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华民族特色宗教,道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孕育而成且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文化也并非某一历史阶段的一蹴而就,乃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积累,从而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对哲学、政治、伦理、文学、医药养生等诸多社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体系。
同时,道家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打下了深深烙印,而道教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也大致如此。《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名言,而水与酒向来密不可分。
从形式上来说:酒是以水的形态存在着,水为酒之血,谷为酒之肉;从内涵上来说:水是阴柔优美,顺器随升,酒却像火,辣而凶烈,是谁使这对立的两种力量合二为一?是谁让“酒水”二字浑然天成?答案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以及道家文化的共同加持与“撮合”的成果。
水、道、酒,三者的关系微妙而复杂。如能以水之善为媒,以道之法为精,以五谷之华为本,则必能酿造出至臻至纯的“道之酒”。成都水之道酒业有限公司作为二千五百年老子道家文化的传播者,三千多年中国酿酒文化的守护者,在创始人郭世远的带领下“以水之名,行水之道”,本着至善、至简、至纯、至交的宗旨,以名酒的品质,大众的消费理念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第一道酒文化品牌!
众所周知,目前的市场上,有些酒厂为了让白酒更具香味,使用了食用酒精以及各种香精、香料进行增香,而“水之道”浓香型白酒以纯粮酿造为主,不添加任何的化学香精,生产的原料主要以高粱为主大麦、小麦、糯米,玉米为佐料,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
“水之道”的香,在于酿酒生产中采用“低温入窖、缓慢发酵”的操作工艺,正是迎合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道法特点,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才能让酒香更加突出,这种酒香来自于慢发酵的过程,来自于传统工艺的白酒自身之香气,香气醇厚悠长,与人工添加剂的香味截然不同,从而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以陈酒,与故友,忆当年,享当下”,好酒也需要一个好的容器来保存。与当下流行的玻璃、金属、紫砂甚至塑料相比,陶瓷容器的优势显而易见。而“水之道”采用的正是景德镇陶瓷,经过景德镇传统工艺高温烧制而成的白酒容器,器型设计精美、画面端庄大方、材质致密不漏,将千年陶瓷文化与中国传统白酒文化以及道家文化完美结合,既能满足“水之道”浓香型白酒的使用功能,更能反映千年酒文化的内涵与艺术价值。
如果说,“水之道”品牌的成功得益于传统道家文化与现代酿酒技术的结合,那么,郭世远个人的成功则取决于他对道家文化的理解以及坚韧不拔的性格,他以一个永不服输但又知进退的睿智企业家形象,时刻践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以水之名,行水之道”不光是郭世远的创业之道,更是他在生活上的座右铭。郭世远出生在六十年代初的一个农民家庭,热爱运动的他从迷恋骑行到热衷于马拉松,四川大大小小的山路以及各种骑行及马拉松赛事都能看到他的足迹和身影,又因为他是“水之道”的老板,所以跑圈内的人都亲切的称呼他一声“水哥”。
“水哥”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在跑圈内是出了名的,也正是这份坚韧与责任感,让他在骇人听闻的黄河石林百公里马拉松越野赛重大死伤事故中,面对生与死的瞬间,做出了拯救两个生命的勇敢和睿智之举。
大自然是永远值得人们尊重和敬畏的,一场原本兴高采烈的马拉松赛事,在突如其来的恶劣气候下变成了一场残酷荒野求生。劫后余生的所有人都无法庆幸,因为21人遇难的惨痛教训让所有越野爱好者为之神伤,但这次经历也让郭世远明白,做事业要时刻以人为本,做人要尊重规则、敬畏道法自然。
正所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郭世远对生活的热爱与睿智以及那份责任感与使命感时刻体现在企业经营之中。在他的带领下,“水之道”秉承至臻品牌、至诚合作、至纯道酒的文化理念,不断吐故纳新;发扬专业品质、专注发展、专心酿造的核心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传承上善若水、抱德炀和、道法自然的经典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匹配到科学发展的血脉中来,提升酒的文化内涵,激活酒的价值意义,赋予品牌文化新的时代特性。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水之道”品牌也获得了更大的知名度。郭世远时刻不忘回馈社会并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当中。他的公益善举以及“水之道”的创业经历吸引了央视的关注,2019年,成都水之道酒业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企业家联合成长计划”甄选入围单位,郭世远接受了《创新中国》栏目组的采访,为建国70周年献礼贺赞。
郭世远在采访中表示,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水之道”会始终坚持“水有形,道无形,以水之名,行水之道”的品牌理念,当好中国白酒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做好中国传统白酒技术的守护者,让“水之道”不断弘扬道家文化的同时,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