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航的微信名字】不顾逆境,——期南部战区海军某修理厂前首席工程师杨国忠。

时间:2023-03-15 11:00:3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光明日报记者陈江松、张文、光明日报通讯员李飞。

“倚着纪灵敖控制南阳,随着海湾横扫东吴。以前天南古镇的湛江现在高楼林立,车辆很多。经历了长期风霜的工厂——南部战区海军某维修厂深藏在这一繁华背后,像这家工厂一样默默奉献的“恒宝”是我国海军飞速发展的亲历者、证人。

四十多年来,这一维修站维修保证的范围从入口处的几十艘旧舰扩大到现在驰骋在远海大洋上的数百艘舰船,世世代代为“恒宝”奉献了最好的岁月。水利工厂历史上第一所军校本科毕业生、原总工程师杨国忠无疑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

难忘的影子

湛江某军港码头,汽笛声划过黎明的浓雾,迎接军港第一缕阳光的一个年轻人穿着海军蓝熏衣的年轻人踩着一辆二手自行车的样子——这幅美丽的画深深地铭刻在修理店工作人员的心中。那个“影子”是年轻时的杨国忠。

29年前,杨国忠从海军工程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毕业,拎着行李箱辗转到湛江,乘坐一辆老式吉普车,坐满牛粪的泥路来到修理店。

29年后,杨国忠仍在这片热土上奋斗,将自己的汗水和血液献给了这项军工事业。

杨国忠正在维修设备器材。古朝红照片/明亮照片

29年来,变化是周围不断升高的建筑物,不变的是代表杨国忠的“恒宝”的初衷。“舰船航行有保障,所以我的心脏落选了”。

"我没有在海面上航行,但每当舰船启航时,我的心也一起走向深蓝色。"说到军工,人们大多想到研发和制造,对于杨国忠来说,军工的意义来自于舰船出海前鲜为人知的航行保障工作。

时间的指针可以追溯到1991年,那时的湛江某军港远低于今天的规模,但停靠在码头上的军舰比现在更多。究其原因,“任务比现在少是一个原因。主要是技术装备落后,出远门都是稀奇的事。”杨国忠回忆说:“当时我们军舰上装备参差不齐,品种杂乱。”

不同国家和团的装备聚集在一艘军舰上,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水土不服”,使“缝缝补补”成为家常便饭,但当时的保障模式令人尴尬。例如,舰员对各种设备不太了解,故障报告中间部分太多,故障报告不准确。工厂师傅跑到舰船上发现的情况很多。也就是说,器材带错了,工具和零部件装备少了。有时为了修理故障,工厂师傅来来回回地折腾了很多次,效率很低。面对这种保障困难,上级机关决心打破现状,让大学生干部常驻码头,负责紧急维修协调保障工作,杨国忠就是其中之一。因此,穿着海军制服踩着二手自行车的年轻人的样子成为了军港码头的美丽风景。

现场了解现状,准确报告维修要求,协调维修,及时报告维修进度,杨国忠每天骑自行车跑步,风雨无阻地穿梭在停泊在军港的舰船上。

1992年的一个深夜,杨国忠和战友们蹲在军舰甲板下的第三层修理声纳。修理工作从下午7点持续到凌晨3点,混浊的空气混合着大家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风扇跑到了最大值,但杨国忠脸上的汗水仍然在迅速下降。

不到3个小时,军舰就要启航了,但声纳还没有修好,杨国忠焦急地燃烧起来。最后,他发现电路板“掉链子了”。这时,杨国忠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但他毫不犹豫地跳进另一艘军舰,唤醒睡着的舰长,一开口就要拆掉声波或电路板。该舰长知道事情紧急,不怪眼前有油污、气喘吁吁的年轻人,对杨国忠说,必须得到地长的同意才能拆除。于是,杨国忠把头转向自行车,消失在黑暗中.

