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学生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估计很少有孩子说喜欢语文,20多年的教育改革使语文已经成为孩子们最不感兴趣的学科,语文老师变得太难了。(莎士比亚)。
八九十代,小学语文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学科,老师经常在课上跟学生聊天,讲笑话,开故事会或者给学生读一些好看的儿童文学,最好玩的是让学生造句,那时候的语文课除了写字,组词,背词语解释,就是造句,造句可算是难度最高的题型。每天上语文课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让学生造句,小孩子们造出来的句子五花八门,面对错误百出的句子,老师和学生们笑了一通又一通,想想那时候的语文课真是快乐,孩子们巴不得天天上语文。
然而,如今的小学语文经历了几轮教改后,再也没有那么轻松,孩子们要掌握的内容太多了:
一、从教材内容来看
80十年代的语文课本,低年级每课生字2-10个,都是笔画简单的常见字,课后题也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理解和填空,考试内容同样是生字组词和按课文填空,最难的要属造句,但是孩子们只要会写生字,会组词,会背课文,会造句就能考100分,特别简单明了,而“造句”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学得真是快乐。
90年代中后期,语文教材经过重新编排后,难度有所提高:课文内容变长,要学的字变多、变难,课后题难度不仅限于课本内容,造句也提升为仿写句子等。
再看,现在的语文课本,每一课识字量是80年代语文课的三倍不止,除了要掌握“我会写”的字,还要会认“我会读”的字,而即使是我会读的字也要会注音会组词,这样算下来,一课要会读会认20个左右的字,再加上组词,形近字,同音字辨析,真是不堪重负。
如下图所示,这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和最后一课的要掌握的生字和第二课的课后题,仅拿生字来说,最上面一行带拼音的是“我会认”的字,每课大多14个左右,最后一课高达19个,要想达到熟练会认,不读不练是不可能实现的,再看下面田字格里的“我会写”的字,每一课也要有9个左右,而且很多字笔画极其复杂,这些字要会写,会组多个词,理解不同词的字义,还要跟它相似的字进行辨析,要掌握这些,不写个10遍、20遍的也很达实现。
再说课后题,基础性题目大多是掌握课文中的词语搭配,比起八九十年代的生字组词,难度提高了不少,另外,对课文的理解很少有按课文内容填空这种简单的筛选课文信息的题目,大多是拓展性的、开放性的,总结性的,回答这种问题必须对课文有整体性认知,对课文中心有清晰的理解,这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了。
二、从考试内容来看
八十年代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题目就五类,无外乎“看拼音写汉字”“给汉字注音”“展笔顺”“造句”“按课文内容填空”“看图写话”没有阅读理解。
小学高年级语文,从以上四种题目类型基础上,加了解释词语,再把看图写话换成作文,那时候语文课本都有一个基础训练,一般基础训练上有什么题,考试就考什么题,连课内阅读理解都没有,就更别说课外阅读理解了,所以考试没有超纲一说,老师教起来,学生学起来都很轻松,很快乐。
再看现在的考试内容,小学一年级就有课外阅读理解了,除此之外,各种题目五花八门,如下图所示,这是今年我地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字词考查、按原文填空没有问题,毕竟上课学的就是这些;但是句子考查,要涉及各种句式的变换和仿写,还有改病句等,这些都要通过大量的专题训练,做大量的题,孩子们才能熟练掌握。再看阅读理解,三年级考试时间只有70分钟,竟然有3个课外阅读理解,没有强大的阅读能力,连读完读懂都难,就更别说做题了。
三、从作文要求来看
作文同样拔高得厉害,三年级已经要求学生掌握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等各种记叙文了,且字数不少于300字,好像孩子们从二年级的看图写话,一下子到三年级的出口成章,谁也没有觉得有问题一样。
语文难教,语文更难学,每天孩子们只能把所有时间用在读、写、练、仿写、背诵上,老师没有时间引导孩子们深入感悟每一篇经典课文的情感和文字的优美,更没有时间带孩子去探讨课文以外的文学世界,甚至连上课讲故事,造句子的时间都没有了,语文老师必须不断地“填压式”教学,依然无法达到考试要求掌握的难度和深度,这样学语文,哪里还有乐趣可言?
20多年的教学改革,语文成了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学科,语文老师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