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吉老师名言是什么意思】作家吉建军寄语山西财大毕业生

时间:2023-02-27 14:35:4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大家好!我叫吉建军。山西财经大学2006级新闻专业毕业生。现在的职业是诗人、作家、记者。

诸君已经经过将近四年的学习,相信各有收获:有人收获了知识,有人收获了人脉,也有人收获了爱情甚至孩子,(国家允许大学生结婚之后,我原来不太相信大学里面真有结婚的,后来的事实显示,不仅真有结婚的,而且还真有生孩子的,甚至还有讨论要不要二胎的!)当然,也有人说自己什么都没收获,那绝对不可能,你至少收获了四年的年龄。

没有收获是不可能的,四年之间,你无论做过什么,都会在一生中产生重要影响,四年的积淀,无论是学识、知识层次还是阅历,或者是你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都比四年前有所不同。

这种不同,也就造成了每个人对如今、未来认知上的不同,毕业在即,应该如何正确地把控自己的状态呢?

下面,我就结合我个人的一些经历,给同学们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要正确认识自己。

首先我要问一下大家,困扰整个人类乃至宇宙的三大问题是什么?有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1,我是谁?2,我从哪里来?3,我到哪里去?

我们说,不仅整个人类一直被这三大问题困扰,我们自己的人生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被这三个终极问题所困扰。我们是否可以针对自己来设置这样三个关于自己人生的问题呢?当然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须的,特别是对即将步入社会或者步入更高一级学历的毕业生而言。

这三个问题可以这样设置:

第一,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我喜欢干什么,我擅长干什么?哪些领域是我感兴趣的?或者是我乐意去做的?这就是给自己一个相对客观真实的定位。

不要小看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认识自己很重要,古语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么,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家而言,知人当然是暂时无法实现,除非你有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也就是所谓的江湖经验。

而你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你们大多数都是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念下来的,就好比武侠世界里拜师学艺,在山上被困了十几二十年,虽然懂了很多招式,有不错的武术功底,但是要出去行走江湖了,是很少有经验的,武侠小说里不是说了么?刚刚出山行走江湖,第一个要过的关就是避免上当受骗,不要以为自己学了很多知识,就很了不起了,就比一般人懂得多。社会上很多文化层次很低的人,你们还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读到了硕士甚至博士,依然会上当受骗,被骗传销的,甚至被人贩子骗到偏远山区卖掉给人当媳妇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真实的事。

知识不等于社会经验,社会经验主要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和学习。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火车站检查车票的那些工作人员,那真是阅人无数,我在做记者期间,曾经采访过其中一个,那眼神好到什么程度?他不仅可以根据一个人的长相判断出这个人来自于南方还是北方,只要这个人一开口,基本上可以断定他来自于哪个县,就是这么厉害。更厉害的是,他基本上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一些言行举止,判断这个人是否有案底,与旁边的民警同志相结合,一个眼神就搞到位了。

有人说中国人长相都是一样的,毕竟都是汉人,或者说同文同种,都是蒙古人种,其实并不是这样,南方人有南方人的长相,北方人有北方人的长相,江浙人有江浙人的长相,是不是这样?大部分是这样的。中国人的长相按照地域不同也是不同的。所以,知人是很不容易的。自知当然更不容易,因为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但这当然是相对的,自己对自己应该是最熟悉的,达到熟悉其实就可以了,没必要真正那么客观真实,是不是?要了解自己,当然最主要的是要了解一些客观的内容,比如说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说某些方面真正获得了别人的认可,也就是说,尽量客观,尽量多的透过别人的客观评价来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给自己自信心、不虚妄、不膨胀,客观真实认识到自己的实力,然后要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

除非大家是天才,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闯出名堂来。比如说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达文西,中国民国时期的大学者赵元任,但是达文西和赵元任毕竟只是凤毛麟角的人物,几百年才出一个的主儿,比一个人一辈子被雷劈中八次的概率高不了多少,所以就不要幻想在各个领域都要做出成绩来。我们都是普通人。

既然我们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们要绝少放弃,始终如一。求职有风险,入职需谨慎。对于入职,千万不要凑活,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擅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岗位。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刚才说了咱们不是那种几百年出一个的天才,所以一辈子做一件事情而且把这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就算成功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绝少放弃。因为很多人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就放弃了,再做一件事情又不成功,于是就又放弃了。长此以往,看似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很少有成功的,最终自己把理想磨平了,却一事无成。

