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幸福陪伴做微信名字可以吗】靠近高原双兵家庭:回头看边关,暴风雪一半的你。

时间:2023-03-16 00:41:2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边关探亲,杨晓天夫妇一起站岗执勤。

穿上这件军装,军人的爱注定会成为特别的存在。高原双重军人的爱情更特别。

他们的爱远远地看着,坚守着。她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盘旋,有三英尺的机器台、键盘声和无线电波。他踏上冰峰雪岭,步伐坚定,用青春和忠诚树立了高耸的界碑。望着一个月,一个在雪山尽头,一个在雪山尽头,那么近,又那么远。

清澈的爱情,国家的家。因为知道,高原双重军人组成的家庭有更特别的默契。因为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使命使他们团结在一起,他们的爱与霓虹无关,与风月无关,更多的是坚守、奉献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这首别说山的歌叫未央。服役期满后,她退伍了,转身脱掉了肩章线画,无法消除的是怀念的回忆,家离得更近了,他离得更远了。转过身来,暴风雪是你,星辰大海也是你!

边防官,暴风雪半你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李国涛通讯员张小石刘毅

寒风吹掉了最后一片黄叶。

火车还没有按喇叭,而是通过窗户环视西藏军区山南军区退伍女兵杨晓天在站台上排队的人,努力寻找熟悉的样子,虽然非常希望奇迹发生,但发现那是徒劳的。

丈夫李素勋在边防一线中队工作,杨晓天把他能来送行定义为“奇迹”。她非常希望推迟现实版《离别的车站》,但李小勋前一天打电话说,部队临时接到紧急任务,真不好意思请假。

挥手告别,雪山依旧。杨晓天耳边响起《祝你一路顺风》,将离别的忧虑拉得远远的。

最后,作为军人我爱你。

杨晓天通过视频向李小玉献了军礼。

二级上司的阶级肩章,除去首领后,杨晓天第一次给李小玉打视频电话,面对手机屏幕,杨晓天举行了标准军礼。这时军礼充满千言万语。那一刻,他们既是战友,又是夫妻。

下定了转身的决心后,杨孝泉憧憬着丈夫能去现场见证自己光荣的退伍,亲自为自己戴上一朵红花,互相拥抱,珍惜对方。退伍命令下达前几天,杨晓天想和丈夫分享分手感想,但李小玉总是很忙。每次电话都紧急切断,说不出想说的话。她理解丈夫,但难以掩饰失落。

军校毕业时,李少勋对杨晓天一见钟情。为了表达爱慕之情,拥有细腻心灵的李素勋在闲暇时间学会了偷偷织围巾。经过4个月的编织和撕开的反复操作,一条宝蓝色围巾终于成型了。李小玉把“爱”托付给杨小晨的手时,她差点吓到下巴。"他像西藏的阳光一样温暖."杨晓天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

经过4年的恋爱长跑,李少勋和杨晓天于2018年步入婚姻殿堂。在战友眼里,杨晓天和李小玉是令人羡慕的军人夫妇。但是高原两军爱情的甜蜜和苦涩只有他们最清楚。夫妻虽然属于西藏山南郡巡回区,但由于工作性质,很久没有见面了。

打开地图,李小玉所在的边防风筝离杨晓川只有200多公里。今天,在飞机加高速铁路的时代,200多公里的距离只是几杯茶。对李小玉和杨晓晨说,这条街“看不见,摸不到”。

结婚几年来,杨孝泉很少去李小玉所在的边防团探亲。她的嘴里总是说边防山高、路远、险的轮回,不敢贸然去。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军人,她更清楚“睁着双眼忙着灭火”的真正含义。"他整天很忙,我不想影响他的工作。"

军人所有军人的爱,传播成为主要方式。吃饭了吗?“早点休息”.一句朴素的问候温暖了互相担心的两个人。

2020年6月,某边防联讲师李小玉巡逻完毕后回来,与杨晓天视频聊天时,兴致勃勃地展示了靴子和衣服中的冰碴。看到丈夫脸上被太阳晒黑的皮肤大幅下降,杨晓天很伤心。

杨晓川驻地在军区机关,购物比较方便。所以在过去的几年里,爱情包裹员不断被送到雪山深处,拉绒袜子、护膝、面膜、冻疮膏、制火器。东西虽小,但有实用价值。杨晓天说这是军人之间的浪漫。

