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有方法吗?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女士在她的名作《书法有法》曾经提出过这个疑问。她说:“1992年,我在中央美术学院教书法课时,一个学生对我说:“日本人叫‘书道’,很对头。中国叫‘书法’,我以为不合适,应该叫‘书艺’。”我问为什么。他摊开两手道:“‘法’是什么?‘法’在哪里?”
孙晓云虽然认为“书法有法”,但是她所谓的“法”只局限于“捻管”一隅。在这里,我们引用一些名言对这个问题做以更广泛阐释。
一 书法有法
1.唐代书论家张怀瓘云:“各自立势,势则抵背潜衄,视之不见,考之则彰。”
2.(唐)孙过庭:“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
3.(奥地利)薛定谔:“只有普遍性是唯一地享有盛誉的。”
4.(英)哲学家怀特海说:“我们要有体系,但体系应该是开放的。换言之,我们应当保持对体系局限性的敏感度。在现有体系之外总会有模糊之处,留待细节的深入。
5.(民国)俞剑华:苟欲求一简单之方法,以统御反复之字体,实为不易。”(《书法指南》)
6.邓散木:“(学习书法)除多看多写外,别无捷径可走。”(《怎样临帖》)
释读:从这些名家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书法是有法的,此法即所谓规律中的“普遍性”;第二,将书法之法琢磨出来是不容易的,如俞剑华感慨求法“不易”,如邓散木声称“无捷径”;第三,书法之法应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特殊性即怀特海所说的“局限性”及“模糊性”,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指望以一种方法概括尽所有的书法法则。
二 书法中的简单之法——结字
7.(宋)米芾说过:真字甚易,唯体势难。
8.(明)董其昌:“书家之结字,画家之皴法,一了百了,一差百差。”
9.(明)项穆《书法雅言》:“大率书有三戒,初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欹”就是斜,“戒欹”就是不要斜,就是正。)
10.(民国)张树侯《书法真诠》:吾谓作字之道,其结体不过一“称”字;布白不过一“匀”字。
11.赵孟頫曾传抄过的元人书论《书法三昧》:布置如“中” 字孤单则居中。“龙” 字相并则分左右为二停。“冲” 字则分为三停。“云” 字则分为上下二停。凡四方八面,点画皆拱中心。
12.清人黄小仲:“书之道,妙在左右有牝牡相得之致。”(包世臣《艺舟双楫》)
13.清刘熙载:欲明书势,须识九宫。(《艺概》)
14.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云:九宫结构,随字点画多少疏密,各有停分,作九九八十一分,界画分布,以便临摹。
15.清代王澍《翰墨指南》云:“结构之法须用唐人九宫式,则间架密致,有斗笋接缝之妙矣。九宫者,每一格中有九小格如井字样,临帖时牢记某点在某格之中,某画在某格之内。记熟则出笔自肖法帖,且能伸能缩,惟我所欲矣。”
16.包世臣《艺舟双楫》:“字有九宫。九宫者,每字为方格,外界极肥,格内用细画界一“井”字,以均布其点画也。”
17.启功:“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论书绝句一百首》第99首)
释读:书法之道,有用笔、结字、章法之分。用笔之法主要包括调峰、借力等技巧,乃是形成书法线条之美的关键。结字之法,对结构有“二停”(二等分)、“三停”(三等分)、“黄金律”(“黄金分割”)等分法,前人多借“九宫”喻之,这是形成书法体态美的关键,也是书法之法中的简单之法。刘熙载在《艺概》开篇第一句话:艺者,道之形也。《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与阳的关系亦是结构的一种形式。
在书法结构之美的追求上,唐人孙过庭分为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所谓“平正”,即项穆所言“戒不均与欹”;书法结字能达到平正之后,下一步的追求是险绝,将广播操式的四平八稳变为舞蹈式的千变万化;最后一步是“复归平正”,此即明人董其昌对王羲之字的评语“迹似奇而反正”,今人称之为“动态平衡”,近于文学中所说“既在意料之外,复在情理之中”。对书法业余爱好者而言,能用三种分法熟练处理字形结构,达到第一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