清晨,看着奔腾渐渐消失在海天交际处,整夜睡不着觉的杨国忠终于叹了口气,脸上充满了笑意,他揉了揉困倦的双眼,骑着自行车回宿舍休息。

"军舰离开码头响起的汽笛声真好听."杨国忠还记得那个时期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柴油味。第二年,修理厂党委和上级机关为杨国忠请功。因此,杨国忠在入伍后立下了第一个三等功。

新世纪初,对于任何水下平台的技术难题,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宣称有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经验,不能参考技术,要攻克它是非常困难的。谁来啃这块“硬骨头”?“它是关于潜艇的隐蔽性和战斗力的。我们的"恒宝"谁不做?"杨国忠拿出他顽固的冲劲,主动解决困难。

那年盛夏,在深蓝色下的龙宫铁甲,杨国忠焦急地等待数据返回。对他来说,每次海上试验都是希望和失望的交集。“位置正常”“通信正常”.杨国忠好像被电缆紧紧抓住了数不清的薄伤口的双手,在等着什么。

“设备回收失败。”叹息的声音在狭窄的船舱里到处笼罩着。“明明在水压比现在更大的气压下成功了无数次,为什么一进大海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看到大家的疑惑和失望,杨国忠说:“进行科学研究是一堆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迎接这些问题。”

“能忍受和不能忍受不是选择题。因为我负担不起这个选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记者问杨国忠为什么硬着头皮,杨国忠淡淡地说。"因为从潜艇兵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他们真的需要这个。"

又过了整整两年,这种类型的装备终于从海底冒出来,在北京露面了。对

这项成果,专家们给予了极高评价,海军领导看完性能指标后,郑重地写下5个字——“小厂办大事”。

“我们是‘航保人’,为保航而生。”杨国忠用行动践行这句简短有力的话。29年来,他主持建成了两个海军级维修保障中心和18条航保装备修理线,主持研制多型导航装备获得5个军队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经他手维修的装备不计其数。

三次修改微信签名

2015年10月初,名为“彩虹”的超强台风突袭湛江,修理厂厂区一片狼藉。正抱着电锯锯着被台风吹倒的大树的杨国忠不会想到,他的身体也即将面临一场“超强台风”。

“杨总!”“杨总!”身边的战友呼喊着冲了过去。大家没有想到,体检指标合格、跑3000米速度比年轻人还快的杨国忠,会突然脸色苍白、喘着大气躺坐在地上。

“赶紧送医院啊”“路都被台风吹倒的树拦住了,车根本出不去”……在大家不知如何办才好的时候,杨国忠缓缓地回过神来,摆了摆手说:“没事的,就是感冒而已,你们忙自己的去吧。”

杨国忠尝试着站了起来,弹了弹身上的树叶。其实,他身体的“台风”早有预警——已经便秘便血半年、罕见地连续发烧十几天。但杨国忠没有考虑住医院,他的眼前不仅有倒塌的房屋和树木,还有到了关键阶段的6S管理建设、马上开始的项目评审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

事情越办越顺,工厂也越来越好,但杨国忠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扛不住,感冒一直不愈,便血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2015年11月23日,一张直肠癌三期的诊断书静静地摆放在杨国忠的面前。沉默十几分钟后,杨国忠开口了:“医生,我能不能不做手术,保守治疗?手头上还有不少工作。”

“都这时候了还想着工作?你还想不想看到儿子结婚?还想不想抱孙子?”面对医生的追问,杨国忠再度陷入沉默……47岁,正值人生和事业的黄金期,但杨国忠却已经拉开了与死神决战的大幕。

夜深人静时,病床上的杨国忠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生的尽头非得是灰暗的吗?能不能给生命的尾部添上一抹亮色,把人生尽头的时光变得更有意义?”

