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刻、路径更加清晰,推动人民民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10月9日,观众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参观山西省太原市89岁老人韩玉峰收藏的12张选民证。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一座展柜中,12张选民证整齐排列。从1953年到2021年,从繁体字到简体字,从破损泛黄到平整洁白……山西省太原市89岁老人韩玉峰的悉心收藏,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写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十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更加可靠的制度保障。
最新一轮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10亿多选民一人一票,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了26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如今,在我国五级人大代表中,由10亿多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到代表总数的90%以上。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新修订的政协章程,气氛热烈的双周协商座谈会、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主题成就展用丰富的形式、详实的资料展示了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图片中熟悉的视频会议室、生动又接地气的远程协商会,更加激起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一名全国政协机关工作人员说。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
从北京的“小院议事厅”,到重庆的“扶贫车间提档升级协商会”;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让“微治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件件展品、一张张照片,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而广泛,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开启法治中国新时代
走进“着力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 开辟良法善治新境界”主题展区,精辟概括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坚持”首先映入眼帘。
思想的旗帜,指导宏伟的实践。
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展览详实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10月9日,观众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庄重肃穆的法律展示区,大幅宪法图标居于最高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制定的部分法律法规依次陈列,象征着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厚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前,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彭新林感慨:“民法典的颁布实施,谱写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篇章,也是见证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不断成熟、完善的标志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9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
展厅一角的橱窗里,“孙小果死刑复核裁定书(复印件)”静静摆放。司法机关直面问题、勇于纠错,顺应民心、彰显正义。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动真碰硬”,一系列举措环环相扣,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成熟完备。
这是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展出的一幅照片——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市民大厅玻璃展柜里封存的69枚公章,见证了银川市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改革历程(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展览中,一幅照片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市民大厅玻璃展柜里封存的69枚公章,见证了银川市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改革历程。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十年来,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位参观者说:“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去政府部门办事确实比以前方便了!曾经‘跑断腿’,现在‘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
“群众‘零距离’‘沉浸式’普法学法,法律援助服务向乡村和社区延伸……”随着讲解员详细介绍十年来法治社会建设“成绩单”,许多参观者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印记,感受到每个人都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橱窗中三份厚重的文件引人注目——
这是10月9日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拍摄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
全面依法治国驶入“规划引领”快车道,法治中国建设方兴未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