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用作动词、助词及表被动的介词时读为“wéi”外,其余都读wèi。介词和动词为考查的重点。
“为”介词:译为“给、替;对、向;因,因为;为,为了;当,到”“被”等。
“为”(wéi)作动词的基本意义是“做”,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却有不同意义,可根据其宾语不同译为不同的动词,如“当,写,雕刻、成为、 治理,认为,担任,演奏,举行,就是”等
(一) 介 词(1-5·读wèi;6·读wéi)
1·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受益对象。可译为“替”“给”,或不译。这种“为”的后面往往是代词或指人的名词,有时“为”后的宾语要省略,翻译时应补出。例如:
(1)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2)庖丁为文慧君解牛。(《庖丁解牛》)――庖丁替文慧君宰牛。
(3)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译为“替”或不译也可。“为”后省略宾语“我”项羽自称)
2·介绍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跟”等。这种“为”的后面往往是指人或与人有关的名词、代词。例如:
(1)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人响应的人。(唱,通“倡”,倡导、发起)
(3)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跟公子哭诉(此事)。
3·介绍引进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例如: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清·沈复《童趣》)――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项因此都僵硬了。(强,同“僵”,读“jiāng)
(2)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陶潜传》)――我不能因为区区俸禄而向他弯腰行礼。
(3)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大王)不愿广施恩惠。(见,表示被动)
(4)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史记·淮阴侯列传》)――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逮获?(何为:因为什么,即“为什么”。第二个“为”表被动。禽,通“擒”)
4·介绍引进动作行为产生的目的。可译为“为”“为了”。例如: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出征。
(2)不必为己。(《礼记·大道之行也》)——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3)乡为身(自己)死而不受。(《孟子·鱼我所欲也》)——从前为了(礼义),宁愿自己死去也不接受施舍。(乡同“向”,先前、从前)
(4)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并序)——千万不要为了女子而死,你贵她贱,休她怎么能算薄情呢!(慎勿:千万不要。慎,副词,常与“勿”“莫”“莫”连用,表示告诫,千万。贵,指仲卿。贱,指兰芝。何薄,何薄之有)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壤,通“攘”)
5·介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用法和“于”相同,可译为“当、到”等。例如: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
(2)君不如令弊邑阴合为秦。(《战国策·西周策》)――您不如让我们的邑暗中合并到秦国去。
6·介绍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单独表示被动或和助词“所”用在一起表示被动(读wéi)。可译为“被”。例如: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天子被(他)感动,面容变得严肃庄重,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作动词,指扶轼)
(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而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3)父母宗族,皆为戮(lù)没(mò)。(《荆轲刺秦王》)――(将军的)父母及宗族的人都被杀死了。(宗族,同族的人。没,同“殁”)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动词“使”后省略宾语“之,自己”;无,通“毋”,不要)
(5)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他)快要被人吞并,难道值得托身吗?(用固定句式“岂……乎”表反问)
(二) 语 气 助 词
1·“为”(wéi)位于疑问句句末,并常和“何”、“胡”“奚”等疑问词配合,表示疑问、感叹、反问语气,可译为“呢”或不译。例如:
(1)何辞为?(《鸿门宴》)——何必告辞呢?
(2)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你)为见?(《苏武传》)――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何以见汝为”)
(3)何故怀瑾(jǐn)握瑜(yú),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何故……为:表疑问语气的一种固定格式。用“见”表被动)
(4)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刘蓉《习惯说》)——一间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治理天下国家呢?
2·与“之”想配合,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例如: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
附:(一) 动 词
1·“为”(wéi)作动词的基本意义是“做”,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却有不同意义,可根据其宾语不同译为不同的动词,如“雕刻、成为、 充当、形成、叫作、作为、修筑、认为、创作、给予、对付、担任、演奏、举行、就是”等。例如: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志·蜀书)――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做,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做。
(2)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房屋、器具、人物。(为:做。这里指雕刻)
(3)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司业、博士:古代学官名)
(4)孤岂欲卿(你)治(研究)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卿:古代君主对臣的爱称。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咬)沙为坎穴。(《河中石兽》)——一定会在石头底下迎水的地方冲刷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
(6)(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鲲)变化成为鸟,鸟的名字叫作鹏。
(7)以顺为正(正道)者,妾妇之道(规则,准则)也,(《孟子·富贵不能淫》)——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女遵行的规则。(用“也”表示判断)
(8)为(修筑)坛而盟(起誓),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他们)筑台并(在台上)发誓,用两个军官的头祭天地。
(9)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0)(10)且君尝为晋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况且你曾经给(jǐ)予晋军恩惠。
(11)因为(创作)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来赠送给她。
(12)为之奈何?(《鸿门宴》)――怎样对付这件事?(奈何:如何,怎样)
(13)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14)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地乐曲。
(15)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
2·表示判断:译为“是,就是,算是”。例如:
(1)天下为公。(《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人们共有。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子的人是苏东坡。(峨冠;名词作动词;多:形容词作动词)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 鱼肉(《鸿门宴》)—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就是鱼和肉。
(4)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并序》)——(其实)并不是织得慢,你家的媳妇难做啊!
(二)名词(特殊用法)
(1)予尝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行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2)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古人说:“(忍辱负重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
学后检测
一、指出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和意义。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3)此人为一一具言( )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6)为宫室之美。( )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8)中轩敞者为舱。( )
(9)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
(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004年上海卷)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2.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05年江苏卷)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3.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4两题含有“为”的句子,均为近年高考考查过,经重新组合)
A.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B.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C.秦王为赵王击缶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如姬为公子泣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学后检测 参 考 答 案
一、(1)动词,充当,担任(2)介词,被(3)介词,对,向(4)动词,以为,认为
(5)动词,做,雕刻 (6)介词,为了(7)语气助词,表反问,呢(8)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9)介词,替,给(10)介词,因,因为
二、1.B(B.“何为”是介宾结构作状语,表示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这里的“为”作介词,当“因为”讲。其余各项的“为”作动词)
2.A(A.替、给,介词。B.成为,动词。C.因为,介词。D.被,介词)
3.BC(BC.介词,替、给;A.介词,为了;D.表被动)
4.AD(AD.介词,替;B.动词,做、作为;C.介词,对、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