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朋友圈怎么换签名字】退休在即,民警在警察职业生涯中获得了最高荣誉,你认为是什么?

时间:2023-03-15 19:47:0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纸3页,1000多字.最近退休不到半年的老京张艳兵收到了一封信。圆润的字体在“仁阳镇农务村委员会”的信笺上飘扬,信的中标处塞满了37个名字。

读、读、张炎病的眼眶发红,眼泪开始沿着眼角的产前皱纹扩散。

“我是农民的‘儿子’。要为人民做实际的事,做紧急的事。”

张艳兵是江苏省机动施工安全局人流派出所地区民警,今年59岁,1987年从部队转业为人民警察。国字脸,瘦高清俊,眼神坚毅,带桂东口音的普通话,不着急,冷静耐心。

六月的打捞阵,红色的太阳高挂,大地好像在发热。走在村子里,远远地,看见田野上移动的黑点,勉强看清了。张艳兵乘电动车入村了。只要工作不重要,老张每天都要去下一个村子,这是他成为社区民警多年的习惯。

“张警官帮了我很多忙,让我后半生能落地。”吴永强是在信中签名的37位名人之一,见人就夸毒兵。原来吴永强今年80岁,住在农务村,年轻的时候去外地打拼,再回乡的时候,找不到旧的资料文件,所以不能用社保领取,养老成了问题。吴永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张艳兵求助。张连兵当场答应:我来了!于是,张艳兵回到家,埋头于旧文件中,最终成功地开具了证明,为吴永强办理了社保。

陈安金是宝梯村的居民。二十多年前,因为家里琐事离开家乡贵州后,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户口被取消,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生活寸步难行。

“生病了就不能像别人一样去医院看病,别人嘲笑我是‘黑户’。”没有身份的痛苦,陈安金记忆犹新。“张警官知道我的情况后,联系了老家的派出所,沟通了很多次,最后为我补办了身份证。一辈子都感谢他。”

度阶梯村,90岁的陈必忠无法忘记12年前张艳兵在寒冬中救了小姨子的命。“当时73岁的小姨子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张艳兵访问村子的时候及时发现,救了他。”提到往事,陈必忠老人很难抑制兴奋。

“张警官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要为老百姓办事,办急事。”那封信是这样写的。

"他用语言和心灵打动了我们."

“村干部和村民委托我写这封信时,发现我们第三警察地区的民警张艳兵即将退休。”薛建飞作为机动市和联合中学语文教师,首次接触张艳兵十多年前,“当时他走进校园检查安防工作,非常细心、严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薛建飞说,张艳兵非常担心校园周围的交通和治安环节。

境,时不时地过来转一转、走走看看,才放心离开。

写信期间,薛建飞从村干部和村民口中听到了很多关于张念兵的事,他罗列了一小部分写进感谢信里。“在我看来,他就是我们身边的‘马天民’,是群众满意的好警察。”薛建飞感慨道。

季仲萍是步梯村的老调解员,每每遇到难以调解的棘手问题,便会找到张念兵,处理得多了,村委为张念兵专门设了一个调解办公室。

“老张辖区3个村,有常住人口7000余人,他对大家熟悉,村民都愿意听他讲的话,只要老张来调解,必定能解决问题。夫妻矛盾、邻里斗嘴,甚至有人因经济纠纷扬言杀人,老张不厌其烦地反复做工作,总能将矛盾化解在摇篮之中。”谈起张念兵,季仲萍滔滔不绝。她清楚地记得,村里先后有7名失足青年在张念兵的教导和关心下重新回归社会,如今都有了稳定的工作。

钱某就是其中一位。1999年,脱离社会多年的钱某回到启东,一开始不见出路、心生迷茫,直到张念兵上门找到他。见到警察,钱某先是抵触和怀疑。张念兵从包里掏出了几本书籍报刊送给他,有普法的、有励志的,告诉他自己是来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月月如此,在张念兵持之以恒的走访、鼓励和帮助下,钱某自己租了个店面,做起了生意。

“张大哥是发自内心地想我好,他用语言、用心灵来感动我们。”提起张念兵的帮助,钱某满是感激。

“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铭记在心”

5月17日下午16点,张念兵正在村里走访,电话响起,是吴教导员打来的,“老张,看到没?工作群里有一封你的表扬信,全所同志都要向你学习!”

“当时,我感觉很开心,老百姓写感谢信,就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其实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能办到就办好,不能办的就解释好。”张念兵回想第一次读信时的感受,有开心、有感动。

“他做事踏实,他办事我们放心。”农武村党总支书记施金花名字签在了信的第一排。她告诉记者,村民遇到大事小事都爱找张念兵,靠的就是一份信任。疫情期间,无论是居家隔离还是防疫宣传,张念兵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群众有什么困难、问题,他都妥善帮助解决。

得知今年12月张念兵即将退休,施金花十分不舍,“很感激他,十几年如一日全力守护村里的平安。”

想起这些年与村民在一起的种种往事,张念兵的眼眶红了。有一次,一名80多岁的老人向他询问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他耐心解答老人的疑惑,“走的时候,老人家双手抱拳,一直感谢我,祝我一生平安。”

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的36年,这样的感动时常发生,尽管微小,却像烙印一般刻在张念兵的心上,让他与村民的心紧紧相连。“要以心换心、换位思考,答应群众的事情一定要办好。”

36年如一日,高高的一摞工作日记,每一本都见证着他从青葱岁月到年近退休,与村民在一起的珍贵时光。他的荣誉证书同样高高摞起,“优秀社区民警”“十佳社区民警”“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但在张念兵看来,“所有的褒奖都没有群众给我的这封感谢信分量重。”

“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铭记在心。”信里的这句话,分量颇重。

由于信是村民背着张念兵写给启东市公安局的,张念兵没有原件,就打印了一份收藏于笔记本的塑料封底里。珍藏的更是老百姓的一份心。

采访手记 口碑的分量

对于一位社区民警,什么是最高的褒扬?

当被问起,“你第一次读到这份信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张念兵直言“很感动”“很开心”,他说“老百姓写感谢信,就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任何,其实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能办到就办好,不能办的就解释好。”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36年,一封信,分量重千钧。在采访中,包括信中,群众反复提到、记者也能感受到的,是老张平缓温和的语气,和蔼可亲的态度,群众听得了、也听得下。许多事情,老张都是在走村入户中办结的,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个细节,老张的办公室简单又干净,因为他常年在外走访。

在张念兵的心中,最遗憾因为年龄限制无法再继续当警察。当被问及退休后生活的设想,他说道,这么些年已经熟悉了三个村子的情况,想做义工继续为大家解决烦心事;而村民们也异口同声地说,即使是退休了,也希望张警官能够多来看看大家,看看社区新貌,聊聊家长里短,像朋友一样坐下喝口茶,吃几个自家种的橘子。

这就是警民鱼水。

采访中,张念兵说:“社区民警是党和国家与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如果我们工作不到位,人民就会对政府失去信任。”也许,在这里,我们找到了老张的密码。与其说是一个社区民警的觉悟,不如说应当是每一个基层社区工作者的修养。

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江苏有2.1万个。乡村社区,关系千千万万。一个社区民警,就是一座重要的桥梁、一个关键的纽带。如张念兵一样扎根基层几十年的社区民警数以万计。搭建平安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坚瓦利具,是每一个像张念兵这样的基层社区工作者,将群众需求放在心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论烈日酷暑、无论风霜雨雪、无论泥泞崎岖,用行走的藏蓝串联起乡村社区的平安网络。

向您致敬,老张!

来源: 江苏警方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