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1812年,也是嘉庆十七年,离中英鸦片战争还有28年,这一年的8月18日,拿破仑攻占了俄罗斯的西部重城——斯摩棱斯克。
自6月进攻俄罗斯,已经打了两个多月,却一直未能与俄军主力决战,此时,拿破仑已经意识到,几十万大军极有可能在俄国过冬了。
本来,他是希望通过发动60万大军强有力的全面进攻,迫使沙皇和他签一个有利于法国的协议,差不多得了。但是,他无可挽救的错误估计了沙皇的决心,即使丢师弃土,沙皇一直硬挺着没有就范。
如果继续往前进军,即便他占了更多的城市,俄国人还是会不断后撤,保存实力,继续抗争,直到出现有利俄军的态势,然后反攻——最后丧失掉60万大军。
现在无非三个选择:
第一,收兵回国,但收兵回国的连锁反应是想都不敢想,你拿破仑是欧洲战神,结果打俄国没打赢,俄国反抗成功,其他的地方能不能试试?另外,拿破仑在西班牙那边也不好受。而且拿不到战争赔款的话,这么大规模的举兵,法国经济是要崩盘的。
第二,待在斯摩棱斯克过冬,等到来年重整大军,继续进攻俄军。
第三,立即挥军,进逼莫斯科,迫使俄军与法军决战。
留在斯摩棱斯克过冬,按说这是一个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计策。法军经过长途行军,已经减员相当一部分了。有的病倒了,有的开小差了,有的被派去了驻守兵站、补给点、桥梁,还有一部分阵亡。
虽然,拿破仑当时具有很大的优势,新补充的兵员也源源不断地到达,但是这些人都是需要花时间训练。
同时,大量马匹受到损失,骑兵的威力大减,拖载火炮的炮兵也缺少马匹,食品越来越短缺,给养几乎耗尽。
这时候,按说就该待在斯摩棱斯克。但是拿破仑选择继续进军。
这个决定给后世无数的谈资。有一种说法,拿破仑为什么选择继续进军呢?因为他意识到,在斯摩棱斯克如果大军驻扎下来,传染病一旦在军中流行,会导致爆发式的减员,不如现在拼一把。
再说了,如果拿破仑停止前进,自己可以有六个月的喘息机会,沙皇也同样有六个月。沙皇辉利用这个时间抓紧动员、训练新军,而且还进一步的从英国得到物质上的援助。
还有一点,普鲁士跟奥地利目前是跟着法军的,这六个月期间,俄国人如果跑过去普鲁士跟奥地利,进行外交公关,万一倒戈了,整个形势就更不好了。
拿破仑也在纠结,停在斯摩棱斯克,不太好,进攻,感觉也不太好。
最后,拿破仑还是选择军队向前进攻,军队正准备拔寨出发,结果天降大雨。
这时候,皇帝下达了一个命令:如果明天继续下雨,我们撤回斯摩棱斯克过冬,结果,你知道怎么回事,邪门了,第二天天气放晴。
据说在那天清晨,拿破仑面对破雾而出的朝阳,回头说了一句话:“啊,这是奥斯特里茨的太阳啊。”奥斯特里茨战役,法军与俄奥联军决战开始时也是天有大雾,后来旭日东升,天气放晴,帮助法军看清战场态势,助力法军一举打败了俄奥联军。
此时的太阳,在拿破仑看来,意味着幸运之神依然在自己一边。天才也会把决定交给上天,他占的这一卦,实际上葬送了自己最后的机会。
你说看天意,上天让他去打,他就去,后来也确实打赢了,可博罗季诺这一战是打赢了,甚至后来乘胜攻占了沙俄首都莫斯科。但打赢了又怎么样呢?60万军队最终丧命俄罗斯,再看远点,拿破仑自己的帝国也被葬送了。
拿破仑后来在复盘的时候,也惋惜一件事。
在博罗季诺战役打响前一天,达武元帅曾提出一个建议:“陛下,您给我一支精兵,我带着绕到俄军后边去,我断他们的归路!”
既然在博罗季诺和库图佐夫决战,目的是消除别人的有生力量。倘若打赢了,占了阵地,人家反而跑了,没消灭俄军,这相当于没打。所以,开战前至少得断掉别人后退的可能。
但拿破仑反复考虑之后,否决了达武的这个建议。
实际上,拿破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博罗季诺战役,拿破仑已经把所有的力量几乎全用上了,最后也就是惨胜。如果达武再带走,比如说1/5的兵力,博罗季诺能不能拿得下来呢?如果博罗季诺拿不下来,达武绕到俄军后面的那部分人岂不就是送命?
历史就像是一场场的蝴蝶效应,结局并不是突然的,也不是某个人的意志,正如宋玉《风赋》中所说,最初“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没有人会意识到它最终会“蹶石伐木,梢杀林莽”,就像当年司马家八王乱斗的时候,没人会想到后来的五胡乱华,导致中原汉族近乎遭受灭顶之灾;明帝朱祁镇宠幸王振的时候,从未想过后来的土木堡之败,明朝濒临覆灭的危险;希特勒啤酒屋政变的时候,没人会想到后来席卷几亿人的生死大战。
拿破仑更是没想到,他不过是继续进军,最终却是落得葬送60万大军、帝国崩溃、自己被流放孤岛的结局。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