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国家乡村振兴局》、《人民日报》上综合整理。
最近
一系列招生“减”场视频被点燃
点燃了一所高中
云南农业大学
与此同时,
很多网友注意到了。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朱幼勇
这位校长真不简单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植物病理学专家
他下乡救济贫民,进行班级教育
改善了很多农民的生活
他的故事也感动了无数人
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农民学者”
"我是农民
务农的农民”
周有勇出生在云南红江
农民家庭
从小抓鱼摸过虾
1977年恢复高考
朱幼勇抓住了机会
考上了云南农业大学
从那以后,他和农业交往了一辈子
大学时代的周有用
1996年
在悉尼大学两年了。
分子植物病理学相关项目研究
朱幼勇谢绝了悉尼大学的劝阻
带着妻子和女儿,
回到云南农业大学
提起这件事,朱幼勇说
“酒店再好也不是家。”
不管外国的条件多么优越,都是为别人工作的
我可以回到祖国
为自己的故乡工作
比任何东西都有意义。" "
2011年
已经是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朱永勇了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时朱幼勇做出了决定
不再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
“行政很重要
但是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放在科学研究上!”。
他说
“我是学者或教授,值得一提
事实上,归根结底,
我是农民,是会种庄稼的农民。" "
“不让老百姓享受成果。”
我失业了!”。
2015年,已经60岁的朱幼勇
接到了特别的任务
去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扶贫
周有用刚到这里的时候。
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
一进村子就臭了
猪粪、牛粪、肥料、蜡烛到处都是
水杯,炊具上掉满了苍蝇
人们住的地方是漏风的篱笆、茅草屋
更令人吃惊的是
这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
周有用对同行的博士生说
「这里太穷了
责备我们的这些人没有深入
没有真正来为老百姓做事的!
老百姓不能享受你的研究成果
作为院士,这是失职!”。
经过一次进入田地
到深山密林进行实地调查
朱油勇在村子里租了一块地
带领队伍种土豆
width="320" height="180"/>三个多月过去,土豆采挖的时候
农民从没见过
这么多、个头儿这么大的土豆
丰收土豆的农民
朱有勇跟老百姓算了一笔账
每亩地平均3.1吨土豆
卖价3000元一吨
一亩地农民收入9000多元
种一亩就能脱贫,种两亩就能奔小康!
迎来丰收后
他在两会上卖土豆!
2017年,朱有勇在蒿枝坝村
开起了马铃薯种植培训班
62岁的朱有勇
常常是俯下身、半蹲半跪在土地上
手把手地教大家种冬季马铃薯
朱有勇授课,和农民一起种土豆
老百姓的马铃薯丰收了
朱有勇又身先士卒
只要有机会,就不遗余力地“吆喝”起来
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里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
朱有勇把老乡种出来的土豆
“吆喝”到了人民大会堂,向全国媒体展示
朱有勇举着一颗2公斤的土豆说
“这是开春之后
全中国最先上市的新鲜土豆
这个季节北京吃到的土豆丝
5盘里有4盘是我们的土豆做的”
朱有勇和团队还开设了
林下三七、冬早蔬菜、茶叶种植
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
前后共计24个技能班
培训了1500多名乡土人才
这些学员回乡后又发挥带头作用
变成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
洒遍澜沧大地
形成脱贫攻坚的“星火燎原”之势
为了帮这些扶贫农产品扩大销路
朱有勇而后又打造了
农村电子商务班
把这些农产品卖出去
让利益留在农村
朱有勇院长为电商班学员上课
他直接上阵
展示澜沧大土豆、炒土豆丝
帮助乡亲直播带货
2015年起
以朱有勇为首的院士专家
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奋战
使澜沧整体贫困率逐年降低
2019年
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
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刘里保
曾经是低保户,他告诉记者
“跟着朱院士种植冬季马铃薯后
现在已经脱贫了
家里还供出了两个大学生”
澜沧县实现了
从昔日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
到今日“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从农家子弟到大学校长
从工程院院士到“农民教授”
朱有勇将自己的科研论文
写在了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朱有勇在实验田里与农户交谈
30多年来
朱有勇团队研发的
“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
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
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
他们研发的
“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
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
这两项技术
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
并能增产20%~30%
扶贫开班办学时
有人曾问
院士教农民是不是大材小用?
朱有勇摆摆手,笑着说:
“搞了一辈子农业
积累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来扶贫就都用上了
把农民带富,心里真的感到高兴”
2019年
朱有勇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21年
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向朱有勇院士致敬!
向所有扶贫工作者致敬!
来源: 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