始终如一的另一个理由就是——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就会产生垄断效应。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我个人的写作经历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在专业写作之前,曾经有过一段媒体工作的经历,当然也经历了不少媒体,有报纸和杂志等等,虽然跳槽频繁,但是我坚持每一篇稿件反复修改,把稿子做到极致。当然每一篇报道不可能都是好稿,但是好稿率是所在媒体最高的。

当时一家报纸的稿费奖励是看转载率,正规新闻媒体转载一次是二百,在我的同事们每天混日子完任务拿每月四五千月薪的时候(2006年),我每个月都有几篇能够获得大量转载,我当然挣得很多了,可他们也就只能拿到基本的月薪。那么,这些稿件也成为日后我去其他媒体的敲门砖,获得了更多更好的职务,在从事媒体工作的第二年,就做到了记者部主任的位置。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豆腐王,他的豆腐且不说好不好,单是卖豆腐的派头,就不得不让人佩服。

这个人卖豆腐从来不带秤,你要多少,他刀子随便一划,随便称,绝对不会缺斤少两,而且秤高高的。每天卖几百斤豆腐(自己有豆腐作坊),他的生意好到什么程度?几百斤豆腐不到一个小时就哄抢一空。有人可能会说,这也没什么了不起。好吧。你们俩试试看谁卖得快。你每一份要称重,多了少了顾客都不满意,人家直接拿刀划拉,谁卖得快不是很清楚吗?

很多同学在毕业之后找工作,发现各种不喜欢而最终频繁跳槽,我曾经接触过的毕业生说这个单位福利不好,那个单位工位太破旧,分配给自己的工作没学过,还有更奇葩的理由:美女太少,单位厕所的厕纸是中低档货这样的理由。我当是就很奇怪,你是去工作还是去享受?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是谁?你是喜欢装修行业吗?你嫌单位破旧?或者你是去单位把马子去了吗?

“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没有弄清楚的情况下,还会有更奇葩的离职理由。工作,不仅仅是挣钱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能够提升,能够获得打怪升级的机会。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公司内的升级,这里说的是在社会上升级,提升自己内在和外在、能力和人脉。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谁,处于什么地位。对于刚毕业的你们而言,当然是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

我不反对跳槽,需要跳槽的话,如果你的理由很充分而且很合理最关键的是不奇葩,可以跳,但是有一个原则,不能跨行业跳槽。对于频繁跳槽的人,我是不看好的,至少这样的行为我不提倡。有一个成功学的理论叫做一万小时定律。

这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为什么我会提出这样一个定律呢?以我的理智来判断,这种理论或者说所谓的定律是实实在在地胡说八道,包括各种成功学书籍,都是胡说八道,但是我在这里提出这样的理论并非我完全接受这样的理论,但是我也不完全否认,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少数天才除外,包括咱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天才),在一个领域要做出成绩来,必须专注于这个领域经过一万小时或者说长时间的实践,才会有所成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对于普通人而言,长时间专注于一个领域并且不断实践,这个道理是没有问题的,是可以实现的。这就是我引用这个定律的原因,但是其中对于天才的所谓的定义,我并不认可。毕竟,这个世界是存在天才的。比如爱迪生和尼古拉·特斯拉 (塞尔维亚裔美籍科学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所谓成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才。”但是后面还有一句:“而百分之一的天才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更重要。”这就是说的尼古拉·特斯拉这种科学疯子。

有人说:吉老师,我从出生到现在,睡觉睡了超过一万个小时了,我也没发现我有多大的变化,也没有成功,而且现在还失眠。说实话,为什么你没成功呢?因为大家都在睡觉,你睡觉的姿势或者方法并不特殊。

也有人说,我吃饭超过一万个小时了,吉老师,我为什么没有在吃饭领域取得什么成就?那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因为你还吃得不够好!不够仔细。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吃饭吃得非常成功的人。

早些年,淮扬一带有一个大盐商沈家,出了一个最著名的人物叫沈京似。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嘴特别叼,大家都知道,淮扬菜名扬天下,而沈京似出身名门世家,祖上是盐官盐商,因为太有钱也开办银行,所以也是金融世家。对于吃是绝不含糊。

