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近日,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的热播引发了中国观众对于女性是否应该做全职主妇话题的热议。在这些讨论中,职业女性备受推崇,而全职主妇则面临颇多争议。下面这组数据,能够看出中国的家庭主妇是否都是自愿当全职主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欧洲的全职主妇又是什么状态呢?
图为山西太原,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公园内结伴玩耍。(图片来源:中新社)
在中国,“全职主妇”还不能算作社会职业。更早前,“全职主妇”一般出现在两个社会阶层中:要么是经济改革大潮中失业而不得不回家的女性;要么是富裕家庭中没有必要上班的阔太太。
尽管这些年“高知全职主妇”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在中国,对她们保障还不完善。不少人因此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状况下,做全职主妇未必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那目前中国这一女性群体,她们又是为什么成为全职主妇的呢?
在中国做全职主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图片来源:本版图片均据欧洲时报网制图)
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东西方对于全职太太的认知也存在许多不同。在西方国家,“Full-time housewife”属于一个正式的职业范畴,受到相当的尊重和承认,许多西方国家都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政策保护和稳定的福利保障,赋予其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举一个最简单直观的例子,“Housewife”(全职主妇)是个人填写工作状况时官方给出的选择之一,就印在表格上面,没人大惊小怪。可是,在中国,这项“工作”目前还没有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同。
近来,中国网络上流传开一个被称为“当妈新标准”的顺口溜“十八得了超级妈妈”:
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
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
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
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
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
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
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
想得出创意,搞得了活动;
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
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
由此看见,其实做全职主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是,因此,在很多发达国家,政府都给了全职主妇稳定的政策和福利保障。
德国:有稳定薪水
德国的全职主妇会有一份稳定的薪水,即每月300欧元的津贴,她们的丈夫还会因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而享受优惠税。这两笔钱加在一起,德国的全职太太每月最多可享受1000欧元的国家补贴。
意大利:多一个孩子多一份补助
同样属于欧洲的意大利,政府除了为全职太太提供“多一个孩子多一份补助”的补偿之外,社会保障政策还为她们消减不幸离婚或丧偶的后顾之忧:如果丈夫一方想离婚,同时作为全职太太的女方又没有过错,法官就会判定丈夫支付一定的生活费用给前妻,直到前妻找到工作或找到下一任丈夫为止;而如果丈夫不幸去世,作为全职太太的妻子每月还能领到丈夫生前的2/3以上的工资,一直到离世。
法国:政府每月提供补贴
法国的做法是每月由政府提供补贴,最高可达800欧元,另外还有约200欧元的住房津贴。
英国:法律上认可 还能为家庭免税
英国社会从法律上,确认家庭妇女的社会地位的。全职妈妈享有与工作爸爸一样的免税额,而且可以将此免税额转给爸爸,为家庭节省了不少税费支出;另外还享有豁免上交国民保险(有点像国内的社保金与医保金的结合),而依然享受自动累积年份,从而在退休法定年龄获得全额国民养老金的资格。自孩子出生日算起,到孩子16岁,国家为妈妈支付国民保险,如果孩子仍然在全日制学校学习,妈妈依然能享受此待遇直至孩子19岁止。
英国家庭平均大概三个孩子,算算孩子出生前后的年度累积,就算妈妈基本不工作,一直在家带孩子,也能与全职工作30年的人士一样,享受全额的国民养老金。
其次,英国已婚妇女似乎不怕离婚。除了一些富豪家庭在婚前双方已有协议外,英国的离婚相关法律是偏向弱势的一方的。
有了这些保障,“全职主妇”作为一种职业,自然有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做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全职主妇,女性才能把全职主妇当成真正的职业,她们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得以体现。
不过,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徐安琪也曾坦言,根据中国现在的国情,整个社会要给予全职主妇相应的福利是不太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