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名字旁边人头的符号】*** 次数:9999999 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 八千年历史看甘肃,大地湾先民彩陶纹饰里竟藏着这么多秘密

时间:2023-04-26 00:51:4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 次数:9999999 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国家宝藏》中的“千岁少女”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如何雕制而成的?一尺长的“白玛作”毛笔笔杆尾端为何被削尖了?被称为“天下第一简”的《仪礼》木简上记录着哪些秘闻?萌态可掬的大耳陶罐、插兜陶俑隐藏着哪些制陶技巧?

其实,这些文物以及背后的趣闻轶事,都与甘肃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从5月中旬到7月下旬,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中,就刚好解答了这些历史疑难。

史前大地湾文化、甘肃彩陶文化、河陇青铜文化、汉魏晋唐时期河西文化……这场颇具特色的展览以时间为轴、文化交流为线索,以考古发掘的甘肃各历史时期的516件(套)文物为基础,从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到宋元时期多元民族文化,从甘肃东部、中部一直到河西走廊最西端。

“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在国博举行(李政葳/摄)

“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

走进展厅,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圆鼓腹、平底、梳齐刘海儿的细泥红陶小人儿。她就是曾在《国家宝藏》中出现过的“网红”、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马家窑文化前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这件文物在1973年从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人们细看发现,陶人的两眼为圆孔洞,显得目光深邃;鼻子呈蒜头形,雕有鼻孔;嘴较小,微微张开,好像正在言语;两耳外展,皆有穿孔;瓶体从上至下以黑彩饰三层大小相同、由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以示华丽的衣物。

另外,陶瓶人头像的器口运用了不同的制作手法,头发、嘴系雕刻而成,鼻、脸是捏塑而成。人头像五官整齐、面庞秀丽,器身造型典雅,与人物形象浑然一体,既是大地湾文化彩陶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史前集彩绘、雕塑与造型艺术于一身的杰作。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李政葳/摄)

与这件陶瓶展位相隔不远,一个彩陶盆看似平平无奇,但其腹部却有明显的写实鱼纹。这个细节学界争议很大,有些认为鱼是大地湾先民的图腾,有些则认为鱼的繁殖较快,鱼纹寄托着先民繁衍后代的希望。“鱼纹彩陶盆既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也是中国史前文化的象征和标志物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王志强说。

考古发现,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的大地湾遗址涵盖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考古文化(距今约8000年至5000年),前后赓续3000余年,被称之为“大地湾文化”。

而在大地湾遗址内,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拥有较高水平的史前宫殿式建筑,早期旱作农作物粟、黍的炭化标本,精美又质朴的早期彩陶样式,原始粗犷的艺术以及神秘的刻划符号(记事符号)等。这些都足以证明,远古时期大地湾先民曾创造出灿烂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因此,大地湾文化也被称之为“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之冠”

在河陇大地上,彩陶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出土彩陶数量巨大、器型丰富、纹饰精美、工艺精湛,极具艺术性。其中,尤以马家窑彩陶最为闻名,代表着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高峰,也让其在世界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被公认为世界“彩陶之冠”。

一件“陶罐”远看是一名双手插兜站立的男子,栩栩如生;走进一看,人像短发、高鼻深目、双耳开孔、表情生动,身着短上衣,颈部至胸前的网格纹,就像是带有精美的项饰,下身着网格长裤群,双手插在裤兜里,硕大的双脚上穿着肥大的高腰靴子,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

这件文物是1988年玉门火烧沟征集而来,一直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现场专家告诉记者,陶男子的装束或许代表了四坝文化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流行风尚;且人体中空,可以盛水,插入裤兜的双臂形成陶罐的双耳,设计大胆精巧。

在这名“陶男子”的旁边,一件“大耳朵”的陶罐也很有意思。这件文物名叫“回纹双大耳彩陶罐”。从外观来看,陶罐中腹内敛,小平底、双大耳,口沿内是网格纹,外饰宽带纹。最为特别的是,两耳及下腹部粘贴有大小不一的多片绿松石,这在彩陶文化中是较为罕见的。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