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带府微信名字】哨子家族铭刻在心中的守望者:山、家、哨所

时间:2023-02-27 11:02:2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一座山,一座房子

解放军报记者陈小静

军需刘俊兰创作的漫画。

晨光照在林间小路上。路,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前方展开了广阔的临海区间,大海的气息迎面而来。

一只狗在追逐一对夫妇的脚步。每天早上,这对夫妇都会伴着鸟鸣外出巡逻。悬崖停止了,他们一起眺望海上日出。后面的北山哨所和他们一起沐浴着海风和阳光。

每年,生活都像水一样平淡。对于哨所夫妇——北部战区海军的一个仓库一级中士佐克克和他的妻子刘俊兰来说,数千公里的巡逻路和这座山,以及山上的山洞仓库,都是铭刻在他们心中的守望者。这一切都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座山海拔不高,沿路巡游一次只需要二三十分钟。夫妻俩通常在山洞门口分手。刘俊兰沿路下山,在哨所,他们的女儿还在酣睡。小心地向妻子拉了几句话,仓库保管员佐克低下头走进洞内。手电筒的微光下,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一次巡逻。

灶台上冒着热气,桌上的碗和筷子摆放整齐,此刻的哨所充满了房子的气息。叫醒女儿,整理家务,下山买菜,上山背菜。所有的一切,9年前因为那个选择,为了保住丈夫的哨子,刘俊兰不顾亲戚朋友们劝阻在县城当美术教师,搬到了买的哨所。

刘俊兰把房子给了佐克。有彼此的陪伴,生活不苦。每当回忆中的任务回来,佐克的眼前就不再是冰冷的围墙、冰冷的灶,而是妻子的笑容、女儿的拥抱、家人在一起的温暖。正是这些温暖的铃铛,让常年守山的老兵们在山与海之间的冰雪、回来的路上忘记了风雨。守卫山,忘记眺望大海的困难,远离繁华的孤独。

少年时代,老兵怀揣梦想,执着于心中的远方。在和妻子在一起的岁月里,他渐渐知道了那些梦,即眼前的山和路。守望者,远方不再遥远,梦想照进现实。你守山,我守你。——这是夫妻对彼此的承诺,也是他们坚定的幸福生活。

路越远,温暖就越一致。刘俊兰偶尔空闲的时候用笔描绘哨所风景。岁月如水,在她细腻的笔法下,“第一次看到的大山是美丽的风景,后来大山看起来像高墙,最后把大山当成了家。”多年创作,“守护北山的‘家’”是永恒的主题。就像当年上山时的决定一样,守护他的守望者,岁月并不长。

那座山的那个哨所:铭刻在心中的守望者

李木江、王源、隆罗云

北山哨所位于渤海边的小山上。这座山并不为人知。山在营地北面,“北山”因此而得名。

山很静,哨所无名。官兵们站岗执勤,负责官船巡逻、警戒洞、宋寿洙值班任务。

20多岁的时候,仓库保管员佐克第一次登上哨所工作,在山里等了半个月。2013年,作为连队最老的士兵,面临进退维谷的佐克决定上山守卫仓库。从此,他以北山哨所为家。

这一年,乔克的妻子辞去县城的工作,拎着行李跟着丈夫上山。和丈夫一起,哨子、山里四季的景色、巡线小路和守望者成为了他们生活的日常。

巡逻乔克和他的妻子刘俊兰山。

哨所加国

叫醒还在睡觉的女儿,洗漱,吃早饭,带她离开了哨所大门。门外,平坦的空地上,佐克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这一天是4月11日星期一。对乔克家人来说,这是一周中最重要的一天。

风很大,乔克手中的五星红旗在风中吹了一角,旁边的刘俊兰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然后她和女儿一起看着丈夫拿着五星红旗走到旗杆旁边。

已经9岁的甜蜜看起来比同龄孩子高。和妈妈在一起,女孩抬起头,看着那红色,一点一点地飞到爸爸手里。刘俊兰俯身对女儿轻轻说。“孩子,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在山上吗?”

