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不偷拿别人东西的名言】什么是“不偷盗戒”?

时间:2023-04-17 22:54:0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佛教的基本五戒之中,不偷盗戒是最复杂的,什么叫偷盗呢?凡是不与而取,将别人的财物离开本处的行为,都算是偷盗。因为涉及偷盗的面太广了,抢银行是偷盗,偷一辆轿车是偷盗,拿人家一根针还是偷盗,怎么衡量性质的轻重呢?佛教中也有规定,具备以下六个条件,便构成不可悔重罪:

一,他物。确实是别人所有的财物,不是自己的。

二,他物想。明明也知道是别人的财物,而非自己的财物。

三,盗心。就是萌生了偷盗的念头,想把别人的财物占为己有,大乘佛教论心不论事,这个盗心很关键。

四,兴方便取。使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达成占有别人财物的目的。

五,值五钱。所盗取的财物,价值超过五个钱。这是佛陀根据当时印度摩揭陀国的法律而定。当时法律规定,只要偷盗五钱以上,就犯死罪,不可豁免,所以佛陀为弟子制定偷盗戒时,也是以五钱为标准,超过五个钱,就构成不可悔罪。当时的五钱换算成现在多少钱,已经很难推算,不过按蕅益大师的研究,五钱应该相当于明代的八分银子。

六,离本处。凡是以盗心将别人的财物,带离原来的位置,改变形状、颜色等等,让物主生起财物被偷盗之心的,都属于离本处。

凡事不属于自己的财物,自己发了盗取的心,无论是自己,还是通过别人,还是通过欺骗、抢劫、霸占、吞没等各种手段,或是教给别人去偷盗,都属于犯不偷盗戒,只要所偷盗财物价值超过五钱,都构成不可悔重罪。

至于偷盗财物少于五钱的,就算可悔轻罪,可悔的意思是通过忏悔可以消除犯戒罪,并不是真的什么事都没有了,该归还人家多少就还多少,该受到世间什么处罚,还是要受到应有的处罚。

偷盗的范围不仅仅是盗取私人财物,盗取一切公共财物,都算偷盗。比如偷税漏税、占用三宝财物、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等,只要超过五钱,都算不可悔重罪。所以我们在单位里打个私人电话,用单位车办点私事,利用工作方便为自己谋点福利,捞点好处,这些在平常人看起来,觉得是人家有本事,其实在佛门看来,这都是犯偷盗罪的。

除了偷盗别人财物,故意损坏别人财物、公共财物,不管使用何种手段,使别人或集体蒙受经济损失,造成不良后果,价值超过五钱,也是不可悔重罪。

在佛法里,不管任何理由都不可以成为佛弟子偷盗的借口,比如天灾人祸、饥荒、疾病、孝养父母等等,只要偷盗,都算犯戒。如果真遇到这些困难,可以向人求乞,别人施舍给你的,这不算偷盗。如果你是借人家的,但借了却不还,那也算偷盗。

盗戒里也有开缘。比如你看错了,误以为是自己的物品而拿走;或者跟对方感情深厚,知道他一定会同意让你拿走;或者你认为是别人丢掉不要的东西,你捡回来;或者因为精神不正常而拿的,这些不犯偷盗戒。

所以佛法里的盗戒最重要的还是盗心,如果起了盗心,不管任何借口,不管使用任何手段,都犯偷盗罪,相反,如果你没有生起盗心,一般都不算犯戒。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