"最后,作为军人,我爱你。"火车慢慢启动,看着远处的雪山,杨晓天喃喃地说。

他在雪山那边,我在雪山尽头

%3D&index=2" width="640" height="426"/>

杨晓晨(右一)向战友分享工作经验。

去年春节前夕,是杨晓晨唯一一次翻越雪山拥抱爱人。“不容易!”结束短暂的团圆之旅,杨晓晨感触颇深。

山南市区和边防连队驻地之间,横亘着高耸入云的鲁固拉山和达玛雪山。临行前,杨晓晨特意购买了一盒晕车贴,但困难比她想象的还要大。当越野车翻越海拔4800多米的鲁固拉山口时,原本万里无云的晴空突然飘起雪花,她不觉抓紧扶手,目不转睛地盯着路面。

早在2014年,杨晓晨跟随部队到肖边防连执行通信保障任务,在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亚堆扎拉山时,她高原反应严重,昏昏欲睡。突然,她被战友张梦月的尖叫声惊醒,定睛一看,原来她们乘坐的汽车滑进冰滩,车身瞬间横在马路中间。那次有惊无险的边防之旅,让她看到路面上的暗冰就心底发怵。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杨晓晨感觉胃里翻江倒海却又吐不出,几个回头弯下来,左摇右晃,更加痛苦难耐。

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经幡、牦牛、雪山、冰湖……一路景美如画,可杨晓晨根本没有心思欣赏。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在战友不知多少次“快到了”的鼓励下,杨晓晨终于来到丈夫身旁。面对突然出现的妻子,李昭珲一时间不知所措,“老婆,你辛苦了!”相拥时刻,李昭珲这位山东汉子红了眼眶。

300米,是杨晓晨和李昭珲工作地点最近的距离。机缘巧合,2020年9月,夫妻俩同被安排去重庆某训练基地带新兵。距离短,见亦难。俩人所在的新兵连,不在同一个食堂就餐,不在同一个操场训练。有一天,突降暴雨,大家一起到大车棚躲雨,后来俩人才知道,那天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

杨晓晨见丈夫不易,李昭珲见妻子更难。去年报休假计划时,俩人就约好了一起回家。到了4月底,李昭珲的假批下来了,可杨晓晨因临时担负通信保障任务,不得不推迟假期。

那天,李昭珲在军分区大门口苦等爱人,却迟迟未能拨通电话,直到中午,忙完工作的杨晓晨才赶来和丈夫见上一面。难得相见,本可以互诉衷肠,可李昭珲为了赶下午的飞机,只能长话短说,短暂的相聚,使得李昭珲心里五味杂陈,甚至放出“狠话”:下辈子换个职业,回最暖的家,陪最爱的人。

手机里的一家三口“团聚”

杨晓晨夫妻俩和家人视频聊天。

“祝你生日快乐,亲爱的宝宝!”1月13日,是李昭珲和杨晓晨的女儿“锦李”的生日。一家三口三地同屏连线,电波带着一家三口的思念,跨越千山万水,拉近遥远边关和老家烟台的距离。

每天晚上新闻联播后的半个小时,是一家人难得的相聚时光。“看看他,看看孩子,女儿很懂事,在家里不哭不闹。”提及此事,杨晓晨脸上表情幸福又无奈,幸福的是每天都能“见面”,无奈的是3个刺眼的视频聊天窗口。

手机里的一家三口团聚,温馨又扎心。今年杨晓晨休假结束,一家人在机场告别,女儿冷不丁地说:“我长大后想在机场工作,只有在机场,才能等到妈妈一起回家。”一句话,让杨晓晨眼里泛起了泪花。

杨晓晨想:“如果3个窗口能减到2个就好了。”依照政策规定,双军人家庭在退役安置上可以予以优先。关于“回家”的话题,杨晓晨和李昭珲也并不避讳,但什么时候回、哪个回,俩人却迟迟没有达成共识。

李昭珲想让杨晓晨先回,原因是自己亏欠妻子的太多。2020年年初,杨晓晨临近预产期,医生看了胎心检测报告后,判断即将分娩,建议住院观察。而此时,李昭珲却远在高原,护理假一路绿灯批下来,可一场暴风雪却不期而至,将驻地裹得严严实实,进出不得。