甜甜认真地点点头,头顶转移视线的国旗,清澈的眼睛闪闪发光。这一幕小甜甜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

从写报道那天开始,爸爸带着母女每周在哨所门前升起五星红旗。父亲对女儿说: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只有让五星红旗在心中升起,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守望。

去年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县城小学位于几十公里外,路很远,女孩可以住在学校,每周只能回家一次。

每逢星期一甜蜜地下山的日子。为了让女儿参加哨所升旗仪式,到了这一天,夫妇要在天亮的时候起床。

驻扎在深山里,日子并没有放慢速度。升完国旗后,刘俊兰和甜甜立即离开哈桑,乘车去了公交车站。

这次上学要一个多小时。为此,部队领导人建议刘俊兰带女儿去县城生活。她不能放心在山上守哨的丈夫。"守哨是他的事,守着他。

是我的事,孩子吃点苦不是个事。”

在刘俊兰看来,守哨是一家人共同的责任。她对甜甜说:“早点学会吃苦,不是什么坏事。”去年国庆节假期,甜甜所在小学举行作文比赛,她写下“在北山守山”这篇作文。那次,全校师生都认识了这个在哨所长大的女孩。

去年春节前夕,甜甜所在小学组织老师家访。班主任老师王丽风尘仆仆爬上山,走进甜甜“北山的家”。

从背包中拿出甜甜的“全优生”奖状,望着夫妻二人脸上不约而同绽放的笑容,这位老师轻轻拭去额角的汗水,也笑了。

赵克克仔细巡检洞库。

选择·责任

在刘俊兰的理解中,守哨所就是守家。而在赵克克心里,守望是一种责任。

“既然选择了上山,就要担负起这份责任。”当年班长的话,赵克克始终不能忘记。

2013年初春,守哨老兵王刚即将脱下军装。山上的洞库是连队重要的执勤点位,过去一直由技术骨干轮流执勤。那一年,已是中士的赵克克成为保管技术骨干,一直跟着老兵参与巡线巡检。

一次,从洞库里检修出来,赵克克就被教导员叫到了办公室。当时他刚结婚不久,妻子刘俊兰在县城当老师。夫妻俩此前还在计划,下一步要把家安在县城。

班长王刚原本无意离队,谁料父亲突发重病卧床不起。得知消息的那晚,他找到赵克克:“我已经决定退伍了。你懂技术,做事也踏实,哨所交给你守,我才放心……”

一边是“师傅”的嘱托、连队的期望,一边是妻子的团圆期盼,辗转反侧一整夜后,赵克克选择了“上山守哨”。第二天一早,他就将一张“驻哨申请”交到了时任教导员手中。

走出教导员房间,望着天空红彤彤的霞光,赵克克内心不再焦虑。“每一次选择,都要给自己一个充分的、不会后悔的理由。”在电话里得知丈夫选择长期驻守北山哨所,虽然有点不理解,刘俊兰却懂得:尊重丈夫的选择,就是对他的最大支持。

一个人“驻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北山没有手机信号,哨所与外界通联仅靠一部电话,物资运输还需肩挑手拎。

独自守在山上,每周下山一趟,山上的丈夫牵动山下妻子的心。“哨所都好。”每天和丈夫电话联系,听到的都是宽心的话。一想起山上的条件,刘俊兰就心急如焚。

一次大雨过后,山上的电话线路出现故障。担心山里突然降温,丈夫身边御寒的衣物却没几件,翌日清晨,她背着棉衣、被子就上了山。

这是刘俊兰初次踏上哨所。她发现哨所并不是丈夫描述的那个“世外桃源”。“两座山峰一条沟,房子建在沟里头。”坐落在峡谷地带的北山哨所,风大、潮湿、阴冷。在哨所守了一个多月,刘俊兰都快认不出丈夫了,“人瘦了,也黑了”。伸手一摸被子,一层湿气,她心疼地坐在床上,眼泪直流。

赵克克咧嘴一笑:“这里安静,这里挺好。”丈夫一向内向,过去就是“问一句、答一句”。想起以后的生活,刘俊兰更是放心不下。

下山的路上,她的心里不是滋味。经过一夜反复思考,天一亮她就找领导,说明了“上哨照顾丈夫生活”的想法。

一周后,上级批准了刘俊兰的请求。得到消息,她开始收拾衣物和物资,又联系了几个战友帮忙“搬家”。

那天,看着“大队人马”搬着物资上山,赵克克才知道妻子辞掉了工作,县城里租的房子也退了,一心一意搬来哨所照顾自己。

妻子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他。从此要跟着自己在山上吃苦了,赵克克的心里也有点五味杂陈;又想起往后和妻子再也不用“一个守在山上、一个守在山下”,他又满心期待。