沈京似的童年就是吃喝玩乐,没有衣食之忧,从而练成了一门神功——“食功”,成年后也几乎没有上过班,他的“工作”就是吃,品尝一切美味。为了吃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因为纨绔子弟,又没有正经本事,眼见得家道中落,他也不在乎,为了吃一口名菜,他卖了自家的一处院子换了盘缠行上千里路也是常有的事儿,于是,好大的家业在这个会吃能吃的人手里就彻底断送了。然而,沈京似这个人不仅爱吃,而且会吃,什么名菜到了他嘴里,什么料什么火候什么程序说的是头头是道,丝毫不差。怎么才算地道,沈京似的嘴才是地道。

到了解放前,沈京似家产全部败光卖净,在上海滩成了盲流了。上海解放之后,毕竟曾经也算是名士,就去找陈毅市长,陈毅就问他:沈先生您会干什么?沈京似就很自信地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说:“我会吃!”陈毅一听哈哈大笑,好!会吃也是本事!于是就安排到了国际饭店,专门品菜。也算是人尽其用。

其实,会吃也是一种学问,因为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会吃会品那是非常难的,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也不是谁想学就能学会的,不只是需要殷实的家境,更需要极为特别的味觉。而沈京似似天生的“吃货”。

沈京似的“吃”,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那样的吃,而是“品”。沈京似不是见什么吃什么都香的“吃货”,也不是什么好吃吃什么的“吃货”,而是“品”美味佳餚的美食家。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和品酒师差不多的品菜师,当然一成家就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沈京似确实堪称美食家。他不仅会品,还培养了不少一流的厨师。他继承并发扬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对烹饪研究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他是响噹噹的一代沪上美食家,是餐饮界的“无冕之王”,是烹饪界公认的权威。沈京似把清淡鲜美的淮扬菜和浓油赤酱偏甜酥的苏州菜常熟菜融合在一起,首创了一款更美味可口的菜餚。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还主持编辑了《菜谱集锦》一书,曾多次再版。但他不贪功不掠美,拒绝印上自己的名字。

中国有句俗语叫“一招鲜吃遍天”,沈京似就是一个典型。但沈京似这个美食家,只品不贪食,很多人都不会相信,这个美食家竟是精瘦精瘦的。

大家想想看,连吃饭这样简单的事情都能够做到如此极致,也能有用武之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给自己一个成功的机会呢?

其次,就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专业。一般来说,在熟悉的领域里,容易产生起点,好过直接去一个陌生的专业里面重新学习,要好好利用自己的专业,更要利用好自己所学的专业。而且,如果你的专业和你的兴趣很一致,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具有一个成功人士的潜质或者说入门证了,如果你本来不喜欢这个专业,是调剂志愿或者通过各种机缘巧合而勉强学习的,那么也希望你在照顾自己兴趣所在的领域内,不要忘了这门专业,这毕竟是自己四年来学习过的东西,是目前而言你最熟悉的专业,丢了是很可惜的,也许你永远也不可能在这个行业里从事任何工作,但是谁又能保证你不能在这个行业里获得成功呢?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品牌。这个理念是我们的老师兄传递下来的,可以算作是咱们文化传播学院的一个小小的传统吧。怎么理解呢?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品牌,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品牌成为名牌而负责人。那么,从品牌的角度讲,首先也是专一做一件产品最容易,然后,要做好这个品牌,就要及时且持续地发布体现自己影响力的产品,注意保持自己的外在形象,从而给受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这个印象的形成当然是非常缓慢的,做一个比喻,如同用毛笔在石头上刻字,要留下深刻的印记,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那么你们的吉老师实现这个过程用了多久呢?就是说让大家认可你们吉老师是一个作家这样的过程,用了二十年。

我在上初中三年级的时候,也就是1998年前后,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深深地感觉到:我要成为一个诗人、一个作文的人。直到今天,我当初的品牌目标正在实现,而且还没有实现。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你们吉老师不是天才,甚至有些愚钝;第二,这个过程非常缓慢而异常艰辛。

再次,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前面说了,要做一件事,更要做好一件事,那么,怎么才能做好一件事呢?我个人认为,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并且坚持下去,是一条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无论是树立个人品牌,还是整个奋斗的过程,因为喜好和兴趣爱好,而变得不那么艰难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做记者的时候,采访过一个奇人,这个人大家很可能听过,他就是台湾诚品书店的老板——吴清友。吴清友当年没有任何爱好和特长,唯一喜欢的就是阅读,就是看书,然后就想开一家书店,这是一家不同一般的书店。

