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博的学识来自不断的积累,从容的智慧来自日常的培养。
这些简练的国学名句言近而意远,滴水藏海地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劝学》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5、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弟子规》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8、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2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2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2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3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3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34、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35、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36、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41、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4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4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5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5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5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5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5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5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5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0、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6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6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6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6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6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7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7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73、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7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7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7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7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78、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8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8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8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8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85、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8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8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8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9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9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9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9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9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95、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9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9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9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99、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10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10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0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0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10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10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106、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
10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10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1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13、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1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明·吕坤《呻吟语·应务》
11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1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1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11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2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2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122.《论语》—孔子(春秋公元前551—前47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也不怨天尤人,无论在哪里做事都不使人抱怨。
123.《道德经》—老子(春秋约公元前571年—前471年)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想要建一所高楼大厦,就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把根基打好。根基不稳固,即使大楼再高,再好看,也没有用。
124.《庄子》—庄子(战国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情,并不因利益驱使,小人之间的交往,却多因利益驱使,利益过后,人与人若过眼云烟。君子之间,不因无利益不互相关心,小人之间,却多因利益关系而互相勾结。
125.《孟子》—孟子(战国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126.《墨子》—墨子(战国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郊游。
127.《荀子》—荀子(战国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刻几下就停下来了,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意即要持之以恒而不能半途而废,要目标专一而不能三心二意。
128.《韩非子》—韩非子(战国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
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东西,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好高骛远。
129.《孙子兵法》—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前470年)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不仅仅是战争,在任何斗争中,双方必定都各有优缺点,要赢得竞争对手,必定要先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对于对手,要充分了解他的缺点,以进行目的性的攻击,或者制造机会让对手出错,以此战胜。
130.《左传》—左丘明(春秋约公元前502年—前422年)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132.《楚辞》—屈原(战国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
132.《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约公元前292年—前235年)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要战胜别人,就必须首先战胜自己,要批评别人,就必须首先要批评自己;要了解别人,就必须首先要了解自己。
133.《史记》—司马迁(西汉约公元前145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134.《汉书》—班固(东汉公元32年—公元92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135.《论衡》—王充(东汉公元27年—公元97年)
进能有益,纳说有补,人之所知也。
推荐有益的贤才,采纳有益的主张,这是人所共知的。
136.《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约365年—427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一生中精力充沛的青年时期不会再重复出现了,每天最难的是早晨再出现一次。及时的勉励自己继续努力,因为岁月不会等到你醒悟再时光倒流。
137.《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403年—444年)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宁可做遭受摧残的兰玉,也不愿做繁衍茂盛的野蒿。
138.《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1019—1086)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139.《文心雕龙》—刘勰(南朝梁约465—532)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
140.《传习录》—王阳明(明代1472—1529)
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在事上多磨炼自己,让自己见识多了,历练多了,自然遇事不再慌乱,能够从容处理。而如果你只是爱静,爱空想,那是叶公好龙,遇事依旧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
141.《人间词话》—王国维(清末明初1877—1927)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