一夜未眠,看着窗外微亮的天空,前些天一直埋在心里的想法,像土里的种子在这一刻生出了嫩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点亮屏幕,杨国忠更改了自己的微信签名。

2016年2月25日,杨国忠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因癌症病灶距肛门口只有2.5厘米,实施的是直肠根治术并保肛和回肠造瘘术,术后进行了半年的放化疗。同年9月23日,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关闭造瘘回纳手术。

“手术很成功,但后遗症可能会很严重,家属要作一些准备。”医生叮嘱。杨国忠经历了这句话的沉重含义:肛门无法正常闭合和张开,每天大便次数几十次,术后那5个月每天都蹲厕所超过20小时,常常蹲在厕所睡着了,肛门长期水肿溃疡和开裂……从穿成人纸尿裤到垫妇婴卫生巾,再到长期内裤垫5层纸巾,杨国忠身心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2016年11月,刚结束第二次手术的杨国忠在床上接到来自海军总部机关的电话。“杨总工,这边需要您前往宁波参加海军职员高级职称评审会……”“您放心,我肯定按时到。”没有提自己的病情,许久没出过房门的杨国忠风轻云淡地应了下来。

出发时,兄弟厂冯高工看到杨国忠颤颤巍巍从小区走出来,就问:“小杨,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瘦成这样,脸色那么差,都这样了还出什么差啊。”

“说来话长,没事的,航保专业的评委只有我一个,我不去的话,任务就没法完成。”就这样,杨国忠强忍着身体不适,穿着纸尿裤奔赴千里之外,连续奋战5个昼夜,圆满完成职称评审任务。

回家后,杨国忠心想着:都能参会了,那上班应该也能行。于是,他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办公室。

正当杨国忠整装待发之际,命运再次展现了它绝情的一面。2017年8月底,又一张诊断书横在了他面前——肿瘤肺转移。

这一次,杨国忠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把得病实情告诉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但他内心依然坚强,决心与病魔抗争。“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上手术台前,杨国忠第二次改了自己的微信签名。

这次手术的结果不理想,左上肺切除后,杨国忠留下了很严重的气胸、液胸,一直胸闷气短,术后1个月又回到医院住院抽肺部积液,更让亲人们担心的是,医院在肺部打了多个引流孔,连续抽了36天积液后,杨国忠说话的气力越来越弱了,1.76米高的人体重下降到不足45公斤,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只有常人的一半,心率却一直在120以上。

“生命的长度有限,可军人的使命宽度广阔无限!哪怕就剩下半个月、半年、一年,我也要抬着头,就算倒下,也要倒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2017年10月18日,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杨国忠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这天,他把自己的微信签名改成了:“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心里放不下事业的杨国忠决定放弃术后化疗,出院回家,用传统中医方法调理身体。10个月后,杨国忠坚强地站了起来,又回到了自己的战位上。

“自认为是个富有的人”

20世纪60年代,杨国忠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软桥村,跟现在一样,中学时期的杨国忠面容消瘦,但两眼炯炯有神。

从村里启程前往镇里读中学,杨国忠每次去学校都背着一袋大米和一瓶咸菜,在食不果腹的日子里,这个不甘平庸的乡里娃埋头苦读。高考那年,杨国忠不负众望考了班级第一名,碰巧遇到海军工程大学到广东招生,面对计算机专业的吸引力和学费全免的待遇,杨国忠报了名。最终,不曾见过大海的杨国忠来到遍地樱花的武汉,成为海军工程大学1987级计算机工程专业的一名学员。

一个学期过去了,在家人诧异的眼光下,杨国忠发现自己居然长高了,脸颊也泛起了红润的微光。

“当军人真好。”杨国忠心想。怀着这份感恩之情,杨国忠攒钱买了一套简易理发工具,一有空就给大伙义务理发。老师和同学排着队找他理发,夸他“剪得一手好平头”。至今,杨国忠还清楚地记得:“系政委喜欢平头,系主任喜欢偏分头。”

每年3月5日,学校组织学雷锋活动,杨国忠穿着学员服到汉口火车站给来往群众义务理发,一站就是一整天。在大学期间,杨国忠被学校评为“学雷锋标兵”。

大学毕业后,杨国忠被分配到修理厂工作,但这并不是他理想中的部队,和他所学专业也不对口。“在我的印象中,部队就是喊着‘121’的口令训练、有班排连的地方,怎么也没有想到还有修理厂、车间这样的单位。”刚到湛江的头几年,杨国忠都不好意思跟亲戚朋友讲自己在修理厂工作。