989年3月,吴清友创立了以建筑、艺术书籍为主的诚品书店。1991年扩大营业,综合书区、艺文空间与画廊的组合,建立了台湾书店经营的里程碑。由于诚品书店独特的定位与经营者对理念的执着,让爱书人眼睛为之一亮,开幕后很快就在市场上树立起广泛的知名度,媒体争相报道这家风格出众的书店,很多人惊讶台北竟然会出现这么高水平的书店。

当然,如今的成品书店已经成为台湾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谁能想到,在成立之初一直到成立十五周年期间,这家书店一直是赔钱亏本经营的。

我就问吴清友:什么样的精神动力让你支撑到十五年?吴清友很简单地回了我六个字“欢喜做,甘愿受”。

这是一句佛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喜欢某一件事情,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很轻松很快乐,心存欢喜,那么即使是苦的和累的,你心里也是甘甜的。也就是说,从自己喜欢的事情着手,一方面是不那么痛苦,一方面是容易坚持下来,最后的结果就是容易成功,容易做成别人做不成的事情,实现个人品牌的提升,最终达到极致,实现个人人生的垄断效应。

第二:我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也不容易回答。当然,我们不可能简单地将他看作是门口保安问话的那种形式: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到哪去?这样答案就很简单了。当然也不能像史书里简介的那样:某,字某某,某地人也。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得有一个来源。作为毕业生来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当然从山西财经大学来。所以,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一定要回答好的话,就要认真了解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当然不算是名校,但是不表示过去和现在不是名校,未来不会成为名校,是不是名校,一方面在于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我们的毕业生步入社会的表现。

那么,前面说到我们的个人品牌,后面就要说一说我们学校的品牌。其实这两个品牌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个毕业生,表现的非常优秀,那么,他所在的圈子,或者说他所在的公司或者行业就会觉得:这个孩子不错,他读的大学确实不错,很优秀。反之亦然,如果我们的毕业生表现得不好,对学校的影响也就不好。

北大猪肉佬陆步轩是一个传奇人物,北大毕业之后做了一个操刀卖肉的屠户,但并不说明他的人生就不精彩,他卖猪肉不缺斤短两,而且因为智商奇高,他看一眼肉,不仅能分出这块肉是生猪身上哪一部分,而且是否正常宰杀,喂饲料还是粮食,都能看出来,而且自己总结出了一套养猪杀猪的理论。

陆步轩后来去了当地史志办做了一名事业编制的人员,但是他真心不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最终和广东一个不安于公务员现状而下海的老板一齐创业,专门养猪卖猪肉,并且开设了全国首家屠宰专业培训学校,自编教材。

对于这件事情,网上也是见仁见智,各种观点都有,陆步轩说,自己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当然是不认同的,行行出状元,难道非得成为大科学家、大官员才是给北大长脸吗?北大缺乏这样的大科学家、大学者、大官员吗?不缺!我们说北大不缺。但是北大缺什么?北大缺一个好的卖猪肉的!卖猪肉怎么就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呢?陆步轩在这个领域干得风生水起,又是出专著又是出教材,办培训学校,这不一样实现了自我价值吗?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杀猪卖肉这样的事情做到了极致,同样是国家需要的人才。

正如时任北大校长的许智宏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并没有什么不好。从事细微工作,并不影响这个人有崇高的理想。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

那么,对于我们财大毕业的学生而言,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我个人认为,首先我们要珍惜学校的荣誉,也要正确认识和认知自己的学校。有很多同学认为,我们学校这不好那不好,或者说各种条件都达不到他理想中大学的样子,很多人从开学报到第一天起就各种不满,然后一直持续到大四毕业,甚至读研,甚至有人会抱怨一辈子,何必呢?咱们的大学真的这么不堪吗?

