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华罗庚名言数学】华罗庚:我有一笔账,天下人不会算

时间:2023-04-01 10:42:5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生曲折,虽遭遇磨难,也不甘平庸。他的一生是奋斗不息的一生,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数学,献给了国家。他说过一句名言:我有一笔账,天下人不会算。

让我们回忆下华罗庚这位数学天才的成长之路吧!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华罗庚对数学痴迷和努力的程度正是验证了这句颠簸不破的真理。

华罗庚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母依靠一个杂货铺来维持全家生计。在父亲四十来岁的时候老来得子,生下华罗庚,全家大喜过望,对这个孩子十分爱惜,取名为罗庚,就是岁岁平安的意思。那时候家境还算勉强,因此华罗庚在幼年的时候读了一些书。在读书过程中,华罗庚表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算数天赋异于常人

在上小学阶段,华罗庚就已经学完了全部小学课本,还向邻居姐姐哥哥借来初中课本来读,经常熬夜自学。父母于是送他上了初中,在初中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解题思路异于常人,很快被老师发现,其中王维克、韩大寿、李月波老师经常借书给他看,并限期归还,华罗庚总是能提前把书籍归还,对老师的提问对答如流。

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家里好不容易凑齐学费,把他送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在那里,华罗庚接受到先进的革命思想,学会了英文。但是没多久,家里生意不好,没有钱供给华罗庚继续读书,华罗庚只好辍学回家。

不屈服贫困命运自学成才

华罗庚辍学回家后帮父亲打理店铺,照看生意。华罗庚由于痴迷数学,经常在看店的时候思考数学问题,对顾客的问题经常答非所问。有一次父亲发火了,扔掉了他的数学书,但华罗庚还是趁父亲不在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学习。

杂货铺,进出账目很频繁,年终盘账父亲经常搞不清楚,以致母亲每当年终的时候都要去庙里拜菩萨,祷告不要算错账。有一次华罗庚见母亲又要出去,拦住母亲说,我来算账,拿过父亲的所有账本,很快把账目整理得有条不紊。父母感到诧异,觉得他有数学天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阻拦他学习数学了。

在这段时间里,华罗庚自学了全部的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在19岁时候,他不幸得了伤寒,病了几个月,病好后落下腿部残疾,他仍然不向命运低头,潜心钻研数学,并向各大数学杂志投稿。

一篇学术文章改变了他的人生

努力总是有回报的,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他21岁时,上海《科学》杂志社发表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这篇文章立即引起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熊庆的关注。

当时著名的学者梁羽生曾这样描述:刚开始熊庆来随手打开《科学》浏览一遍,当读到华罗庚这篇文章的时候,由随意变得专注,最后凝重起来,并立即向周围人打听他。

后来终于找到了华罗庚,初次见面,华罗庚由于大病初愈显得面黄肌瘦,腿部还有点拐。他并没有轻视华罗庚。华罗庚对熊庆来的问题对答如流,有些见解甚至超过了这位老师,他问起华罗庚在那个大学的时候,华罗庚尴尬说没上过大学。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熊庆来爱才惜才,不想这么优秀的数学天才被埋没,就引荐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当图书馆助理,这样他不仅有一分可靠的收入,而且还有大量到时间去学习钻研。在这5年里,他几乎读完所有图书馆的数学书籍。后来由于他辅助老师出色地完成几次数学论述,被破格提拔为助教。

1936年,华罗庚由清华大学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在学习研究期间,他破解了许多数学难题。其中他研究出堆垒素数论,发表近20篇论文,得出著名“华氏定理”,震惊了剑桥大学,当时被誉为“剑桥的光荣”。华罗庚的名声也开始扬声海内外数学界。

毅然回国,组建中国数学界的“国家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次年3月11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华罗庚在归国后写下告全美留学生呼吁信。“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一腔爱情之情表露无遗,随后中国大批留美学生回国,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的建设。

华罗庚重新回到了清华大学,不过这次新中国给予他更大的舞台空间。他带领中国数学界,全力将中国的数学事业推向世界。

在华罗庚的带领下,一大批国家数学天才涌现,包括陈景润等一批数学家的出现,极大地壮大了中国数学研究的力量,正是有了这位教练的出色领带,王元、陈景润先后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部分验证。正是有了这批人才,促进了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研究,促进了中国的航天和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

我有一笔账,天下人不会算

华罗庚在回国前,曾经有人劝阻他,他说:我有一笔账,天下人不会算。现在我们猜到了那是什么?那是个人的私利和国家的利益之间的权衡。是心系中华为国贡献的一笔账。

华罗庚一生充满坎坷,从小家庭不富裕,在小学性格还有点孤僻不合群,被人耻笑为傻子。但他不向命运屈服,一直向着自己梦想的王国努力。哪怕辍学在家,也要学习数学。

华罗庚一生都在数学知识海洋里遨游,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华罗庚把数学运用到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方法,就是把对数学的理解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最大限度地调配生产资料,实现生产的最优化。

为了实践,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亲自和生产人员进行沟通,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流程,大大节约能源、缩短了生产工期。

为了推广数学,华罗庚在那十年时期,家里多次被抄,手稿被毁,每次华罗庚外出,妻子总是担心安全。但华罗庚仍然坚持不放松对数学的研究。

改革开放后,华罗庚重新活跃在国内和世界舞台。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在东京大学作报告时候,突发疾病去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仍然在传播数学知识,实现了他在数学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诺言。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