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名字就一个峰字的图片】站位日记:66岁的妈妈终于回家了!小区里也举行了特别的“仪式”

时间:2023-03-02 00:55:2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由于新冠疫情严重,东方网记者刘晓静最近被转移到核酸检测阳性,目前已被送往方舱医院接受治疗。他将从方舱内带来相关一线报道,听取阳性感染者的心声,讲述方舱医院的见闻,并记录特别的“入席日记”。

站位日记

2022年4月18日

今天看到上海的确诊数字有所下降。对命运多舛的家庭来说,终于令人激动的消息——我妈妈恢复了,回家了!

看到我以前的船舱日记的朋友肯定不陌生。我妈妈4月8日被诊断出新冠。4月16日,我妈妈已经连续两次以核酸报告为语音,满足了出席条件。今天早上,在确认中间隔离点后,66岁的母亲正式解除隔离管理,回家了!

有趣的是,这个好消息不仅使我们全家非常兴奋,我们所在的鹅、志愿者、甚至邻居都为我们高兴。

妈妈说,早上坐换乘车回到小区的时候,发现闵行区浦江镇第六居民区党总书记陈玉全和几位卫委工作人员早就在小区门口等着了。他们甚至举行了简单简单的小仪式,给老年人一些惊喜。

妈妈是退休的人民教师,做了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工作,见过很多人情和温暖。但是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意识仍然打动了她。她在电话那边告诉我这些事的时候,话里都哽咽了。

但是,有些话,我没有对妈妈说得太详细。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仪式背后,默默付出的基层干部、志愿者们为我们做了很多事。

这些事可以说是小事了。

例如,7日晚母亲去“大白”接她后,由于走得匆忙,母亲来不及拿家里的钥匙。作为我们家族中恢复得最早的她,该怎么回家?

我告诉居委会苦恼的时候,小区志愿者吴小华、居委会工作人员李佳很快就和我取得了联系。

“你确定阿姨什么时候回来吗?不用担心进门的事,也不用担心应该有什么障碍。”

对于困扰我几天的问题,居委会的反应可以说是效率。他们告诉我,两天来,小区里有很多人忘记了带钥匙的居民,房地产都帮助找到了专业开锁的人。“这也适用于你家。希望你知道。”

今天早上,在妈妈回家之前,刘素芳又主动联系了我。“开锁师傅的门预计有30分钟左右,到时候请提前通知我。”

与志愿者对话截图

除了回家的“难题”外,还有一件事困扰着我,可能是困扰很多良性感染者的问题。我们恢复后,如何解决家里的杀气问题?家里剩下的生活垃圾怎么处理?

另外,差不多的时间,居委会的李佳在第一时间解决了我的疑惑。“我们联系了专门的小组,陈书记请放心。阿姨回家之前,请务必安排在家里消杀,处理生活垃圾。”说。" "

“小杀人员半小时内到了,开锁的房地产也接通了!”

“谢谢!你们辛苦了!”

“不客气。这是该做的事。”

"锁打开了,消灭完成了,垃圾已经清理干净了。"

“非常感谢!”

“好吧,你妈妈回家了!单击

“谢谢!”

与秘书对话截图

这是今天我与鹅书记陈玉达的对话实录。三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这背后居民委员会付出的努力和我心中的真挚感动一点也不简单。

说实话,这次疫情之前,我在小区里住了整整12年,但我对居委会干部的认识和接触几乎为零。

但是在这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里,鹅阵书记和各位工作人员一直与我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养成后的转运安排到回家后的生活保障,鹅的工作真的很繁杂,甚至很重。但是他们细心的行动值得我们小区的居民给他们一张大赞。

不仅仅是慈祥的居委会。在我进入船舱前后,我也深刻体会到那句老话——“远亲不如邻居”。

就在我妈妈回来之前,我收到了邻居的一只微信。大意是他们给我妈妈准备了一些蔬菜和消毒液。

真的,我很惊讶。事实上,我们一直对我们家庭的培养深感内疚,毕竟这给邻居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他们没有歧视我们,而是给予了我们温暖的帮助。得到这个邻居是光荣的。

ture=GFHiYVzyXPJlajLFtShn0tLh8cI%3D&index=2" width="436" height="623"/>

而就在妈妈回家之前的5分钟,我还接到了小区志愿者于素芳的电话。原来是负责给我们家消杀的工作人员还要给我们说一些注意事项。

“家里可以触碰的门把手,水龙头,还有厨房的碗筷,茶几等这些平时容易触碰的地方千万注意,建议等喷洒的消毒水干透之后,再自行进行一些消杀处理。其他的地方我们全部进行消杀,请放心!”

“谢谢!辛苦!”

“不客气!”

还没等我来得及多说几句,他们就匆匆挂了电话。我都没赶得上去确认是谁帮助了我们。

“感谢河南平顶山中督应急驰援上海,为我们小区做专业消杀,感激感恩!”后来通过于素芳的微信朋友圈这段话才知道他们是谁。

无论是志愿者于素芳,还是来自平顶山的好心人。这一次的疫情中,真的有太多来自基层的“无名英雄”,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在这里我无法一一鸣谢,也希望通过我的日记,能让他们的努力被看到,让他们的付出能够给每一位还在困难中的人们一点力量。

回到“久违”的家中,妈妈难掩激动之情。回想这次感染新冠的经历,她因为接种了3针疫苗,是我们一家症状最轻的,恢复得最快的人。

此时此刻,我们一家三口依旧还在世博方舱康复中。在方舱里,我也看到了不少老人。他们大多身体健康,没有太多的症状。其实,在方舱里,这些老人并没有你想象的“弱”。

△4月12日,一位来自浦东的上海爷叔病友与方舱“大白”微笑面对镜头

上图这位上海爷叔,是我进舱以来聊得比较开心的朋友之一。这张照片,是他主动要求我帮他拍摄的。

风趣幽默的“上海闲话”,头势清爽的造型,你一看图片就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上海老克勒。虽然他目前核酸依旧呈阳性,但似乎一点都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和“腔调”,“么事体,伐急!慢慢康复!”

爷叔也是我们进舱日记的忠实读者。我跟他说今天打算用一张他的照片。爷叔摆摆手,“老了,老了!”随后他话锋一转,开心地说道,

“侬看,爷叔卖相还可以伐?”

说着说着,我和爷叔惬意地笑了。

虽然,方舱医院里有不能洗澡,移动厕所气味大、室内空间流动不足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也在想,一些老年人都能乐观地尽力去克服困难,我们年轻人就更加没有理由去抱怨这抱怨那,坚持一下就好。你说是吧?

△4月13日,一位爷叔病友做起了方舱医院的志愿者

△4月14日,两名爷叔病友正在医生台配药

△4月18日,一位爷叔病友正在方舱里看手机

△4月18日,一位爷叔拄着拐杖行走在方舱里,这一刻莫名看得我有点心酸。欣慰的是,爷叔的状态很好,看上去很坚强

△4月18日,一位老年病友正在床上休养生息。

△4月18日,一位老年病友正在与人聊天。

△4月18日,在方舱的走廊,两名爷叔病友正在聊天。

△4月18日,跟年轻人一样,一位爷叔病友正在床上悠闲的看手机。何以解忧?唯有手机。

记者:刘晓晶

来源: 东方网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