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事情都有两面性名言】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八面玲珑,而是懂得换位思考。

时间:2023-03-27 09:10:4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人生,有许多种遇见,有的缘分薄浅,插肩而过,形同陌路,互不相干;有的不期而遇,一见如故,产生交集,记挂心间。

对于需要跪舔才能维护的社交关系、会让你很痛苦的社交关系、无效的社交关系,请果断放弃。交朋友是为了获得快乐和进步,不是为了获得痛苦。

哲学家罗素说:伟大的人的生活,除了少数精彩时刻以外,并没有什么令人激动的地方。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即使是父子、母女,或者亲人、爱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明白这一点,不去强求别人的想法、做法与自己一致,不去用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强加与别人,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独特的地方。

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同样,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中国的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乃至人际关系都充满了“控制”。我们总是企图想要改变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伴侣、我们的孩子、我们身边的人。

事实上,一个人永远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除非这个人自己真的想改变,不然你无法改变他。就像我们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你无法帮助一个自己不想要改变的人一样——每个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好的动机只能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

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那样只会招来抗拒和远离。你不愿意别人控制你,那就不要去控制别人。控制或者想要改变别人之前,先控制和改变自己。

问问自己,为什么我非要让外界改变来达到让自己舒服的目的?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只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不论我们做任何事情,最终的结果要达到“三赢”。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讲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效果是计划的基础,也是所有行动的指针。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

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

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需要加以检讨。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只有由感觉塑造的世界,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接受不同的教育、产生不同的信念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和心智模型。

换句话来说,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由自己的信息过滤网过滤过的、选择性的。没有所谓绝对的“真相”。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两个人吵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和认知。任何人都无法要求对方的认知与自己一致。

所以,不要去试图改变别人,也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需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变。

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

压力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

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

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

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也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自己说得多么“正确”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信息才是沟通的意义。

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什么才重要。话有很多种表述方法,使听者能够接受说话者想要传达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的表述方法,便是正确的方法。

在沟通过程中,以言语和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比文字更有效。在潜意识层面发出与接收的信息比意识层面的信息多得多。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信息有完全相同的反应。

说话的方法由讲者控制,但是效果由听者决定。

有些话,如果说了很多次,对方都没有反应,这样的沟通就是无效的,不管再说十次、一百次都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

反思为什么没有效果,该如何正确的、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沟通是更重要的事。

改变说话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收听的效果。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说话方式不够灵活的指控。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不同,结果才会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那么请你改变你的做法。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分成功机会。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

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上每样事物本来都在不停地改变,不肯改变的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最终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

因此,只有不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与其他人事物保持理想的关系。“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灵活不断地修正做法。

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过分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周边的众多机会。

凡事都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我们经常听到,或自己也会说“我没有办法”。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逃避和自欺欺人。

陷入困境的人处理事情只用一种做法,并固执地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第五,甚至更多的做法。

那些经常说着“我没有办法”的人,其实说的是“我不想改变”。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从任何事情上找到三种甚至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

有更多的做法,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有能力。现在不成功,只是说明现在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明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

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

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

不论什么事情,

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

“没有办法”使事情画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没有办法”对你既然没有好处,就要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应坚持这样想。为何不使自己成为一个找出办法的人?

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最好的选择

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每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父母控制子女,干涉子女的选择。这是因为父母觉得子女的选择不好,不如父母想的周全,或者父母觉得子女这样会“受苦”等。

父母通常不相信子女会做出自己最好的选择,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事实上,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做出属于自己最好的选择。即使那些选择看起来不如我看到的好,但“好”并不重要,真正的“适合”,才重要。

有些选择看起来确实不足够好和完美,但确是最适合对方的。当一个人觉得舒服、开心,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才是真正的幸福。

人人都可以使自己成功快乐

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就是说已拥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究竟是我们的绊脚石还是踏脚石,须由自己决定。

成功和快乐本身就没有标准的定义。对有的人来说,拥有千万的资产算是成功;或者

情绪、压力、困扰

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

而是由自己内在的——

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产生出来的。

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

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快乐的最大障碍。

灵活就是最好的能力

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是最有能力的人。灵活来自减少执行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他条件。

灵活就是适应,就是接受。灵活是使事情更快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灵活也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

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们紧张,灵活使人们放松。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允许自己找出三赢的可能性。

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流水”是灵活学习的最好老师。灵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做出改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的情况下做出改变。

没有失败,只有回馈;没有错误,只有结果。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失败”。失败和成功就像世间的阴阳,是互相转化的。失败往往包含着很多非常有用的讯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回馈,然后更加接近或者获得成功。

