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忠?忠即忠诚,不二谓忠。忠,从心从中,心放在当中,不偏不倚。
忠近於易,恕近於简;信以不欺近於易,信以不渝近於简。《原善》
孔子曰:君子以忠为质,以仁为卫,不出环堵之内,而闻千里之外;不善以忠化,寇暴以仁围。《说苑》
然则忠正者致福之本,戒慎者集庆之源,若影随形,犹声逐响。《臣轨》
忠近于公平,恕近于诚实;诚信不欺诈就是公平,守信不变就是诚实。君子以忠作为自己的本质。君子具有忠诚公平正直的品质,以仁作为防卫,足不出户,而名闻千里;以忠诚去感化不善的人,以仁爱去包围驯化贼寇暴徒。忠正是招致幸福的根本,警戒小心是喜庆的源泉,就象影子跟随身体,发音就有声响一样。
专一不二之谓忠,有始有终,公平正直,无欺无诈。忠,大者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小者忠于职守,对事业忠心不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人必有忠,方可立身于世,事业有成。与人相处忠心相待,教人以忠。
忠乃治国之术。
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度量通则财足矣,用贤则多功矣,无私百智之宗也,忠爱父母之行也。《尸子》
忠爱,即忠于国家,热爱人民。治理天下的四种方法,忠位居第一;二是秉公无私,三是任用圣贤,四是度量。度量是发展经济,量入为出,节约用度,反对浪费。
政曰:治国之道,上忠于主,而中敬其士,而下爱其民。故上忠其主者,非以道义,则无以入忠也;而中敬其士,不以礼节,无以谕敬也;下爱其民,非以忠信,则无以谕爱也。故忠信行于民,礼节谕于士,道义入于上,则国之道也。虽治天下者,由此而已。《新书》
治国的要略就是:上面要忠于元首,中间要尊敬贤士,下面要爱护百姓。忠于元首,不以道义,则无法效忠;尊敬贤士,不以礼节,则不能表明敬意;爱护人民,不以忠信,则不能表示爱心。所以,百姓奉行忠信,贤士明白礼节,道义归于元首,那就是治国的方法。治理天下,必须通过这个途径。
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韩非子》
韩非子认为:作为元首一定要仁惠,作为臣属一定要忠诚,作为父亲一定要慈爱,作为人子一定要孝顺,作为兄长一定要友于,作为弟弟一定要悌敬。所以君子都想做个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能兼之这各方面的美德,最好不要漏掉一个。这就是圣明的君王治国修身之道,天下万民为此而获得最大的利益。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吾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说苑》【疏:分赐;分给。】
齐侯问晏子;“忠臣是如何对待君主的呢?”回答说:“君主有难,不为他效死命,君主外出逃亡,不去给他送行。”齐侯说:“把地划开分封给他们,使他们富足;爵位分赐给他们,使他们尊贵;君主有灾难他们不能效死命,出去逃亡不能相送,这能算忠于国君吗?”晏子回答说:“大臣提出的建议被国君采纳,国君终身没有灾难,做臣属的干嘛要去效死命?大臣谋划的策略国君能够听从,终身不会逃亡,干嘛要送他呢?如果建议不被采用,国君有灾难而去赴死,是白白送掉性命。进谏而不被听从,国君逃亡去送他,那是虚伪的做法。所以,忠臣是把好的建议、诚恳的劝谏献给国君而不能和国君一起陷入灾难。”
五代时,冯道做了十一个国君的宰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有人当面讽刺冯道,冯道说五朝八姓的皇帝都是些混蛋,能为他们死节吗?冯道敷衍暴君昏君,保护民众生命安全,忠于人民,不为不忠。
中国几千年来统治者所宣扬的忠就是忠君。其实,忠于国家与忠于国君不是一回事。可以为国殉难,但不一定为君死节。圣明的君王,坚守道义,热爱人民,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他殉难其实是以身殉国。庸君、昏君、暴君,不循道义,不能代表国家,不能为他殉身死节。为他们死节,要背负骂名。忠于昏君、暴君是为虎作伥,忠于庸君是愚昧无知。反对他们是正义之举,背叛他们投奔正义是弃暗投明。
上待下以仁惠,下事上以忠诚。上待下如父母之爱子,忠心意诚,无微不至。下忠于上,必符合道义,上无道义则不能效忠。教民愚忠,非治国之道。愚忠是无条件地忠于上,无论符合道义与否,其言是最高指示,其语是一句顶一万句,结果是贻害无穷。
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忠于人民,忠于国家。要求执政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忠于职守。要求克己奉公,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忠心不二。要求精诚专一,不怀二心;矢志不移,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忠人之事。要求受人之托,义之所在,尽力而为。
教人以善。要求无偏无袒,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一、忠于人民,忠于国家。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
子张问治国的道理,孔子说:“居官不要懈怠,执行政令出于忠心。”孔子所说的忠,就是要求执政公平、公正、公开。政务是有关人民大众的利益,处理政务首先要公正,其次要公开。不公正则不敢公开,不敢公开更谈不上公平。达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具体做法是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忠。反之,专制独裁,强奸民意,人民深受其害,就不是忠于人民;社会矛盾激化,国家陷于危难,就不是忠于国家。
如何才能出于忠心呢?
首先,做官为百姓谋利为忠。
是以为臣之忠者,先利于人。故助君而恤人者,至忠之远谋也;损下而益上者,人臣之浅虑也。《臣轨》
夫事君者以忠正为基,忠正者以慈惠为本。故为臣不能慈惠于百姓而曰忠正于其君者,斯非至忠也。所以大臣必怀养人之德,而有恤下之心。《臣轨》
作为臣下对元首的忠诚,首先要为民众谋利。所以辅佐元首体恤民众的是具有深谋远虑的最大的忠诚,损害民众的利益来维护元首的,是眼光短浅的官员。表面是忠于元首,其实是陷元首于不义,有害于江山社稷的稳定。辅佐元首以忠正为基础,忠正以慈惠为根本。作为政府官员不能体恤百姓而说对元首忠正,其实这不是忠。所以政府官员一定要怀有慈爱百姓造福人类的品德,而且还要有体恤民众的爱心。
其次,做官以进贤去小人为忠。
忠正在上位,执正营事,则谗佞奸邪无由进矣。《淮南子》
忠正以事君,信法以理下,所以居官也。今多奸谀以取媚,挠法以便佞,苟得之徒,从而贤之,此灭贞良之行,而开乱危之原者也。《潜夫论》
大臣报国之忠,莫大于进贤去谗《王守仁全集》
忠正的贤者执政,秉公办事,奸邪小人无法进入。以忠正辅佐元首,做官就是要秉公执法以管理天下。现今做官多是以谄諛取媚,拍马逢迎,贪赃枉法。以苟且得志之徒为贤,这是残害贞洁贤良的罪恶行径,是国家祸乱的开始。荐进贤者和斥退谗佞使国家富强、社会长治久安是对国家最大的忠。
再次,做官廉洁奉公,秉公执法为忠。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转》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说苑》
管理公共事务,不可经营自家私有企业;身为政府官员不能投机钻营商品利润;秉公执法不可袒护亲戚;凭公心推举贤良,不摒弃自己的仇人;尽心辅佐元首,以仁爱之心为民众谋利;以己推人,宽厚谦让,不结私党;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就尽力去做,如此,可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