退一万步说,真就这么不好,你既然已经来了,已经读了四年了,面对毕业工作这样的情势,面对大公司的招聘,是数落学校的不是呢?还是极力夸赞学校的各种利好,对自己成才的各种帮助呢?我想,聪明的毕业生一定会选择后者。因为你都对自己的学校没信心,你都看不起自己的学校,你都不尊重这个培养了你四年的地方,凭什么要别人去对你的毕业证有信心?对你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你的专业水准有信心?继而对你有信心呢?而且,如果我是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我对这样的毕业生第一印象必然大打折扣,为什么?我首先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挑剔的人,是一个非常不好相处的人,是一个只想坐享其成而不愿意付出的人。这样的人,我自然不会优先考虑使用。

那我们看看陆步轩是怎么做的。首先,他很爱他的母校,很尊重他的母校,他说自己给母校抹了黑,丢了脸。看明白没?这是他为自己没给学校带来荣誉而自责,丝毫没有对学校有任何的不满,有人说,大哥别傻了,这是北大。是!这是北大,北大诞生第一天起,就是名校牛校吗?肯定不是!北大就没有缺点吗?就没有不足的地方吗?当然有!就没有人抱怨过北大吗?当然有!谁?辜鸿铭,辜鸿铭没少骂北大,说明北大也确实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可能完事具备,毕竟在世界高校范围内,北大也是不入流的学校而已。可是,辜鸿铭死了,北大还是北大。

所以,北大的荣誉和实力,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也是经历了学校和学生们不断地努力成就的,当然不是学生们拆台而成就的,所以,尊重学校,对学校和专业有自信,就是尊重自己,这一点很重要。

第三,我要到哪里去

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要去哪里?毕业之后,很多同学会选择回乡,也有会奔赴北上广等大城市,也有留在太原的。但是,选择的原则来说,还是那句话,要尊重自己的兴趣和内心。怎么便于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事业为原则。当然,有的同学可能说了:吉老师,我就想挣钱,我爱钱,我爱死钱了。那么,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什么地方更适合挣钱呢?当然是北上广这些大城市,为什么?具备一切挣钱的条件!

有很多人想回到自己家乡,如果你考公务员,或者当个老师,我什么都不说了,当然还是支持的,尽管大红大紫发得不要不要的可能性很小,但毕竟安稳,小家小业的过一辈子也没问题,毕竟个人追求不同嘛。

但是有人偏偏是知识丰富,常识为零。在2005年的时候,我北京的几个同学,学的是尖端的计算机专业和广告创意专业,不顾劝告非要回乡创业。结果怎样呢?在北京实习了半年多,觉得自己了不起,异常牛逼。回到家乡就放不下了,先凑钱,凑了十多万,盘下一个店面,开广告公司,里面装修得跟皇宫似的,搁当时的北京都是高大上,在我们乡下小县城,可谓是出类拔萃。想得是挺好,一方面做软件设计和计算机应用开发之类,一方面做广告设计,实现了专业上的完美结合。

但事实怎么样呢?能不能赚钱?肯定不能,没有尝试的创业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大家想想,一个巴掌大的县城,连像样的网吧都没几家,开发什么鬼软件?谁要呢?不过也不是完全没买卖,这几个计算机大神经常接到这样的单子,某网吧打电话:“喂,是牛哄哄电脑网络广告服务公司吗?我是某某网吧,电脑坏了,你们过来给看看。”他们屁颠屁颠就过去了,重装一下系统,挣二十块钱(当时装一个系统二十块钱)还不如给他们装修的工人挣钱快呢。其实这种生意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一个小学毕业脑子正常的人经过培训完全能够胜任。广告公司呢?小县城哪儿有什么广告设计之类的活儿,无非就是做个横幅刷个美术字,最有技术含量的是做些锦旗,什么“药到病除”“华佗在世”“杏林高手”“送子观音”之类的,反正装修牛逼的墙壁上挂的全都是这些玩意儿,以至于后来有人不明白这里面做什么买卖,一进来误以为是进了黑诊所了,专治不孕不育的。

创业创到这份上,也是无话可说了。几个人一合计:这样下去不行,每天挣的钱吃饭都不够,于是又辗转回了北京,这一次怎么样?不敢说飞黄腾达吧,至少不会骑个电动车满世界找网吧重装系统了。

所以,回家乡的同学考虑清楚,到底要干什么?千万不能凭借一腔热血。有人说,吉老师,我就想回老家养猪杀猪卖肉,那我告诉你,你这买卖至少也得是个不错的点儿的大城市,搁县城里你一斤肉都卖不出去你信不?小县城的卖肉的都是世代经营,早已经垄断了,你去卖一个试试。这是真正的县城,所以为什么县城落后呢?从县城的教育就能看出来问题,很多县城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周边市区上学,市区的孩子千方百计去省会念书,省会的有办法的人要么去北京要么送孩子出国,北京的牛人们呢?不用说了,直接一句话:“傻逼才去北大呢!”北大在他们眼里也就跟咱们县城的城关小学差不多了。所以可以看出来,赚钱还是去人多的地方,硬件优越的地方。

