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人工智能建筑应用公司小库科技已于2018年5月获得数千万PreA轮融资,由东方富海和中南荷多合投。去年8月,小库科技曾获得由洪泰基金领投的千万级天使轮投资。
本轮融资后,小库科技将发布正式版产品,并对产品进行升级迭代、纵深拓展;同时,小库希望建立起人工智能在建筑领域的生态圈,通过与腾讯AI开放平台等技术相关平台、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整合资源,为行业提供更多解决方案,拓展更多技术与商业上的可能性。
小库科技是36氪此前报道过多次的一家初创公司,面向的是万亿规模的建筑市场,希望为这个行业的设计、建筑客户提供自动建筑设计解决方案。
如我们此前报道中提到的,建筑行业按流程和角色主要被分为:开发、设计、施工三大板块,设计环节是连接连接开发和施工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建筑设计产业链主要包括:拿地方案、概念设计、方案深化、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五个环节。其中,拿地方案、概念设计占到整个项目进度的20%,但需要投入整个项目50%的时间和精力。
这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在前期的工作方式低效,且客户需求往往经常变化。设计工具即使是从尺规变成电脑作图,建筑师仍需要对项目进行多种穷举方案罗列和反复修改验算。比如,拿地方案往往需要根据基地条件和容积率等参数,穷举基地内所有的可能,而开发商不时更改方案,又会新增大量重复性工作。
小库科技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机器建筑师,帮助提升该环节的效率,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
为此,小库科技构建了“AI 设计大脑”,通过大量数据对抗训练得到的模型输出可能的优质方案,同时结合基地条件与周边环境,在不同维度对生成方案进行评估并进行加权,确定最终选择。此外,小库还为用户提供建立个人特有属性的AI,基于用户对方案的选择数据,形成特定“风格”偏好。
2017年小库科技推出了智能设计云平台,并于去年下半年上线了公测版本。当时公司对外的数据显示,以前期拿地方案为例,原本一个设计普遍需要耗费40~80工作小时,通过小库的智能设计云平台,可以压缩到几秒钟,错误率可以降低99%以上,将设计的成本由十万级降低至千百元级别,节约90%左右的成本。与此同时还能做到实时修改,所见即所得,大幅缩减工作周期。
小库科技CEO何宛余告诉36氪,目前几乎所有的前百强开发企业和设计企业都主动地与小库接触、探索合作,内测和公测期间共有万级B端专业用户进行了试用,有百家以上企业表达了相应的意向。目前小库已与万科、招商等多家地产,以及如深圳建科院、柏涛建筑等上市设计企业建立合作。
与2017年报道时相比,小库科技目前在市场推广与落地方面也进行了迭代,除了与设计师、开发商合作外,在一些特定区域,与本地线下地产数据提供商深度合作,将产品线从项目设计拓展到项目策划,并直接提供给开发商客户。此前,可研报告多需花费一个多月时间,通过小库与合作伙伴的服务可以缩短为几十小时。
近年来,新技术正被诸多传统行业逐渐被应用,稳坐GDP头把交椅的建筑行业,符合新科技客户高营收、高毛利、有多种应用场景、付费尝试意愿强等特性,其实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应用领域。
小库科技分析认为,建筑领域的科技创新、智能化发展空间还很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预计,2016-2020年,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继续保持30%左右的增长,到2020年或可达6400亿元。而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国建筑设计企业科技费用支出仅占营业收入的1.33%,低于全国勘查设计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作为建筑行业重要的环节,设计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的数据显示,2013-2016年,勘察设计行业总营业收入自2.14万亿元增长至3.33万亿元,在建筑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3.4%提升至17.2%,在特级与一级资质建筑企业总营业收入中的比重由25.0%提升至31.7%。
但就现状看来,目前还只是刚刚开始。何宛余分析,一方面,传统建筑行业通常业务复杂,对团队的要求相对较高,仅拥有人工智能的技术并不能实现在垂直领域的成功落地;另一方面,传统行业中的服务对象大都是企业,房建市场的客户体量规模都很大,因而要求创业公司有足够的行业资源、品牌打造及市场扩展能力,而这一项往往是单纯技术出生的创始团队难以达到的;这也是小库科技相对有优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