就是在这样一个自己完全没有预想到的工作岗位上,杨国忠一干就是29年。“这些年我没有虚度,自认为是个富有的人。”杨国忠淡定地说。

2020年1月,“致敬新时代的保障兵”颁奖典礼在海军某基地礼堂举行。

“下面有请海军‘奋斗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杨国忠上台领奖。”在热烈的掌声中,杨国忠阔步走上舞台,当他立正站好等待发奖时,一阵更加热烈的掌声响起,他顺势看过去,妻子搀扶着一位老人走上台来。原来,基地官兵瞒着他,把他79岁的老父亲从老家请到了现场。聚光灯下,杨国忠并拢双脚,郑重举起右手,向父亲敬了一个军礼,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向父亲敬礼。

“我对不起父亲。”杨国忠说,现在父亲还在田地里干活,还住在农村老旧房子里,“当年我们那批考上大学的同学,要么在村里盖起了楼房,要么把父母接进县城住上了电梯房”。

对于杨国忠来说,并不是没有赚更多钱的机会。在海军装备行业里,杨国忠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有许多地方企业争着出高薪让他早点转业,但他不为所动。

什么是富有?杨国忠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是富有的,帮助别人克服困难的人是富有的。”

20世纪90年代末,广西巴马县的学生罗某家庭经济困难,面临辍学,杨国忠硬是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些,资助她完成学业。广东廉江市的学生肖某与80岁老奶奶相依为命,杨国忠就委托湛江市共青团给她捐款,帮她渡过难关。

妻子吴碧容与杨国忠相识于高中年代,曾是广东省中山市某中心小学的骨干教师,结婚之初,她的工资是杨国忠的3倍多,但她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支持国防事业,选择辞职,来到湛江市某小学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工资不足以前的两成。

“他常常吃不上饭,早早就落下了胃疼的老毛病。”想到自己天天挂念的人,每天待在高热、高噪声的环境里完成重要的舰艇保障任务,吴碧容敬佩不已,也心疼不已。她对杨国忠说:“你的追求我支持,你的生活我必须照顾。”

有了温馨的港湾,军舰就能远航。在吴碧容的支持、照料下,杨国忠的事业驶进了快车道——车间助理工程师、车间副主任、器材科科长……2001年,历经数次破格提拔,不到33岁的杨国忠,成为海军同类型保障单位最年轻的总工程师。

成为总工程师后,杨国忠有多次机会让吴碧容成为修理厂干部,但他都在内心告诫自己“不能那样做”,而妻子吴碧容也立志要靠自己的努力得到晋升。在杨国忠的辅导下,吴碧容刻苦学习航保专业知识,考取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最终,吴碧容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修理厂的一名聘用工程师。

当年,杨国忠和妻子完全有条件将他们的小家安在经济发达的中山市,但他们选择了和多数人相反的方向,定居在经济较为落后的海防前沿湛江市。采访中,记者问杨国忠后不后悔当年的选择?他说,不后悔,因为“修理厂需要他,他也离不开修理厂”。

“虽逆境亦畅天怀”,经历与癌症激烈斗争,尚处于康复阶段的杨国忠时刻关注着我国海上安全形势的发展,他经常思考如何改进既有的保障模式,送维修技能培训到一线作战部队。

于是,2019年初春,杨国忠在修理厂挑选骨干力量,率队前往驻扎在某海岛的部队。从湛江到部队所在海岛,路途遥远,山路漫漫,且正值寒潮,渡船摇摆剧烈,这样的路途对于一个得过两次癌症尚未完全康复的病人而言,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但杨国忠没有任何怨言,他说:“这点困难算什么,真正辛苦的是一线部队官兵。”

风大时就把衣领立起来,走累了就停下来喘口气。杨国忠就这样白天去舰艇里实地查看,晚上组织技术骨干为官兵编写培训教案。

培训工作完成,杨国忠离开之时,许多官兵都赶过来送这位老高工,这一幕让杨国忠又回想起当年大学毕业刚到湛江军港的日子。

“壮心未与年俱老”,大学毕业即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杨国忠,虽年过半百,疾病缠身,但依然迎着朝阳勇敢前行,只为心中那未完成的事业。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1日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