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一整个夏天的宫斗剧,爽感MAX的是《延禧攻略》。
你们发现没,开挂的魏璎珞总感觉差一口气,真正人比戏红的是两位皇后。
讲道理,《延禧攻略》里的幕后大反派绝对是辉发那拉氏皇后(娴妃)。
但在“观众最不喜欢的角色”排名中,她的心狠手辣似乎都不值一提了。
尔晴天天被求赐盒饭,袁春望被逼到关评论,顺嫔遭受人身攻击……
娴妃主导一切却不招黑,凭什么她能获得宽容?
首先,从温顺恭良到阴险腹黑,角色的完成度很高。人设中还有一条暗线:娴妃从始至终都在讲规矩。
父亲求见也不能会亲,因为要遵守宫规;
风风光光举行亲蚕礼,为了就是不能让别人看轻;
坚持陪驾南巡,争的是皇后的颜面和体统。
这种偏执造成了娴妃的家破人亡,也为观众理解她的心理变化做足了铺垫。
小白兔变成黑心妇,佘诗曼光靠“眼技”就够了。
复仇种子萌芽的那天,雨下得像依萍去找爸爸要钱被打那天一样大;
病榻上的高贵妃,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勒死嘉嫔那里,看得人背后发凉;
阴谋被拆穿本是大快人心,但她的悲情告白又让人心生怜悯。
除了演技被吹爆,私下里佘诗曼不装不作、自信满分的性格,也为她挽回了观众缘。
反派演得好,人生多困扰?
不存在的,“我底那么厚。”
穿越到后宫能活几集,她毫不犹豫:活到最后,因为情商高啊。
总结一下佘诗曼和媒体的周旋,差不多能出一本《说话之道》了。
据传港版《延禧攻略》把娴妃剪成了女主,佘诗曼听到后皱着眉头说:
“看戏不要看重那个123(番位)的东西。”
“作品好看就是成功了,艺术家才不需要什么番位来证明自己呢。”
同期对垒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哪个更好看?
佘诗曼早早预料到大家会拿她和周迅作比较,去年宣传电影时被问到最想合作的内地演员,她的答案就是周迅。
这种先见之明,让人不得不服气啊。
情商是明星的附加值,但真正在娱乐圈立足,KPI考核的还是演技。
与很多香港女孩一样,佘诗曼也是从选美开始走花路的。
1997年港姐比赛中,媒体封她为“小刘嘉玲”,把她归到陪跑选手的阵营。
没想到,佘诗曼在古装环节中顺利突围、斩获季军。更加戏剧性的是,冠军翁嘉穗和亚军李明慧陷入了与富商的三角恋,佘诗曼坐收渔翁之利。
出道遇上大制作《雪山飞狐》,女一号佘诗曼经验不足,导致电视剧效果令人失望。
眼神不知道找镜头,一双手无处安放,每一条都犯了表演的大忌。
港媒抓住她声音上的短板,形容难听得像雏鸡叫。
添油加醋地“爆料”绯闻,还为她打上#嗲精#tag。
导演脾气上来了,就追着她骂脏话。
气急败坏的时候,还会朝她身上扔剧本。
纸上谈兵救不了演技,熟了,才能生巧。
为了纠正发音,每天大声朗读半小时报纸。工作最拼的时候,一天经历三个年代,超负荷工作大于20小时。
查小欣曾用“疾风劲草”来形容佘诗曼,越是在猛烈的大风中,越能考验人的意志。
赶拍《帝女花》期间,她摔跤磕在玻璃茶几上,留下了一道永久性伤疤;
到了《火舞黄沙》,又从松软的土地上摔落,磕爆了两颗牙;
《倚天屠龙记》期间,颈椎腰椎因为吊威亚受了伤,《使徒行者》里的飞车戏再次引发旧疾。
有困难可以找替身,但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佘诗曼太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把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所以她必须拼尽全力。
挺过了批评指责的时光,佘诗曼靠着积累下的努力,出落成了实力派演员。
《十月初五的月光》受到观众的认可,走在路上“祝君好”被认出来,这一点肯定足够让她窃喜半天。
鼻祖级宫斗剧《金枝欲孽》成为2004年爆款,她和邓萃雯、黎姿一起角逐“视后”,赢家是玉莹小主。
两年后,佘诗曼带着《凤凰四重奏》重新站上领奖台,这一次她还刷新了TVB的记录,成为前无古人的双料视后。
御用国语配音苏柏丽在配音过程中,体会到了时间对佘诗曼的改变。
从青涩娇弱到火气全开,每一个角色都是佘诗曼朝高处攀登的一级台阶。
一剧爆红没有眷顾佘诗曼,佘诗曼从插班生到TVB视后,运气不足以概括她的成功。
她从没放弃任何机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才留下了镜头前的精彩。
时间不会说话,却能见证一个演员的蜕变与进步。另一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是白月光皇后。
后宫女人想着争权夺位,容音端庄文静、深明大义,颠覆了以往我对皇后存留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