如果我们能把每次的“失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也就转化成了学习的过程。自信不足的人,其潜意识里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或者“我就是不成”的借口,“失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

不愿意接受有“失败”的可能,便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成功和失败永远是一体两面的,接受了失败、掌握了失败传达的信息,那就可以成就真正的成功。

动机和情绪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效果而已。

我们总说:好心办坏事。“坏事”是行为导致的结果,但是动机和情绪更为重要。一旦我们看到对方的动机和情绪,我们就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让对方以更好的方式来行动,最后达到“好事”的结果。

如果我们因为结果和行为不满意,从而否定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就等于否定了那个人的全部。那感情流动的连接就断开了,两个人就没有了流动,从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愿意让你去引导他做出改变。

任何一次行为绝不等同于一个人的全部。

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满意;找出更好的做法,把这当作两人的共同目标,便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生活中,对一件事,学会慎思,学会等待。要能够静下心来培养思考某事某物实际上是好是坏的能力。面对快乐与诱惑,要想想,你要的快乐是一时的,还是真实而持久的满足。如果是后者,请你退一步。留出时间,

仔细思考,如果只能带来一时的快乐,就该放弃,并对你的自制力感到自豪。

人人都会想要追求快乐的生活,然而对于快乐生活的定义,许多人定义为金钱和地位。尽管物质能构成快乐生活,但那不是构成快乐生活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真正构成快乐生活价值的东西是能让你内心愉悦、带来精神享受的东西。比如,助人,你快乐,你给予,并没获得,为什么快乐,因为你的行为有价值体现。

快乐只能在心中找到。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愿望,我们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情的看法,还有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想法发挥作用。如果希望自己无往不胜,就不要与我们不能掌控的事情抗争。我们坚持力所能及,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

其实,快乐只能从我们内心找到。珍视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好的东西只是我们能掌控的东西。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对他人产生嫉妒会悲惨的感觉,也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拿去与别人比较,使自己徒增烦恼。

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生存的一种境界。

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见,估计百里无一。你看,连公认的智者苏格拉底都自认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无知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

聪明人和别人过事儿总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们做生意都能把利润赚足;而智者绝不追求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赔钱也做。

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

聪明人注重细节;而智者注重整体。聪明人多烦恼,失眠较普遍,因为聪明人比常人更敏感;而智者能远离烦恼,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着。

聪明人渴望改变别人,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顺其自然。因此,聪明人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而智者的人际关系多和谐。

聪明多数是天生,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

聪明能获得更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灵,即所谓慧由心生。

科学让人聪明,哲学教人智慧。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力,智慧能带来快乐。因为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力。但是财富和权力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快乐来自人心。

《荀子》中说: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说,学习没有比亲近高人、良师更便捷的了。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高人往来,能让我们的修行之路更加顺畅。有时候,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生活中我们都接触的知识,往往由于看书人主观理解的不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意思,可能就会走样。这时候就需要高人指点。所以,人生要多与高人来往。

水就湿,火就燥,物各从其类也。《荀子》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常常与高人往来,你会发展自己的学识和境界也在不断提升。

勤与能人共事。普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茶余饭后的闲事,赚的是屈指可数的工资,想的是明天干什么。生意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利润,想的是下一年。事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机会,赚的是财富,想到的是未来和保障。智慧人的圈子,谈论是给予,交流是的奉献,遵道而行,一切将会自然富足。

现实生活中,你是谁不重要,你身边是谁很重要。你选择和谁在一起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不会消沉。和智慧的人在一起,不会愚痴。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才能看的更远。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王阳明说,人要在事上磨,才能立得住。做事有时候就是最好的修行。而与能人共事,我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促进我们迅速成长。

乐与众人分享。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

特别是在利益面前,切记要学会分享。曾国藩有句名言说,利不可独自。有利益好处的地方,往往大家都盯着。如果有人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独利则败”。所以一个人面对利益要懂得权衡取舍,拿自己该得的那份,甚至有时候为了避免后患,舍弃部分自己应该得的利益。

常与亲人相伴。人生短短几十年,亲人是我们最近的人。中国人有很多有道理的话,打断骨头连着筋,血浓于水。这都是指亲情的坚固。

但是,人生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亲情。有多少父母忙于工作和应酬,甚至没能在孩子小的时候痛痛快快地陪他玩一场;有多父母没能等到子女在膝下尽孝,没有享受到天伦之乐就撒手人寰。

人生,像路上急行的车子一样,时间匆匆流逝,失去的不再重来,趁现在一切都尚早,而不是当失去了才来跪地大哭。现在有着不少人,像是被手机捆上了锁链,放下手机吧,多陪陪亲人。

一个人如何对待家人的态度,代表着真实的品格,因为这是最最真实的本相。家人的陪伴就是最简单的幸福。

真正的成功,就是陪伴家人。事情是做不完的,钱也是挣不完的,但是家人,尤其是孩子和老人,等你的时间却有限。

孩子会很快长大,童年缺失的爱补不回来;老人,则可能随时撒手而去,“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你连时间都不愿意付出,又有什么资格说爱呢?

