,地下一层、地下二层,一直到地下十八层。这个其实是比较外行的一种说法。真正佛家讲地狱,主要的地狱有八寒八热,十六个地狱。八寒地狱就是八个特别冷的地狱,有情投生到这种地狱里呢,就要受寒冷之苦。有情就是众生,佛家管有生命的东西叫做有情,就是有感情的众生。
八热地狱就是八个特别热的地狱,进去了,要受烧烤之苦。
然后人界分四个州。南赡部洲;北俱芦洲;东胜神洲;西牛贺州。四个州都漂浮在海上,州与州之间都是大海。咱们现在所生活的地方就是南赡部洲。欲界的天又分六层,称作六层天。从下往上分别是四天王天、忉利天、
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其中忉利天以下是地居天。居住在中间这个大柱子上,佛家叫做须弥山。忉利天往上,从夜摩天开始就居住在空中了,是空居天。
主要说一下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传说四天王天有东西南北,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持清风宝剑。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碧玉琵琶。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蟒蛇。北方多闻天王手持混元珠伞。
你去寺院里的话,一般第一个店就是天王殿,里面就有四大天王的雕像。
然后忉利天又叫三十三天。
有人说这是三十三层天,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忉利天是分三十三个部分没错,但不是像楼一样,有三十三层。它的结构呢是中间有一块,然后东西南北各有八块,一共是四八三十二,加上中间那块儿就是三十三块。中间的那一块叫做帝释天,居住着帝释天天主。有一种说法说,帝释天天主其实就是玉皇大帝。
然后欲界上面是色界。
生活在欲界的有情,有欲望,男女之欲,饮食之欲,所以叫欲界。生活在色界的有情呢,有色身,但没有欲望,所以叫色界。色界大体可以分成四层,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其中每一层还能细分成好多层,咱们就先不讲那么细了,我把名字列出来,大家看一眼就完了。
比如初禅天还能分成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这个就不细说了。
色界上都是无色界,生活在那里的有情,不仅没有欲望,连身体都没有,所以叫做无色界,就是没有色相的意思。无色界分四层,空无边处、实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相处。
这样整个宇宙就被分成了三大层。三界属于佛教最基本的概念。佛家的经论大量的会使用这些词,你会经常见到,比如佛经的开头可能会说今天师尊很高兴去帝释天天宫讲法。
那你就得知道什么是帝释天啊?这个是传统的对三界的理解。下面再说一下从心理学方面如何理解。三界为什么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呢?这个可以在禅定的理论中找到线索。
之前讲禅定有三个作用,第一静心,第二加固意识状态,第三得神通。其实禅定还有第四个作用,你这一辈子修禅定所达到的静心程度,可以决定你下辈子投生到三界中的哪一天。比如说你修禅定,修到一个二禅光音天的水平。那你下辈子就可以投生到光音天。所以这个三界从下往上这一层一层的天,就可以用来说明你禅定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个高度指的是你静心的程度,就是你心越静,你的禅定功夫就越厉害。你在三界中就能越靠上。三界就是你心静程度的标尺。
咱们从这个角度重新解释一下三界。现在三界已经不是指宇宙了,而是指人的精神世界。
人的精神世界总的来说先给他分成三个层次,主体、活动和对象。主体就是你自己亲身主体。活动就是主体的活动感受、思考这些。对象就是你要活动的话,你得有对象。感受你得感受某物,思考你得思考某问题,对吧?这就是对象。这个对象和活动,按照粗细的程度,还可以分好多层。最上边的就是你心里边最粗重的东西。然后随着你修禅定,心越来越静,之前那些粗重的就被你止息掉了。然后下一层的更加细微的心理活动就会浮现出来。
这种层级结构其实就是三界。咱们按照修禅定的一个心境程度来一层一层的说一下。
首先是欲界,就是心中充满欲望。男女、饮食、名利这些的。欲界就是被这些欲望所主导的一个心理状态。这个时候也是人心里最躁动的时候。
我这画了两列,左边这一列代表情感,右边这一列就代表理性。比如欲望,就是在情感这一边的。继续往下看,当你通过修禅定让自己的心比预计安静一些的时候,欲望就从你的心里被暂时的撇掉了。这时候你就进入了色界的初禅。
到了初禅这个境界,你的脑子相比之前已经比较安静了。但偶尔会有妄念出来扰动你。
本来关注呼吸,关注的好好的,妄念突然就窜出来了。比如今天领导跟我说那么一句话,他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对吧?就在那自己琢磨上了。这琢磨一会儿呢,突然又明白过来了,自己是在修禅定啊,赶紧的重新又开始关注这个呼吸。过一会儿呢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下这个思维又跑了。这种想要琢磨点什么事儿的这个劲头就不停的在那扰动你,这种状态,用佛家的术语讲,叫做有寻有伺。寻伺就是琢磨呀。达到初禅的水平,你的精神基本上就非常专注了,心里也比较清静了。只是偶尔有寻伺的扰动,这是初禅。然后你的心再安静一些呢,妄念纷飞,这种状态就不存在了,你就进入了色界的二禅。色界二禅的主要感受就是欢喜,那是什么感觉呢?就是你从妄念中被解放出来了。初禅的时候,你那个脑袋要偶尔会东想西想,陈芝麻烂谷子,自己往出蹦,你就感觉特别的累,心好累的那种感觉。一旦这个妄念被你制服了之后,你就特别的高兴,你就感觉这个心终于是自己的了,大概就是这种欢喜之情。
