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丽,1963年生,中共党员,南昌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室教授,2009年第11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学作品比赛江西赛区决赛特等奖、全国赛区三等奖、优秀园丁奖;2012年第七届江西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2013江西技术进步三等奖;2015年第14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江西赛决赛二等奖;2021年江西省第一届“新一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1985年进入南昌工程大学后,刘嘉丽坚守一线专业教师的位置。扎着两根辫子,至今头发花白,手足无措,三十八年来,她不改初衷,矢志不渝,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每间教室站岗
作为老师,刘嘉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她认真备课,上课坚持写板书,教学生记笔记。这些看起来很简单,刘嘉丽把它们打造成了极致。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刘嘉丽准备了满满几张纸的内容,甚至“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都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反复记住,直到烂掉为止。第一次登上讲台的她紧张得不知道该看哪里,但一想到自己的充分准备,第一节课就顺利结束了。多年经验的积累使她无需教材就能讲好一门课,但只要有新内容,她就不会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错过任何知识点。
38年间,刘嘉丽主张每节课都要用粉笔写板书。黑板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标题,然后是小标题,旁边是“随笔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知识的逻辑,并清楚地知道这位班主任说了什么内容。除了自己努力教学外,她也告诉学生们如何学习。她要求学生在笔记本旁边留下一列,上课听笔记,课后看书,在“空白处”注明老师说的知识点是书的哪一页。所有的小技巧都是刘嘉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经验。
除了教授学生外,刘嘉丽还是“教师”,为南昌工程学院培养了优秀的老师。上课时不说出学生的名字,还点上课老师的名字。刘嘉丽要求年轻老师们听课不能逃课,下课后也要检查他们的笔记。暑假期间,刘嘉丽把自己的演讲稿给他们看,教他们学习,教年轻老师们如何写教案,让他们在校园里实践。刘嘉丽说,教育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承,也是责任的传承。就是与这一代人世代相传,不要让民族的工资火熄灭。
血淋淋的桃子
"初心容易得到,坚守不容易."除了任课老师,刘嘉丽也成了班主任,她和学生也是老师和朋友。当谈到带来的班级、教过的学生时,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幸福展现在眉间。学生中有调皮捣蛋的人,内向,热情可爱。但是不管学生怎么样,她都以平等的爱对待他们,又带领着一群孩子走向人生的康庄大道。
南昌工程大学2018级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01班是刘嘉丽担任班主任中的一个班。在疫情笼罩的大环境下,37人中有24人考上了研究生,其中5人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4人考上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率也是学院第一。这一切都离不开刘嘉丽的艰苦努力。
学院虽然经验丰富,但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都不一样。刘嘉丽每届都像第一届一样全心全意地以不同的方式接触,了解学生的内心。在这些学生中,刘佳丽对杨浩印象深刻。这个学生很聪明,但喜欢游戏,甚至沉迷于它。刘嘉丽认为这位同学是可笑的人才,不应该在游戏中浪费时间,所以想了一个有趣的方法。这时,刘嘉丽碰巧出演了《赣鄱师魂》。所以推荐杨浩宇作为军演。这样杨浩宇就可以从卧室出来参加很多。
