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明
人们常说“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这句话形象也很生动。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其中的 “大动脉”一词,则是由脉络、血脉、命脉、动脉逐步演变而来的,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1859年,太平天国 “干王”洪仁在 《资政新篇》中写道: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先于二十一省通二十一条大路,以为全国之脉络,通则全国无病焉。”洪仁堪称我国最早提倡修筑铁路者,也是首先将铁路比喻为 “脉络”的人。
清末翻译家钟天纬主张兴办洋务、修筑铁路,并于1880年写下“夫国家之有铁路,犹人身之有血脉也”之语。同年12月31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呈给朝廷的 《妥议铁路事宜折》中也讲道: “铁路若成,譬如人之一身,血脉贯通。”次年,李鸿章就指使幕僚建成了唐胥运煤铁路,这是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孙中山先生曾在1894年6月的《上李鸿章书》中直呼 “地球各邦今视铁路为命脉矣”。后来,他提出过10年内完成20万里铁路修筑的宏伟蓝图。
20世纪初,白话文开始出现。有一篇名为 《外国人来开铁路》 (刊于1904年 《新白话》杂志第七期)的白话文,在揭露西方列强攫取我国铁路修筑权时也讲道: “铁路这东西,好像是人身上的血脉,没有这样东西,就要立刻死的。”
此后, “铁路如同人之血脉”的道理渐渐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国人要求 “自筑铁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05年,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终于开工建设。
血脉有动脉、静脉之分。中华民国时期,将铁路比喻为 “动脉”已比较流行。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散文 《从半夜到天明》 (发表于1936年3月28日出版的 《永生》杂志)里,就有 “京沪线,这交通的动脉硬化了”的语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交通事业快速发展,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1961年1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中明确指出: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高度集中的企业,带有半军事性质。”
从此以后,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便成了一句流行语,并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