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是老北京的满族人。清朝灭亡,家族寒酸的那种。
怎么说呢,有些气质是在骨子里的,无论是什么环境和身份都无法改变的。拒奶奶说,当年家族落魄,又赶上战乱,食不果腹,有时饿的不行,只能躺在炕上,喝水。但是她姥姥家很有钱,可是势利眼,看着奶奶家族落魄也不拿正眼瞧了,还口出恶语。就是这样,奶奶宁可饿的在炕上躺着,也不愿意去看姥姥家的嘴脸,我问为什么,难道吃饱肚子不比什么重要,她却说我宁可饿着,也不能让她们瞧不起。这可能就是她骨子里的气质吧。都说满族人的姑奶奶脾气大,就像打狗棍里那个格格,落魄的是现实,骨子里仍是贵族,生来带的变不了。也许这在好多人眼里是穷酸,说什么难听的都有,但是她们仍然活的如此。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一个人无论怎样生活别人都没权利评价。对吧,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奶奶还有就是从来不是别人吃剩的饭菜,哪怕自己家人,外人的更不用说了。七十年代那会,我爷爷是国营单位的厨师,招待的都是一般有头有脸的人物。客人吃剩的拿回家也不能说这有啥问题,但是奶奶宁可吃粗茶淡饭也不吃剩的,哪怕是好东西也不行,见一次倒一次,所以那些剩的只能便宜给别人了,在那个年代,能吃上那些估计营养得比一般人家足的多,所以那些人一直对奶奶感恩不已。虽然奶奶在外人眼里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太太,但是她的善良也是难得。听她说,在那个三年大旱的特殊年代,家家户户都吃不饱,被饿死的也不在少数,我家里爷爷有们手艺倒不至于吃不上饭。但是周边邻居家里却很是难过。有一家,老两口,孩子都饿死了,两口子也奄奄一息了,奶奶知道了,把自家的口粮省出点,给他们家送去,据奶奶说,她从来没见过吃饭吃的那么香的人,生怕他两吃完撑死了。从此奶奶便时不时的接济他们家一下。这种事在如今看没什么,可是那个年代的人想想那个时候,能给口饭的那就是救人一命了,奶奶常说,我也没什么能耐,但是能帮人一把就帮一把,我这个人不爱低眉顺眼的看人脸色,但是看到别人受苦,我有能耐帮的肯定帮,啥也不为,就是看不得这些。这可能就是奶奶骨子里的骨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