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著名的灵鹫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飞来峰。据说当年飞来峰所在的地方本是一个村庄,寺里的济公和尚常从寺里跑出来,过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生活。一天,他发现有一座小岭从空中飞来,为拯救村民,他跑进村里,背起一名正准备举行婚礼的新娘便跑,村民们蜂拥而追,不多久,一座山岩突兀的山峰落在了原来村庄所在的地方。自此人们才恍然大悟,济公原来是要救他们的。据说,济公和尚为了不让山峰再飞走害人,还发动村民在山峰上雕了很多佛像镇压,自此飞来峰就再也没有飞走了。虽然那是传说,但此峰确实与四周的灵隐山、天竺山、北高峰高峻挺拔的外貌绝然不同,给人以外界飞来之感
如此人杰地灵之地,自然会孕育灿烂的文学艺术,难得的是,那里的文学也并不都是缠绵的小儿女之情,而是颇多气势磅礴、振聋发聩的洪钟大吕之作。那么多历史著名文学家的名字与其紧紧相连———苏东坡、白居易、龚自珍、夏衍……,就可见一斑。很难想象,许多年前同样流连于这般柔媚南国风景中的苏东坡是如何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那么豪迈的感慨的。"善恶后起论人性,贫富不齐道兴衰;萎花槁木叹衰世,通经致用急人才。"的龚自珍,一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我们自小就耳熟能详的;夏衍的《包身工》更是现实主义的力作,文学在他那里真的成为了革命的冲锋号角。流连在这些不同时期的文学巨擘的遗迹或故居,你会为杭州这座古城而惊叹,她的秀美、她的浪漫、她的刚毅、她的文采,是那么的历史久远,源源不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世子孙,留下了探索不尽的宝贵财富。
新十景为近年来新开发的景点,值得一去的有"九溪烟树",龙井问茶等,顺着清石板路向上走,尽头是龙井村,据说是乾隆下江南时龙井问茶的御道。小桥下、道路旁是清澈见底的清泉山溪,小溪两旁有高大葱茏的树木,时有啾啾鸟鸣之声入耳。六月间天气已经有些热,但行走其间,却凉风习习,流水淙淙,真有点寻幽探秘,探访历史遗踪的感觉。走累了,还可以在转弯处的农家茶社歇歇脚,炊烟升腾,鸡犬相闻,仿佛到了与世无争的桃源仙境。一只会说话的鹦鹉是茶社主人炫耀的宠物,感觉它也和这山水一样通灵了。据说这九溪十八涧,在雨雾的天气,会是另外一番景象,"雾罩远山青一黛,山树皆在烟雨中。",这可能就是那"九溪烟树"名称的由来了。
来杭州,"龙井问茶"是不可不去的,从九溪十八涧一路走来,就到了龙井村,我们到的时候大约是中午了,在村口碰到了一位老妇人,我们向她打听龙井问茶怎么走,她很热情的告诉我们,所谓龙井问茶,就是到龙井村的茶农家喝茶、聊茶,并带我们到了她不远的住处,房子是建在山坡上的,有三、四间房,还有一个院子,老人说是和孩子们一共八口人住在一起,但现在都上山去了,只有她和老伴在家。老夫妇十分淳朴、热情,他们会一边为我们讲述龙井村的历史,茶叶的种植炒制,一边冲泡一杯清香四溢的龙井茶。据茶农介绍,龙井,位于竹茂林密的风篁岭上,旧传此井与江海相通,必有神龙居住,因名"龙井"。又传乾隆帝下江南时,喝了以此村井水冲泡的茶水,对色翠、香郁、味醇、形美的龙井茶赞不绝口,便亲口御封18株龙井茶树。自此,龙井茶天下闻名。一般只在每年春秋各采摘一次茶,只取茶树上最嫩的叶芽,手工炒制,大约5斤茶芽才可以炒一斤茶叶,所以很费人力,一家每次也就能落下几十斤,要向村里交一部分,剩下的就是为游客龙井问茶准备的。我们问:不到外面去卖茶吗?老人说一般是不去的,一来产茶本就不多,龙井问茶会有游客购买,有时都不够用的,二来也舍不得此处好山好水。是啊,看看窗外,就是青山依依,微风入牖,再品上一杯龙井茶,真是两腋生风,神仙也羡慕啊。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过了采茶的季节,所以无缘看到采茶的盛况,但茶农向我们展示了用以炒茶的电炒锅和晾茶用的竹匾。品了如此好茶,又听了那么多轶闻趣事,临走自然不会忘记带一些给亲朋品尝。临行,老茶农热情地邀约我们:如果你们在8、9月份再过来,还可以品尝到用自家屋外种植的桂花制作的新鲜桂花糕,那滋味一定让你们回味无穷。
此次杭州之行只有3天,略显匆忙,有些意犹未尽,乐不思蜀,所见所闻如同梦中,从繁华喧嚣的都市回归清新静谧的大自然,感觉很是舒服,不知道杭州人是怎么把都市过成田园的呢?繁华和悠然,这两个我一直以为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生活方式,在这里竟能够两者兼得了,我只能由衷的钦佩了。有机会的话,我会再去杭州,再续我的天堂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