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据统计,志愿军有14万战士 (在战斗中牺牲11.5万余人,事故伤亡和病故等非战斗伤亡2.5万余人)长眠在异国他乡。抗美援朝时期中国部队战士的平均年龄是28岁左右,其中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年仅21岁;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年仅26岁;……这些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用年轻而短暂的生命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谱写了惊天动地的浩然赞歌。
材料二:提到埃及,人们第一印象肯定是金字塔、法老、木乃伊。埃及的法老们生前穷奢极欲、劳民伤财建造金字塔,死后还把尸体制作成木乃伊,无非就是为了让不死的灵魂保留一个完整的归宿,企图让生命得以永恒,继续过着贵族般的生活。
志愿军烈士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们却让新中国持久而永恒;埃及法老们妄图追求生命的永恒,留下的却仅仅是一座坟墓和一具干尸。
同学们,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生命的短暂与永恒,有怎样的思考呢?请你以“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千百年来赓续不断的文化传统。一篇文章反映时代精神、激扬家国情怀,古今中外亦概莫能外。作文既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检测,也是反映一个时代社会思潮的缩影。本题紧贴时代热点,选取了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这一时政信息,让同学们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肃然起敬,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同时,第二则材料又增加了作文的辩证性特点,通过两种生命的选择做出比较,学生会有着自己关于价值观的思考,对学生的辩证性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
联系材料一,志愿军烈士用短暂的生命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其生命的价值是伟大而永恒的。由此我们可以拓展思维,思考生命的长度与宽度的问题,人们不可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让人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联系材料二,法老们企图追求生命本身的永恒,但历史证明,他们的生命比他们的尸体腐朽得还快。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可有如下立意:①生命短暂,但生命的价值则可永恒。②与其追求永恒,不如绽放片刻美丽。③生命的意义。
失误提醒
1.部分同学不能准确理解生命永恒与短暂的关系,没有辩证地去论述这一观点,只是单纯地写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爱国、牺牲等。
2.存在着假大空套话的现象,全篇在抒发自己的观点,没有具体详实的典型事例的佐证,或者事例陈旧,与时代脱离。
佳作示范一
远离浮浅人生,方显生命永恒
硝烟弥漫,血染河流的战场时隔70周年仍历历在目,年轻的烈士用鲜血与生命谱写的伟大赞歌远胜于埃及法老为显示高尚地位而劳民伤财的穷奢生活。烈士们用生命捍卫的安全与尊严犹铭记在我们心中。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法老们所贪图的“烟火”,不过是物质层面一时的快感。驾鹤归去,留下的仅有干枯的尸体和短暂而无为的生命腐塔。抗美援朝的将士们,数十万的伤亡何其悲壮!所谓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令人潸然泪下的邱少云、黄继光事迹铸就了无畏精神的永恒崇高,他们的生命有了价值,有了永恒的意义。和平时代的我们更应远离浮浅人生,立足奉献,创造永恒的生命价值。
郑愁予说:“够了,生命如此之短,竟短的如此的华美!”短暂生命中创造出的永恒价值,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是最美的人间图景。君应见“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那是林觉民融小我与大我的永恒价值;君应见“为国捐躯,长眠山岗”,那红军烈士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舍生赴死之景,君应见谭嗣同为中国革命甘愿丢弃生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奉献精神,穿过历史的烟云,先贤们用短暂的生命做出的英雄事迹万古流芳,是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余光中在《逍遥游》中有言: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在有限的生命中燃烧自己,方能实现价值的永恒。舍半生,给茫茫大漠,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从青春到白发,樊锦诗在时间洪流里接受磨难,带领敦煌文化走向数字化;“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是黄文秀对祖国人民的奉献写照,留下青春的韶华,燃烧生命的火炬;顾方舟穷其一生,为新中国的孩子托起承载希望的方舟;……他们或许活得并不鲜艳,但有自己的颜色与坚守。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真正活过。某些人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沉醉于酒欢金迷,奢侈迷乱的生活,他们的生命无论长短,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冲刷而去。
