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经过去了,新年即将到来。2022年,每个人都可能感慨,过去一年里增长了很多。作者决定用文字表达过去一年的成长和经历。以下是作者个人成长的故事,与你分享。
今天大家都拿到了产品经理2022年的评选结果,笔者有幸获得了今年最受欢迎的作者奖。感谢平台方面精心举办的活动,给了笔者决赛的机会。
回顾一年多的写作经验,感慨万千。以能获奖为契机,一起做2022年度总结吧。
一、关于善政。
写作的契机是2021年8月,由于当时工作的需要,笔者组织组成员们集思广益,一起制作了用户画像。
为了做好这次头脑风暴,笔者对用户画像和头脑风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大家作为产品经理平台的阅读同事的优秀文章等。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制定了充分的材料准备和行动计划。
毕竟集思广益的效果很好。所以我认为这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笔者工作了差不多7年,也许是总结经验、分享经验的时候了。所以非常认真地写了一篇文章,并宣布所有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
说实话,当时的想法是单纯地想系统地梳理自己的想法。顺便说一句,希望对有类似需求的产品同事有帮助,就像对我的作业有启发一样。
万事开头难。一旦第一篇文章发表开始,就会形成写作和分享的习惯,另外还会陆续发表几篇产品经验分享。
发表后也没有太在意阅读量。过了几个月才发现整体阅读量还不错,对第一次头脑风暴的阅读量竟然满波了。内心自然快乐,对自己写作的自信心也更大。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移动:如何利用头脑风暴完成用户画像。
因此,以后对产品有想法和感悟时,会写文章发表在平台上。
到了今年11月,突然接到平台方面的通知,通知自己通过了今年的作家评选。在此之前,笔者实际上不知道平台上也有这样的活动。但是既然有这个机会,就欣然参加了。
十天的拉票过程其实很令人讨厌,但整体心态也放得比较平。因为认识入围的同人卧虎藏龙,所以一开始很满意能进入决赛。
既然已经决定参加活动,每天努力拉票,竭尽全力就可以了。因为自己开始输出晚了,粉丝们的支持不多,所以想出了“傻瓜”的方法,选出了文章表。最后10天发表了7篇文章。
随着投票的进行,越来越觉得自己能进入前六名,后来觉得前三也有希望,到了最后一天就想争第一名。投票结束时票数非常死,最终以100多票微弱优势获得投票阶段第一名。
投票后要经过第三方的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结果。个人感觉已经努力了,没有遗憾。如果能获得前三名,我会很高兴的。
最后阶段还发生了插曲。因为疫情,平台上很多工作人员病倒了,原定12.30的评选结果推迟到了1.6。在此,我也衷心感谢组织此次活动的平台工作人员。
最终公布结果,笔者有幸当选为2022年最受欢迎的作家,远远超出了参加审查的期待,心里也很高兴。
不是笔者凡尔赛,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心灵旅程,是为了和各位同事一起鼓励而写的。努力做好手头的工作,结果往往不坏,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
经过一年多的写作,笔者现在每个人在产品经理平台上有26篇文章,累计阅读量接近18万篇,其中4篇主编推荐,4篇阅读量不容小觑。主题也很丰富。产品方法论(包括执行水平经验和理论论著)、行业动态、职场攻略、产品思维等。读者们,可以点击笔者的个人主页,选择感兴趣的文章阅读。
回顾写作的经验和最终数据,最终获奖也很有气质。当然也有感想。
1. 君子务本
写作的目的多种多样。整理思想,提高个人影响力,分享互助,稿费或获奖的动机很好。但是一旦进入写作,就要掌握写作的根本。是传达想法。最重要的部分是输出文字、传播途径和读者情感。
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业界最大、最专业的平台,所以不需要担心传播途径。剩下的只有真心组织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文章,再考虑读者的习惯和偏好,才能完成一篇好文章。
2. 贵在坚持
完成一篇好文章很有成就感。但是写作的过程其实很难。写文章前有很多想法,但一动笔就发现思考和做事是不同的,总会遇到各种输出瓶颈。
那么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即使感觉文史枯竭,也要想办法完成文章。也许写完以后再修改,会有“山重,无可怀疑,柳暗花明还有一个村子”的感觉。
而且写完一篇后,对写下一篇有毅力。
写文章的话,你会发现写作也是“没有他,只有手知道”的事情。写得越慢越顺滑。
3. 心之所向
“认识的人不如好人,好人不如快乐的人”的人最幸福
事情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笔者之所以能坚持笔耕不辍,是因为爱上了写作。因此写作的过程就变成了一种享受,可以跟自己对话,也可以想象跟读者对话。而爱好的养成也需要一个开始。在动笔之前,笔者也没预料到会对写作和分享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
4. 厚积薄发
笔者之所以能写出一些还不错的文章,确实与自身的积累分不开的。一个是已经有7、8年的从业经验,平时工作时也比较注意思考和积累。
另一个是平时就有大量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也就引出了关于阅读和写作的部分。
二、阅读和写作
笔者一直比较喜欢读书,尤其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逐渐减少了游戏、刷视频等娱乐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阅读和写作之上。
那么到底有多投入呢?