在二禅的基础上,你的心再安静一些,你就觉得欢喜这个东西其实也挺累的。我们然后你就可以把喜抛掉,进入三禅。三禅的核心是乐,乐和喜有什么区别呢?喜是躁动的,乐是安静的,喜是欢欣雀跃的那种感觉,乐是怡然自得的那种感觉。到了三禅之后,你就觉得很舒适,很安逸,就是这种感觉。所以很多修禅定的人,修到三禅他就不往下修了。因为三禅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他就不想舍弃这种感觉,就不再修四禅了。更可怕的是什么呢?他就只修止,不休观了。
之前讲过佛家的禅定分两步,止和观,止是让心安静,观是观想佛法,加固意识状态。
因为他只到三禅这儿,他特别舒服嘛,他就不愿意修观了,所以就一直止在这儿。所以这个三禅之乐,是禅定了一个很大的障碍。在三禅的基础上,你的心再安静一些,舍得抛弃三禅的乐受,你就可以进入四禅。进入四禅之后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在感受上你达到了不苦不乐的境界。
不苦也不乐,就是感受上的东西基本都不存在了,都撇干净了。第二个特点就是你念的功能这时候凸显出来了。念这个概念在佛教里意思特别多,主要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记忆,念念不忘,还有一个是主动性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念头,脑子里的想法。到了四禅的状态,感受的东西都不再烦你了,粗重的妄念也早就没有了。四禅这个状态下,你的脑子是最清醒的了,无论是回忆啊还是思考问题啊,你在四禅当中这些功能会很强大。这就是四禅。
再往下讲,就是无色界了,无色界就非常学术化了。所谓学术化就是跟现实可能有点脱节,大家听一听就行了。真正修禅定的话,还是以色界的四种禅定为主。到了四禅之后,你的心再安静一些的话,你就觉得念这个东西啊有点累的慌。你觉得思考这个东西太累了,于是你连思考都不思考了,把想整个都取掉了。这时你的意识对象就变成了一个空,空空如也,这就叫空无边处定。
什么叫无对象有对象形式?举个例子,就比如这个年轻人谈恋爱。在四禅的时候,有你爱的这个活动,也有你这个活动的对象,就是你爱的那个人。然后有一天你们分手了,这个时候就没有活动对象了,活动对象跟高富帅跑了。这个时候呢,你就觉得心里很空,空了一块儿。
这就是空无边处。此时虽然没有对象了,但你还保留了一个对象形式,所以你才能感觉出空来,对吧?这就是空无边处定,空空荡荡的感觉,无边无际。
再往下走一层,你觉得空空如也,这事儿也累,你就把空空如也也去掉,你就只剩下意识活动本身,这个叫识无变处定。识就是意识,识无变,就说你脑子里只剩下意识活动了。不仅意识对象被你舍掉了,连空无边处时候,那个对象形式也被你舍掉了。还是举刚才那个例子,就比如你刚失恋了,心里感觉很空,对吧?然后你睡一宿觉,第二天早晨把这事给忘了。你把这个空的对象形式给抛掉了。这个时候呢,你心里就不觉得空了,你就不难受了。这就到了识无边了。再往下走一层,你觉得有意识动作这件事这件事也累。于是你把整个意识动作都抛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这叫做无所有处定。当然这个时候虽然没有活动了,但还有活动的形式。再往下一层就是最后一层了,你开始进入到主体领域了,你已经静到不能再静。这个时候问你是否有思想,是否有意识已经没有意义了。你已经达到了一个凡人无法理解的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叫非想非非想。你非想就是没有想,你也非非想,就是没有没有想。那你到底想没想呢?不知道。这就是禅定的整个这么一个等级。
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呢,我换一种方式重新画一个图。
比如这个方框代表主体。紫圈代表活动。蓝圈代表对象。
那我修到初禅的话,就可以去掉欲望。修到二禅,去掉寻伺,修到三禅去掉欣喜,修到四禅去掉乐受,修到空无边处定呢,就把整个的活动对象都取掉了。但是还保留这么一个白色的空空如也的这么一个形式。
然后识无边处定呢,就是把这个形式也去掉了,只剩下活动本身。无所有处定的就是把活动去掉了,但还留着这么一个白色的一无所有。等你最后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呢,就无所谓有没有了。整个就是这么一个层次。
无色界的四层禅定的听听就行了,太理论化了。你要是看佛家禅定的书的话,关于无色界禅定,一般提两句就完了。佛家主要关注的是色界禅定。因为无色界的禅定,止多观少,甚至是有止无观,这不是佛家所提倡的色界禅定有止有观,尤其是四禅,能把人的思考能力提高到一个顶峰。
世尊就是依四禅入的涅槃。这是佛教所提倡的禅定。禅定有时候叫做四禅八定。
四禅就是色界,四禅八定就是色界四禅加无色界四种定,一共是八定,所以统称叫做四禅八定。
这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三界。下一个章节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