生命的长度不只是一分一秒的增加,不忧惧将来,不纠结过往,远离浮浅,奉献社会,过好每一个的真真切切。现在把小事做好,让好事长久,才能不辜负大好年华,创造永恒的人生价值。
疯狂点击
本文题目紧扣主题,明确文章写作中心。第二段分析材料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平时代的我们更应远离浮浅人生,立足奉献,创造永恒的生命价值。然后分别从“短暂生命中创造出的永恒价值”和“在有限的生命中燃烧自己,方能实现价值的永恒”两个角度运用事例论据和理论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结尾处注意联系社会反面现象强化观点的现实意义。最后总结全文,呼应题目,结构上开阖自如。本文善用名言警句,理性与文采并重。
佳作示范二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家国出国作战,无数中华儿女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20多岁的年纪,他们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反观生前穷奢极欲的埃及法老,死后将自己制作成木乃伊企图灵魂不死,生命得到永恒,他们留下的只是一个个坟墓与干尸。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生命的价值是无限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生死之事本就无需执迷,在有生之年活出自己的精彩,实现生命的价值,此生便可无憾。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价值见胜于空间,是气势;价值见胜于时间,是韵味。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执着的追求,人生就会避免死板而灵动,灵魂也会摆脱苍白显现红润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甘做无名英雄,隐姓埋名数十载,在严寒的隔壁大漠默默研究核理论,永不停止追寻的脚步,使中国国防力量不断迈上新的高度;战功赫赫的张富清老人,主动选择到偏远山区工作,将过往的功劳藏于心底,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稻田奋斗几十年的袁隆平,功劳簿上闲不住的他,现在正向新的目标不断迈进,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有望在未来为粮食增产带来惊喜……平凡的人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真正执着追求的平凡人,总能够伟大得铿锵有力,哪怕抱瓮而灌,也会满仓满谷。
命运给每个人同等的安排,而选择如何酿造自己的情感,则在于个人的心性。平凡的人要有昂扬向上的情怀,有情怀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在平凡的人生中成就伟大。已经迈入耄耋之年的申纪兰,虽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她“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话语,成了自己对人生的一种诠释;身居孤岛的王继才胸怀天下,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牢牢钉在祖国海防前线,充分诠释了精诚热烈的赤子情怀;从小立志从事医药事业为人类造福的屠呦呦,执着的花了整整三十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最终赢得了提取青蒿素这场“战役”的胜利。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不昭示这样一个真理:一切伟大从外面看是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从里面看则是一种无比平凡的智慧。这种智慧让他们总是给浮嚣以宁静,给高蹈以平实,总是以昂扬之姿在岁月的轮回里季季逢春!
“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的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你可以无过人之才 ,却不可以没有理想与追求,那些找借口没时间或者整天怨天尤人,过着一种看似平静的实质绝望的生活,他们心中的歌和他们一起即将埋入坟墓,他们甘于像行尸走肉一般活着,配不上这天长地久。
周国平说:“倘若一个人意识到死亡近在咫尺,他就会明白,期待中的未来也许并不存在,唯一可把握的是当下。”我们要为自己生命之花的绽放积蓄力量,这种力量会像种子播散信念,会像古树支起苍穹,在草际烟光,水心云影中以平凡之墨挥毫乾坤最伟大文章!
疯狂点击
本文题目选取古典诗词但十分切题,用古人诗词提出自己的观点:活出生命的价值。第一段简要概括材料,第二段分析材料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有生之年活出自己的精彩,实现生命的价值。然后分别从“为什么要实现生命价值”和“怎样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两个角度,递进式结构来论证中心论点,第五段注意联系社会反面现象强化观点的现实意义。最后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回扣题目。本文的论据选择新颖、典型、凝练。
鲜活素材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将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了敦煌石窟。1963年,北大毕业后的樊锦诗,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
2019年,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勋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81岁的樊锦诗一直还在为敦煌忙碌着......