今年决定坚持日更公众号,最终坚持了11个月多。日更文章的质量见仁见智,但是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总共发文超过350篇,一般都会写2000字以上,多的可能有大几千字。预计整体的输出量在百万字级别。
在坚持大量写作的过程中,笔者逐渐感受到了写作能力、逻辑思维、知识储备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举个例子,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完成一篇2,3000字的文章大概需要1~2个小时甚至更多。等到后期,同样篇幅的文章大概只需要0.5~1个小时,而且质量可能更高。
那么这么大量的文字输出,灵感来源又在哪里呢?
奥秘就在读者的另外一个爱好阅读之上。笔者年终做了一个统计,2022年大概阅读了40本左右的书籍,有14本没有完全读完。主题涉及国学、心理学、历史、心理学、经济学、西方哲学、职场经验等。
就单从产品工作的角度,笔者认为受益匪浅。垂直领域的阅读是必要的,但是只局限在互联网、职场经验,那么就会涉及到边际效益递减效应。这个时候适当拓展自己阅读的题材和范围,其实反而会让自己的职场能力得到更快速的提升。
比如看似跟互联网工作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学,反而是笔者认为对自身帮助最大的类目。人生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单点突破能够快速取得成效,但是难以长久。从点到线、面、体乃至更高维度的综合突破,才有可能看到长远的、广阔的、不一样的风景。
广泛的阅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形成网络状的思维模式,理解世界万物的复杂性,用一种更加平和、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
刚开始远不如只看职场经验、成功学之类的书籍见效快,但是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感受到指数的力量。这种进步不止在于职场,而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方位的提升。
比如本次笔者参与评选的经历,就颇有道家的“求而不得,不求而得“之感,此中滋味妙不可言。
到这里各位读者可以知道,笔者并不是一个天生擅长写作的人,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长久的坚持,再加上运气才有幸获得了年度最受欢迎作者。因此各位作者同仁不妨坚持在平台写作,读者坚持在平台等各种渠道学习,最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笔者2022年的书单和平时的很多想法都发布在个人公众号中,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前去阅读。
当然,对阅读和写作如此投入是笔者的方法,不是普世的方法。然而道理是相同的,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专心投入进去,自然会有体悟。
三、2022年最大的收获
2022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可能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笔者在2022年最大的收获是感悟到了一种生活状态——慢。
“你改变有多快,你成功就有多快。”
“跑得快最重要。”
“专注、极致、快、口碑、快。”
互联网是个寸时寸金的行业,敏捷开发、A/B test、 灰度发布、OKR等各种最新、最敏捷的方法论最快落地的行业。
“快”本身没有问题,只有快人一步的企业才容易取得商业成功,快人一步的团队的产品更容易在内部赛马胜出。
但问题在于在“快”节奏裹挟下,无法停下奔跑的脚步、时常感到窒息的人。
笔者在2022年悟到的、并做出的改变就是学会了慢。
如何理解慢呢?我们可以通过今年的一个流行词:松弛感。
一位博主称,他在坐飞机时,身旁正好是准备出门旅行的一家人。这家人已经办完了登机手续,却突然被告知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所有的行李都被退回了。也就是说,这一家人即将空手去到另一个城市旅行。
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家庭恐怕会焦头烂额,互相指责,一路鸡飞狗跳。这家人的处理方式却出人意料:他们完全没有生气、烦躁、抱怨,而是心平气和地打电话叫人去拿行李,然后跟这事没发生过似的,轻松愉悦地讨论着即将开始的旅行。
这位博主完全被惊呆了,感叹说,“我坐在旁边,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点想哭。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松弛的家庭关系……”
这种极具松弛感的家庭关系就是一种慢生活。
但是想要做到慢,其实反而比快更难。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人类的历史大多都处在危险、物质短缺的环境下,优先调用反射脑是在自然选择下必然的生存策略。
反射脑的运行模式简单,因此做出反应的时间更短。而思考脑和储存脑的运行模式就要复杂太多,因此做出反应的时间更长。
人类的大脑其实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偷懒的。因为大脑活动,尤其是高级思维活动,需要消耗的能量极大。据研究表明,人脑仅占2%的体重,却消耗了人体20%的能量。因此少动脑,是更有利的生存策略。