加一些活动,慢慢戒掉游戏。其中有一幕是杨浩宇给刘佳丽献花,并说了一句台词:“老师,我考上北京林业大学了!”刘佳丽便借着这个机会,鼓励杨振宇好好学习,还开玩笑说:“这可是你自己说的,要做到哈。”杨浩宇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本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想法,戒掉了游戏,开始刻苦学习,最终真的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班里有个内向的同学,刘佳丽会在偶遇时问问他的近况,“他总是不愿意搭理我”。刘佳丽也不生气,只是推着自行车,静静陪他走一段路。“我就是喊加油的那个人。有能力的就赶紧往前冲,在队伍末尾的不要强求。”刘佳丽对不同类型的同学要求不同,在她眼里,只要“遵纪守法,孝顺双亲”,就是好孩子。“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刘佳丽将这句话刻在了自己的心里,付诸到实践之中。2005级园林专业的董文攀同学,是当时生态环境系学生分会主席,平时事务繁忙,到了大三下学期才考虑自己是否要考研。“老师您跟我母亲是同龄人,您认为我下步该如何走?”“先说说你的想法”刘佳丽没有立刻给他建议。董文攀说,“我的母亲在家乡小县城盖好了房子,希望我早日回家结婚生子。”刘佳丽这才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你必须考研,你回到家乡天地就那么大,将来很可能就是一位技术人员,最多日后提拔为县级干部,以你的才华有些委屈啦!”对于每一个学生,刘佳丽都希望他们能有更广阔的天地。经过一番沟通后,董文攀决心考研。刘佳丽便把自己的《植物学》讲稿给他并告诉他如何复习,还不断给他鼓励打气。最终,董文攀高分考进东北林业大学。董文攀攻读博士的时候,他们一直保持沟通交流。研究生阶段,导师派董文攀去东北大兴安岭一带做调研,报酬少,行走在深山老林,住在当地农民的家中,条件非常艰苦。他隔三岔五就打电话向刘佳丽抱怨,对繁琐工作、艰苦环境表达不满。刘佳丽教导道,“导师能给你学术上、生活上的指导,也能为你提供更高的平台,导师派你做事,即使没有报酬你都该尽心尽力,更何况现在每天还给你报酬。”后来,由于在那次调研中表现优异,导师把他推荐到中国科学院一分院工作。中国科学院老师对他也很满意,最后推荐他到北京大学读博士研究生。董文攀研究生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林业大学从教。
教书育人,是刘佳丽最值得自豪的事情,年复一年,有许多像董文攀一样的学生,离开了校园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她,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他们的人生。
三十余年,刘佳丽站在校门口目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走向新的未来,而后她又默默转身折回讲台,静待着一批又一批正携着未来走向她的孩子们。她不知道自己上过多少堂课,教过多少学生,但她坚信:选择了坚守,便是一生的责任。
勤勤恳恳学术路
2009年5月24日深夜,进入梦乡的刘佳丽,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老师,我们的项目得奖了,特等奖啊!”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上,由刘佳丽指导的《赣江(南昌段)沿岸水污染源调查报告》获得了哲学社会科学类特等奖。电话那头的学生激动无比,电话这头的佳丽也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起这两年来和学生们的努力,她感慨万千。
2008年是水污染调查普查年,同时又是江西省人大环资委检查水污染防治年,针对这个背景,她敏锐地观察到社会热点,将具有学校水利特色的课题与社会热点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与江西的区域发展相联系,确定参赛作品选题为《赣江(南昌段)沿岸水污染源调查报告》,与一批学生共同参与调研。课题研究开展得十分艰苦。赣江南昌段直线距离全长14公里,她带领着团队沿着赣江两岸全程调查,对该段水污染进行“点”式调查,并向着“面”铺开。由于存在很多隐蔽排放口,丰水期隐蔽在水下,所以在实地勘察过程中,项目组的同学需要不同季节多次前往勘察同一个排放口,工作量大。地处偏远,没有任何商店,刘佳丽就领着学生带着干粮,一调查就是一整天,调查团队的学生利用各类假期,分阶段、分段走完赣江(南昌段)的两岸,一次折回就有28公里。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刘佳丽要负责文字报告、PPT汇报,电脑用多了,眼睛也花了,她就让同学们打印出来改,想起问题,不管多晚,爬起来就改,日夜颠倒。学生们没有工作场地,刘佳丽就把自己的新房给他们使用,学生们轮流睡觉,彻夜按要求整理规范原始资料并扫描到计算机中,部分学生准备答辩资料,汇报人则一遍又一遍背汇报材料。老师与学生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共同努力着直至答辩结束,走出答辩室的那一刻,她们知道,她们对得起胸前的校徽,最终,参赛作品得到了专家评委的充分肯定。
一声老师好,一生好老师。刘佳丽老师在时光里温情地凝望着学生们的背影,目送他们迈向自己的未来。她回首终不改初心,继续将毕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李佳香、付珍珍、潘旭供图)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