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名关于沉默的名字】为什么微信群体越来越沉默?

时间:2023-03-31 14:03:3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做微信的是“老龄化”我国的互联网,从1997年开始,我2008年去北京参加互联网成立10周年大会时,当时各大网站的CEO都是20、30多岁的年轻人,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免费社交工具,从2011年诞生到现在,全球2011年。

p>在微信用户构成中,第一批使用微信的人大多数年龄在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到现在,这些人中,即使年轻一些的,也过了而立之年,年龄最大的都已经进入古稀之年。10多年的时间,这些人对虚拟世界的认识也在走向成熟,慢慢回到理性的现实。

一位网友说:你的微信群不是没人说话,而是岁月偷走了留言,只剩一地留白。人的成长到成熟,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让身心沸腾的体验后,或许一夜之间,也可能是无声无息,成熟起来。随着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琐事越来越多,微信群在经历竞相发言之后,大家见面少了,话题少了,群聊也变得冷冷清清。

微信群里的人出现分化

有人总结过,如今留在微信群里,那些既不说话又不退群的人,多半是这四种心态:第一“冷眼旁观”的心态,看大家的互动交流、唇枪舌战。第二“少管闲事”的心态,做好自己,莫管别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少管闲事”的人,但是你自己到处去发言,闲事自然就会跟着你。第三“习惯孤独”的心态,一切靠自己,不想求人。第四“自得其乐”的心态,自己的生活很好,又不想被别人打扰。

这些人,真正活得通透,已经看淡了圈子,又碍于面子或者是出于“有备无患”的考虑,没有退出圈子。

而那些依然活跃在微信群的人,也抱着不同的心态:一是期待同情,希望得到帮助的人;二是喜欢合群,把社交当作重要社会方式的人;三是追捧心态,有好事分享或者为了体现自己的优越感;四是现实很委屈,希望通过网络发泄(毕竟是熟人圈,具有包容性),让自己的观点取得支撑,寻求安慰。

有一个社会扁平定律:假如你没有鹤立鸡群的本事,很快会被人流淹没。人与人的交往从来都不是短时间内让彼此信任的,而是平时的积累。一个处于低谷的人,除了默默无闻靠自己努力,很难奢求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如果待在微信群里诉苦,说不定还会自讨没趣。

微信群里,那些看似热情的问候只是跳动的字节,所谓的表情包只不过是一种符号,根本不能引起共鸣。微信群待久了,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时,都保持了沉默,微信群就成了死群。

其实,微信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没必要在微信群倾注太多的情感和寄托。

从前没有微信群,大家天各一方,逢年过节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者聚一次会,大家都兴致勃勃,一顿饭吃下来都舍不得回去。但现在,别说微信群里聊天,就是同学聚会,似乎很少有共同话题。

微信虽然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但却不能改变彼此的生活,各人有自己的生活,或难或易,或喜或悲,或苦或乐,你的事无论好坏,又和别人有多少关系呢?如今的微信群,也是一样。

生活总归要回到现实,与其沉溺微信社交,不如把时间留给家庭和工作。所以,不要奢求微信群里总有看不完的消息,也不要因为别人不回复你的信息而误会别人。因为每个人不可能总有时间去聊天,强行保持交流,只会让每个人都很累。

本文作者李鑫淼,源自公众号“思想者札记”(ID:SXZzhaji)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