总体来说,我们的本能、人性就是要优先使用反射脑,因此我们能才会感觉自己经常会情绪爆发、 冲动决策、做事缺乏远见。
笔者今年为了训练自己慢思考的能力,做了以下几件事,供各位读者参考。
1. 遇事不要急着下结论,让子弹飞一会儿
了解了大脑运行的原理和先贤的建议,那么我们就要强迫自己延时决策。
比如说跟人交谈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压制自己发表意见、反驳的欲望,先仔细聆听对方的想法。同时,等反射脑响应的情绪、行动等冲动基本消失之后,然后再仔细思考如何回答和行动。
再比如遇到紧急情况时,事情越是紧急越要让自己不能急。可以先采用深呼吸的方法,直到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再去了解事情的原委,思考解决方案。
2. 合理规划安排,用整块时间处理复杂的事情
既然调用思考脑和储存脑思考如此困难,那么最好将复杂的、重要的事情合理分配整段的时间去处理。否则当我们好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乃至进入高效的心流状态,被突然的拜访、电话等打扰。等到处理完,再想进入高效的状态,那就会更难了。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在活动的时候会产生代谢废物,当代谢产物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感觉疲惫,难以集中精神。所以每一次启动都会比上一次更难。
3.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通过第二点我们可以知道,当大脑感到疲惫的时候,靠个人的意志是不可能改善效低下的情况的。此时强迫自己继续工作,那么不仅难以产出成果,还有可能损伤大脑。
同时,我们睡眠的时间,是存储脑整理、储存、识别尚未消失的信息。研究表明睡眠能够明显改善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力、学习并保存动作技能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所以门捷列夫在睡梦中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是非常自然的情况。
4. 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我们的大脑天生想要偷懒,更喜欢可以拿来就用的步骤。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还是应当多思考,了解一种做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不仅会增加思考的深度,还会在具体执行时有更清晰的理解和更高的效率。
顺便吐槽一下,笔者的写作习惯就是喜欢增加很多道理的解释和论述,然后在小编的要求下不得不删减。
笔者内心还是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读一读无法拿来就用,但是长远来看更有帮助的理论性的文字。
5. 学会暂时停下来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宝贵的,因此有些人会选择让自己忙碌起来,想让生活过得更充实。但是儒家说“过犹不及”,道家说“物极必反”,让自己过于充实,可能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一张一弛,人生之道。追求厚度和广度的人生值得理解,但是为了追求人生的“厚度和广度”,我们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在表面上做减法。貌似背道而驰,实则不求而得。
说起来有点玄学,但是如果能仔细体味、理解笔者前文的内容,那么对这一点想必会有更深的体会。
6. 学习国学,修身养性
笔者回顾2022一年,其实给自己带来最大帮助的还是阅读,而最最重要的就是开始学习国学。
笔者是一个纯纯的理工男,本科和研究生都学习的是理工科,平时也会阅读大量的科学类书籍。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很强,工作表现也不错。
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发现,理性不能解决目前人生的所有问题。
于是在年初笔者决定学习国学,从最经典的《论语》开始。笔者的学习方法是每天最多读一句,然后查阅资料,完成一篇学习心得并发布到公众号。
如此做下来,短时间似乎没有明显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笔者心性的塑造是极其深刻的。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当读到东坡先生的这句诗词,笔者差点泪奔。
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活?汲汲营营是活着的必要条件吗?
2022年已经过去,站在2022年的年尾回望年初的自己,判若两人。
2023年又是新的开始。笔者会坚持笔耕不辍,把更多产品经验分享给给读者,与诸君共勉!
专栏作家
一直产品汪,微信公众号:apmdogy,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逻辑型产品经理,致力于将科学思维与产品经理方法论结合。关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擅长产品孵化、需求挖掘、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产品技能。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