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文艺家]
光明日报记者何泽华光明日报通讯员谢俊彦
73岁的他刚刚出版了新作——散文集《小人物走过大时代》和长篇小说《中文桃李》两本。今天,他不必再让写作深刻,不再刻意选择某个题材或某个人物写作。他认为,文学必须以寻常的心态看待,必须用文字表达人性的真善美,让读者看完,记住一些道理就足够了。
杨孝成谢俊彦照片/光明照片
“菲菲,菲菲,我们开会了。”老人披着一件衣服走到桌子前,轻轻地呼唤着一只活泼的卷发狗。
春末北京,太阳越来越长,北京西二旗附近寻常的小区,柳色青青,春花盛开。作家杨晓成就住在这里。这个住处在杨晓星的散文《兄长》中提到,他是多年前为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买的。今年春天,《兄长》被收录在杨孝成的散文集《小人物走过大时代》中,这也是作者的第一篇。
杨晓成写的房间是向阳的,书桌不大,放着几捆纸、四五盒铅笔和一包烟。桌子旁边有一把古色古香的藤椅,那是杨晓星的爱犬“菲菲”陪伴主人的专属座位。桌子对面的墙上挂着0.5米高的托尔斯泰画像。
“作家是一种情感职业。托尔斯泰为每个人写作,我愿意跟在他后面。”杨晓成端正正地坐在书桌前,长时间盯着画像。
与新中国同龄的杨晓成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工人家庭。十几岁的时候,杨晓成阅读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作品,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作家的作品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高中毕业后,杨晓星在北大荒度过了七年的知青岁月,这段经历成为了以后创作的重要源泉。1977年杨晓成毕业于复旦大学,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完全沉浸在读书和写作的世界里。后来,他以《今夜有暴风雪》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雪城》 《年轮》等一系列作品成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
2010年归顺年,杨孝成开始了长篇小说《人世间》的创作。抱着“写好一部作品,向文学致敬”的朴素愿望,杨孝成每天坚持在书案前写作10个小时左右。在此期间,日益严重的颈椎病不断挂在长期伏案工作上。写下部时,杨孝成确诊胃癌,为了使创作顺利进行,选择了保守治疗。2019年,70岁的杨晓成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今年,这115万字的作品经过改编登上电视屏幕,掀起了追逐热潮。
今年春天,杨孝成特别忙,为了配合电视剧《人世间》的宣传,接连出版了新作——散文集《小人物走过大时代》和长篇小说《中文桃李》两本。这个“中国文坛上的常青树”仍在张开枝叶结出新的果实。
对于写作,杨孝成始终抱着“自我”并不是挖不完的深井的理念。“作为作家,如果写作已经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他的眼神应该更多地关注别人,他的笔应该更多地写别人的人生和命运。因此,杨孝成在创作中创造了大量的“其他”形象。哥哥到知青朋友,邻居到市井百姓。从杨孝成对无数人的描写中,经常可以看到“小人物”的样子。在散文集《小人物走过大时代》的后记中,杨孝成写道:“我的散文当然有很多写自己的感情、感情、情感、情绪、情绪的章节,但写他的——平凡却又引起我的关注的人很多。”
回收废品的小贩、买股票赔钱的村夫、加班的年轻人。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关心这么普通的其他人时,杨晓星坦言,那些人的记录几乎接近本能。"有时只在路边看到的时候,我会写下他们的故事。"另一方面,杨孝成也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朋友们多签几本书,帮助老年人多背一斤茶叶,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杨孝成的日常生活中。
"我的文章不必再深刻了。"如今,杨孝成不再刻意选择某一题材或某一人物写作。他认为,与电影和音乐不同,文学本身不是关于技巧的事。"文学必须以寻常的心态看待。"从梁晓生的角度来看,文学创作就像每天在饺子店里做面包一样。就像为了喂饱顾客,以及司机勤奋地接受订单后开车一样。每个人都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用文字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人性的真善美,让读者读完,记住一些道理就足够了。
在电视剧《人世间》中,杨孝成客串一位法官。宣读判决书时,布景、灯光、道具都融入了真实情景,看着剧中的周炳坤,想起原型人物——死去的弟弟,不禁热泪盈眶。长篇小说《中文桃李》中也出现了“杨孝成”的样子。书中杨晓成在大学执教过程中,以与学生的接触和见闻为基础,讲述了80年代以来中文系大学生成长中的彷徨和高手。小说快结束的时候,杨晓成为“作家杨晓成”准备了签名会,借用小说主人公李晓东的评价讲座,说:“陈词滥调,太脱离现实,作家无法解愁。”
现实的杨晓声仍然不断理解和记录年轻人的想法,向很多文学青年伸出温暖有力的手。在北京语言大学任教时,杨晓成喜欢带学生阅读作品,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文学的力量。他和自己的研究生有一个叫“梁思域友”的微信群体,每年都和毕业的学生聚会和聊天。今年4月,在首届“杨孝成青年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杨孝成向获奖者赠送了签名版长篇小说《人世间》。“年轻的感觉真好,年轻
人写的文学永远是具有最大可读性的文学!”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梁晓声感叹道。“在通常年代,文学的底色应该是人间的四月天。”谈及自己的文学观,梁晓声用林徽因的诗概括:“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在文学的园林中,“一树一树的花”有先烈们的红色文学,也有鲁迅的投枪匕首,有刺玫,也有巨大的仙人掌,花开种种,皆为景观。
采访中途,梁晓声的一位毕业生带着厚厚一摞书前来拜访,梁晓声便熟练地一本本签了起来。爱犬皮皮伏在一旁的藤椅上,黑亮的双眸凝注着主人忙碌的笔尖。窗外,春光和暖,繁花正盛。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1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