北山哨所的升旗仪式。李加九摄

陪伴·温暖

守哨的日子,夜晚最难熬。

上哨第一年,山上还没接通市电。夜里山风吹来,林间的声响让刘俊兰不敢一个人待在哨所。

赵克克每天深夜都要外出巡线,刘俊兰也会跟着一起出门。脚下还是一条土路,遇到雨雪天气,往返一趟鞋袜都被打湿了。

哨所潮湿,衣物、鞋子清洗后,有时好几天都晒不干。附近卖菜的老乡,没人愿意把菜背上山。刘俊兰每天下山去买菜,没几天就穿坏一双鞋。

“总是觉得太费鞋……”如今回忆最初上哨的艰难,刘俊兰笑着说道。

还有一次陪丈夫夜间巡线,刘俊兰跟在赵克克身后。正是初春融雪的时候,路上布满一层冰凌,她脚下打滑在半山腰摔倒了,小腿被铁丝网划出一道血口子。

翌日一早,她悄悄起床,给丈夫留下一张字条:“下山处理伤口、买菜。”当天下午,她背着一筐菜回到哨所,却被赵克克一顿“训斥”:“下山看病,为什么不让我陪你去。家里啥也不缺,不用天天背菜……”

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刘俊兰哽咽许久。那天,赵克克也落泪了。也是在那次以后,夫妻俩在哨所门前辟出一畦菜地。作为夫妻俩的朋友,山下的一位乡村医生每隔半个月会上山一趟,给他们送来急需药品。

又过了一年,在机关协调下,县城的一家物流公司定期把快递送到山下一位老乡家中。夫妻俩可以随时下山取回网购的物资。有时候,老乡们也会帮助夫妻俩把物资背上山。

每次看到风尘仆仆的老乡,替他们把物资背运上山,刘俊兰都感动不已。随着时间推移,艰苦的滋味渐渐被冲淡,涌动二人心头的常常是感动和欣喜。

2014年,连队组织官兵把山上的巡线路整修一新。夫妻俩背土、和水泥,更是积极参与。夏天山里湿气重,酷热难当,刘俊兰每天都准备一锅绿豆汤或薏米水,给施工的战友送去。

战友的关心,给这对夫妻带来无尽温暖。那年,夫妻俩迎来生命中最特殊的时刻——2014年夏天,他们的宝贝女儿出生了。

在老家带娃刚满10个月,刘俊兰放心不下守哨的丈夫,又一次回到了山上。

2年时光,女儿一直在奶奶家生活。夫妻俩以哨为家,日复一日巡山、查库,他们的“守哨日志”记录了各类险情和排故处置方案。

2016年,哨所接通了市电,上级给哨所安装了全新的取暖、饮用水设备,山里的通信基站建好,哨所有了稳定的网络信号。夫妻俩和老人商量,把已经快3岁的女儿接上山。

女儿上山那天,是个雨后的晴天。傍晚,夫妻俩抱着女儿眺望海面。夕阳映照着女儿的笑容,刘俊兰轻声说,孩子的小名就叫“甜甜”吧。

望着妻子和女儿的脸庞,赵克克感觉此刻的海风别样温暖。

感恩·前行

赵克克的微信头像,是北山的峰顶。他说,这座山峰时刻提醒自己感恩,守望的背后有家人的支持,有战友的关爱。

去年底,服役期满16年的赵克克再次面临进退走留的抉择。这一次,他的选择比9年前更坚定。有了妻子的陪伴,哨所真成了一个家——一个他再也舍不下、离不开的家。

经上级研究,赵克克被批准延期服役,继续守在北山哨所。回望守哨的日子,他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在心里,与家人一起携手守望的岁月经历,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如今女儿已经在县城小学上学,一家人每个周末都能团聚。妻子在哨所外开垦的菜地,每天都有绿色的“收获”。

夫妻俩每天巡线,在相守陪伴中,他们一起走过艰难困苦、也一起欣赏落日余晖。

2016年,赵克克一家被表彰为“全国文明家庭”。这份荣誉让夫妻俩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难离别,就不离别”“已经守了这么多年,还可以再守这么多年”……没有人比刘俊兰更了解丈夫的执拗。永远的支持和陪伴,也是她作为一名军嫂无悔的选择。

不久前的周末,是女儿甜甜的生日。山下的老乡送来夫妻俩提前预订的蛋糕,连队干部也带着战友们送来鲜花和礼物,难得回家一趟的甜甜开心极了。

一座山,一个家,一处哨所。悠悠时光里,他们携手前行——这就是守哨一家人刻在心上的守望。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