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李昭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得知情况的杨晓晨打来电话安慰:“没事儿,安全第一,不能回来也没有关系。”好在第二天,风雪不再那么肆虐,李昭珲得以踏上归途,辗转两天时间,从驻地赶到了医院。

短暂的护理假很快结束。返回高原的前夜,李昭珲提前和妻女告别:“你在家里要好好听妈妈和奶奶的话。”看着丈夫对着襁褓中的女儿“絮絮叨叨”的样子,离别氛围瞬间弥漫整个屋子,杨晓晨心里难受极了,她强忍泪水对丈夫说:“明天早上你背着包就走,不准回头!”

可李昭珲哪里割舍得下,收拾好行囊后,他一步三回头。走到楼下,李昭珲一扭头就看见窗户旁妻女目送的身影。夫妻俩强忍泪水,微笑着挥手致意。

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演绎得淋漓尽致。如今,杨晓晨坚持到了服役期满,选择题变成必答题,3屏减为2屏的目标实现,只是夫妻俩的距离更远了。

雪域高原,说不出再见

驼铃萦耳,杨晓晨径直走向机房,深情抚摸陪伴自己近12年的三尺机台。一瞬间,她的思绪掠过坚守战位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2010年底,19岁的杨晓晨身披红花踏上高原,成为一名话务兵。班长孙冬梅千叮万嘱,“新训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当时杨晓晨心里直犯嘀咕:“话务兵不就是接打电话吗,有啥难的?”

没想到,困难接踵而至。面对从未接触过的五笔输入法,杨晓晨只能下苦功夫练,背字根、键盘模拟训练,每天从晚上7点半一直练到凌晨。寒冬,学习室冷得像冰窖,杨晓晨双脚冻得发麻,为了避免跺脚影响其他战友,她便多套袜子取暖,结果脚趾还是长出多处冻疮。正是靠着拼命苦练,杨晓晨的五笔打字硬是从零基础提升到优秀水准。

为了将军分区的电话号码烂熟于心,杨晓晨把联想记忆法发挥到极致,“新闻办公室电话的尾号是9,新闻联播的时间是19点,这样记忆事半功倍”。

“三尺机台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位。”杨晓晨这么说也这么做,担负话务值班时间较长,一坐就是12个小时,杨晓晨习惯泡一杯浓茶再准备一瓶风油精,确保注意力时刻集中。常年担负通信保障任务,她的纪录是“零差错”。

“工作中和生活中的杨班长判若两人,没有儿女情长,十足的拼命三郎。”上等兵高英对杨晓晨赞不绝口,杨晓晨对自己狠,对战友要求也严。“您好,请问您是……”“您好,请再重复一遍……”第一次值班,高英便被几个接连打入的电话弄得手足无措,一旁的杨晓晨赶紧伸出援手。事后杨晓晨对高英说:“反复问询,战场上势必贻误战机。当一名合格的话务员,必须要练就过硬的耳功背功。”在杨晓晨的悉心帮带下,高英成功蜕变,在去年军分区话务员比武中,斩获第一名。

“军功章有杨班长的一半。”高英的获奖感言中充满感激。新排长李哲也有同感,那年她备考军校,杨晓晨主动为其分担工作任务,最终李哲以优异成绩考上陆军勤务学院。得知杨晓晨退伍的消息,远在西藏墨脱的李哲特地发来短信:“祝福你,我永远的杨班长。”

“杨班长,你退伍离开那天,会哭吗?”上等兵陈灿艳问道。“肯定不会,我的同年兵早都退伍了,我还哭个啥?”杨晓晨回答得不假思索。杨晓晨是女兵排里服役年限最长的兵,在这之前,她一次次送战友踏上归途,广播里播放的欢送退伍老兵祝福语,就是她录制的。

可陈灿艳知道杨晓晨是“口是心非”,在今年秋季退伍老兵返乡,与战友挥手道别之时,杨晓晨笑着笑着就哭了。

老兵转身,并未远去,只是换了种方式爱着雪域边关。31岁的杨晓晨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回望过去,满眼都是泪水,满眼都是自己19岁的模样……

(张照杰、张宇毫摄)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