对接关键词
奉献、坚持初心、“敦煌精神”、守望与热爱
速用示范
生命的在于奉献,而不是获取。莫高窟在斗转星移中孤独地见证着山河的变迁,“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忽略了自己的家人,两个儿子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她的一场文化苦旅让茫茫大漠里的文明更加鲜活,她用半个世纪的黄沙吹打,换来的是莫高窟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追寻的旅程艰辛而又坎坷,但是好在“山有峰顶,海有彼岸,漫漫长路,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拿什么来拯救你们,“三和大神”?
三和大神亲身感受、亲眼看到、内心认同的,却是新秩序。家乡的熟人社会不仅无趣,而且正在瓦解,他们不想回也回不去了。而在灯红酒绿的异乡,虽然身处其中,但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他们自怜自卑,逃避现实,打开虚拟世界的潘多拉魔盒,在空洞虚幻中迷失,与同道中人结伴堕落、聊以慰藉。
什么是“社畜”?听说过“三和大神”吗?人们从网络世界提炼出这些新词,以解释趋于复杂的社会结构。“三和大神”原指聚集于深圳三和人才市场一带,打低端日结零工,干一天玩两三天的游民;后来泛指采取这类生活方式的所有人。
三和大神们普遍年龄不大,出身贫寒,受教育程度低,无一技之长;却都熟悉互联网,乐此不疲,甚至网瘾深重。他们有着相似的身世命运,在异乡产生群聚效应,形成一套价值共识,进而拓延至线上,创造出成体系的亚文化符号,以群体之名自封“大神”。不吝于自嘲,并被外界嘲讽,五味杂陈,冷暖自知。
对接关键词
堕落、逃避现实、虚拟世界
速用示范
“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的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你可以无过人之才 ,却不可以没有理想与追求。聚集于深圳三和人才市场一带,打低端日结零工,干一天玩两三天的“三和大神”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过着一种看似平静的实质绝望的生活,他们心中的歌和他们一起即将埋入坟墓,他们甘于平庸卑微,配不上这天长地久。
最美逆行,不怕牺牲——致敬钟南山
钟南山院士,祖籍夏门,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父亲钟世藩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受医学世家的耳闻目染,钟南山一身从世医生职业,是我国呼吸病,流行病,慢性肺阻病,哮喘等疾病专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多家顶级医疗机构和国外著名医疗机构的客座教授。他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成果丰硕,实绩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2020年1月,当许多重量级专家一再称新型肺炎“人不传人”时,84岁的钟老连夜坐高铁到武汉医院实地调研。当他看到医院真实情况后,第一时间站出来说到:“可以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注意,没有大概、或许、可能等含糊用词,钟南山院士用的是“肯定”。是钟老,再一次,在疫情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想想看,如果没有钟老的那一声断喝,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稀里糊涂的命丧新冠病毒之手。这得是多大的代价啊!新冠疫情肆虐,他不顾年事已高,奔赴疫区中心,为抗击病毒和治疗感染者治订了有效的抗治医疗措施,挽救了成千万个鲜活的生命,为我国防治抗冠新病毒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对接关键词
逆行、勇于担当、贡献、敢说敢做
速用示范
一个偶像级英雄的诞生,不仅在于他的非凡业绩、过人的智慧,还在于他对祖国、对人民健康事业满腔热忱、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付出。钟南山院士带领他的团队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幕幕,为全国医疗界战胜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同样也让全国人民再次记住了“钟南山”这个名字。这样的英雄,才是我们的民族引以为豪、不断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栋梁,才无愧于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名言选读
◎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车尔尼雪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 ——裴多菲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有一些人追求永恒的美,他们把无限放到他们的短暂的生命里。另外一些人胸无大志地活着。
——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