人生短短数十年,总要懂得如何取舍。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多陪伴家人吧,当你切身感受到孩子甜蜜的微笑,老人心平气和的脸,爱人依赖的眼眸,或许可以恍然,原来:人生如此简单,幸福触手可及!

因此,求才,聪明足矣;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其实,郑氏的“糊涂”是需要智慧的“糊涂”。所以,“难得糊涂”翻译过来就是“难得智慧”。

你唯一能掌控的只有成就最好的自己,不要巴望成为其他任何人。

想要真正的快乐而平静的生活,自制是我们该力求做到的。时刻提醒自己,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这才是获得快乐的做法。

生活中,不要总想着他人给你一些建议,这是荒谬而可笑。他人能给你什么建议呢?这正如一个文盲说“要我写某人的名字,请告诉我怎么写”有什么区别呢?因为他人并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唯一可做的就是如何让自己变好,让自己获得快乐。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以我们的意志出发的,不要期盼或要求事事都能如我们的意。事情发生了,不管喜欢与否,学会接受,这样才有可能心平气和。

兄弟姐妹对你不好了,你是感到矛盾了呢?一方面他们对我们的伤害无法承受,另一方面我们与他们之间剪不断的亲情,让我们无法真正的憎恨他们,这种矛盾会让我们感到真正的痛苦。

这类矛盾是正常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有一面可能对我们有益,有一面可能对我们有害。学会看事情有益的一面,这样看事情,我们就能正确的理解,并保持内心的平静。

人生中难免遇到苦难,面对苦难,我们要学会思考。苦难能唤醒我们内心沉睡的资质,使我们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与思考之中找到自己的力量之源。

同时,谨慎的思考,能使我们看到比事件本身更久远的东西,使我们有机会加以利用,而这些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就像经常步行使我们更加善于行走,经常跑步使我们更加善于跑步一样。

坏脾气也是一种习惯,如果经常生气,每次生气就是在强化你的怒气,你的坏脾气也被强化。习惯都是由于我们不知不觉保持和加强某一行为而形成的,如果不想坏脾气,那么也别培养你生气的习惯。

平静地对待所有事情,养成了平静、不轻易生气的习惯,就能获得快乐而平静的生活。

人生在世总是会遇到不同的人,对于他们,需要不同的资质来应对。比如说,遇到一个有魅力的人,那么我们需要的就是自制力;而耐力则是在我们感到痛苦或虚弱的时候才会需要;对于那些侮辱谩骂的话,我们更需要的是耐心。

如果面对每一件事,我们都能自由的挖掘自己的潜能去应付,在不断的练习之中养成习惯,那么,面对生活的种种意外,我们都能完美的控制自己,轻松应对了。

我们的所有追求,也只是在为一种幸福的生活而努力。真正的快乐,是我们对那些有价值的行为不断积极践行的过程中,使我们的心灵不断成熟,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不论对我们自己,还是对我们周围的人来说。

总之,内心的快乐与平静才是最好的生活,而最好的生活需要平静的内心才能获得。

阡陌红尘,有种缘分是相知相恋,也就有了牵肠挂肚,有了梦绕魂牵。

渴望着相聚的暖,总有诉不尽的万语千言。

然而,相聚却是短暂的,别离又是那么漫长无期,失落的心憔悴不堪,备受熬煎。

岁月匆匆,却也不知道,人生能有多少机会可以兑现承诺,可以生死白头,可以紧握双手、相依相恋!

往事悠悠,岁月蹉跎,繁华落尽,只剩眷恋,寂寞的身影继续前行,灯火阑珊处,找寻你的身影,倾诉我的痴缠。

走过千山万水,走过曲曲折折,在征途中艰难的跋涉。辗转的四季,相思和牵挂,染尽了忧伤,斑驳了记忆,依旧坚守着那份恋恋不舍的执着。夜深人静,独自品味这无法排遣的相思和寂寞,期待着与你相见。

总是希望这一往情的爱恋到海枯石烂,这刻苦铭心的情缘会地久天长,永远不变。

虽然天涯海角的距离,愿此情不减,你我会如咫尺般感应着淡淡的暖。

愿这望穿秋水的思念,能穿越万水千山,这美丽的邂逅,变成永远!

作者;青苗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