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四爷微信名字好不好】解决需求优先级确定的两种常用方法

时间:2023-02-28 10:44:2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在产品初期,产品经理们会面临这个需求很重要,那个需求很重要的苦恼。想要达到的需求很多,但无奈的资源有限。这时,确定需求的优先顺序成为了一个难题。

任何需求实现都会消耗资源成本,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成本,考验产品负责人的决策能力。

一个惯常的想法是——我们可以投入资源成本相应地提高收益或效率。只要集中在生产费这个指标上,自然就能轻易做出正确的决定。

理论和实践的差异就在这里。大多数情况下,投入和产出都是难以量化的。即使真的包含量化后解体的很多细分,也只能拍拍脑袋估计。少量指标对结果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一旦绝大多数指标都要通过预测完成,结果肯定是不可靠的。

因此,在决定需求优先顺序时,定性分析尤为重要。

一、业务目标拆解

公司或项目的角度来看,上一级目标的实现通过下一级获得结果,通过自上而下的目标拆解和执行、自下而上的流程管理和结果反馈,共同推动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

用人的话来说,心在一个地方思考,力量在一个地方取得成果。

说到理论框架,大家都不爱听,那么如何解构工作目标呢?

在数据分析领域,有一个重要的工具:——MECE解构原则。我也在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过这个原则。英语发音是:me-se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匮乏。

也就是说,明确业务目标后,在这个维度上找到可以细分目标的切入点,避免细分的结果泄露。细分结果可以理解为实现总体目标需要具备的部分。再说通俗点,就是直接找到你认为合理的角度,然后从这个角度开始,继续分类分割,直到不能再分割为止。

让我举一个例子。

公司领导要求今年内新增20个城市业务,为了实现这一点,所有相关业务模块都必须解散自己的KPI,为了实现这一KPI,需要大量的产品支持。

第一,要扩大城市的新业务落地,产品必须根据当地条件进行调整,每个城市必须支持不同的业务模式。其次,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对平台信息化的要求也可能会增加。业务扩大会带来更多订单,对平台运营效率的需求也会增加。这里可以得到三个重要的细分维度:支持业务个性化、提高平台信息化水平、提高平台运营效率。

在实际拆解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像数据分析师一样分解得足够细致。对于产品,一般来说,找到与自己业务相关的第一或第二细分目录就可以了。因为MECE原则的目的是找到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然后对其进行优先排序。

主要因素的优先级可以用权重量化。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支持业务个性化是最重要的,没有后面的业务,就无法开展。那么权重可以给到60,下面两个因素各给到20。

接下来,是从不同影响因素的角度对所有收到的需求进行评分。单个因素下的需求分数乘以权重,求和,最终得到表示这个需求优先级的量化分数,用数学方法排序,就可以得到需求优先级列表。

说,这里可能有点乱,也可能是优先级集优先级的集逻辑。事实上,大象放在冰箱里的话,分为三个阶段。

请明确目标是什么。解除实现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估优先事项。将需求同时放在核心影响因素上,比较分数,通过线性加权得到最终优先级量化分数。

二、象限分析

象限分析是日常最常用的优先级确定方法。通过不同的维度将需求放置在二维或三维象限中,从而做出决定。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的象限。一是通过紧急重要的两个维度划分需求。另一种是通过添加用户数、使用频率和使用强度来执行三维分析。

关于

1. 紧急重要

紧急重要象限模式,很多时间和业务管理书籍上都有很多介绍。我来说说我认为重要的需求管理适用的几个要点。

紧急不重要

紧急需求,不

一定是重要的需求。这点其实很容易被忽视,往往有时候处理紧急的事多了,就会默认它是当前最重要的。尤其是我们经常关注用户反馈,每天铺天盖地的问题,可能让产品经理迷失。

紧急关注当前,在某个时间点以前必须完成,但是它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重要是必须要搞定,搞不定很可能影响成败。

②始终关注重要的需求

四个象限当中,不重要不紧急就直接忽略了,焦点在于第1、2象限。大多数人会把精力完全放在重要且紧急的需求上,随着时间推进,重要不紧急的需求也变成了紧急需求。

时间是公平的,如果我们一直都在被动处理紧急的需求,那么结果肯定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专注重要紧急需求的同时,也要将重要但不紧急的需求逐步推进,循序渐进。

③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

所有需求优先级的评判,都跟业务发展阶段强相关,并不是不紧急不重要的需求永远是这样的。因此,需求的评估不是一蹴而就,随着业务的推进,需要不定期对需求优先级进行重新评估。

2. 用户量·频次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2C大用户量级需求优先级评估,依次解释四个象限:

刚需:用户量级大,使用频次又很高,只能说明该功能需求是产品核心,优先级最高。

期待:所有用户都需要,但是用的并不多。这类需求是用户期待的,在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的情况下,这类需求对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关键用户指标有很大帮助。

例如:滴滴平台的及时IM通讯工具,乘客可以不用给司机打电话,而通过短信的形式及时告知司机当前情况,提高沟通效率。

口碑:小众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这部分用户需求,能为产品带来好的口碑。例如:微信读书里的将读书笔记生成图片书签的功能,方便读者记录分享,满足用户心理需求。

惊喜:超出用户预期的体验。例如:滴滴司机生日当天,乘车的乘客APP端会显示该司机今天生日标识,乘客可以给司机送祝福。想象一下,对于司机这个群体,每一位上车的乘客都跟你说一声生日快乐,给予司机的精神奖励胜过千言万语。

其实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KANO模型,价值曲线等方法,但是我始终觉得这些方法理论研究价值大于实践价值。方法或工具终究是辅助人来做决策,影响决策结果的关键仍然在于:我们是否对我们的用户足够了解,是否对我们的业务足够了解。

作者:花四爷,微信公众号:花四爷(ID:siyesay)

本文由@花四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