前两天我接受老家一家市级电视台采访,之前我要准备一本我的作品集。然后需要找一家快印店,印刷出来。找遍了所有的大街小巷,没有一家能够印出来,别说印出来,连排版软件都打不开。我说你们开这打印部干嘛呢?他们倒是很奇怪地看着我,好像我是外星来的:“打印部嘛,还能干吗?打字复印。你要上访?对面先找人把材料写好,我们这里只负责打印,不负责写稿子。”就这点儿见识。最后我的作品集在西安很快就找到一家儿快印店印出来了。

古语有云:“夏虫不可以语冰”,在我失魂落魄地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的时候,可想而知我是何等的失望。所以,如果真有同学投身屠宰业或者餐饮业,我也不建议大家去县城,就算你运气好,挣到了钱,可是你也得为自己的孩子考虑。这就是县城空心化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补脑,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到了大城市就一切万事大吉了吗?当然不是。到了大城市,这才是你实现你的中国梦的开始。找工作,第一个原则就是避免上当。我们很多同学,毕业第一年走出校门都有过被骗的经历,被骗去财产电话身份证之类,这还算好的,被骗去传销,整个人都神经了,精神亢奋,怎么说都不听。所以,要避免出现这类情况,不要以为只有建筑工地有危险,全中国到处都是危险,各种骗局,各种无良的人。北上广尤其多,原因很简单,城市人多,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找工作的时候,一听要交钱,果断离开,正常单位不可能在上班前就让你们交钱的,什么培训费服装费之类的,扯淡,没有这个道理。其次,没有五险一金的,也要慎重,一般是一些不正规的公司。北上广这类大城市,执法是很严格的,很多企业单位不敢违反劳动法,所以五险一金是必须有的。如果不提供五险一金,你就得考虑了。第三,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有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就想照着专业找,这本来无可厚非,毕竟学了好几年,有专业优势嘛。但是很多骗子也趁机浑水摸鱼,就主动跟你套近乎,帮你安排工作,他的关系有多牛多牛,然后伺机骗财骗色。在北京这类人不少,几乎是一个阶层,北京有一个时期,经常倒卖公文批文,或者合同之类的,都是不靠谱的。牛吹得特别大,好像真的很神奇,都别信,假的。真的不会找上你,你没那么好的运气,他们不是贵人,是骗子,别信。这也是给你们的忠告。

所以,去了北上广以及省会城市,首先要找一份踏实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从一张白纸开始努力,不要相信捷径,如果有捷径,捷径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专注,专注于一件事,一个行业。

考公务员的朋友们,也尽量考到大城市,小县城当然竞争少,但是具体原因我也不说了,你懂的,无论是未来成家还是孩子上学,都是问题。大城市和小城市还是小县城的差距,大家有目共睹,现在你们回去容易,将来孩子们出来可就难了。

几点忠告:

关于创业的问题

就业的问题前面说过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主要的原则还是谨慎小心,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础的事情出发,彻底把自己归零,重新学习,坚持一条道走到黑。下面就再说说创业的问题。

很多同学选择创业,说:吉老师你不用跟我说就业的问题,我不就业,我要创业,我要给刚毕业的同学们创造就业机会。那么,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当然是鼓励创业的,李克强总理都支持全民创业。在这里我对这个政策也不置可否,反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我也就奉劝各位好自为之吧。为什么这么说呢?

创业成功的有几个人,而且这些人都是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业成功的?尽管有政策扶持,但是你赔得起吗?如果说你认为你家里有钱,赔得起,可是时间你赔得起吗?但是你还要狡辩说,我学到了别人学不到的经验。那我告诉你一个事实:毕业生创业积累的经验并不比就业积累的社会经验多,这是科学总结出来的,社会学总结出来的,跟踪调查了毕业五年之后创业和就业的大学生之后得到的结论。这是客观事实,不容争辩。这其实还是正确认知自己的问题。

作为阅历比较丰富的吉老师,什么人没见过?这种创业急先锋,吉老师当然接触过。什么感觉呢?明说吧:就是感觉不会说人话了。开口闭口互联网思维,要不就是这项目那项目,要不就是融资P2P,整个一神经病。最后我以为他买卖做多大呢,后来一打听,创业失败之后,在一个大排档最啤酒推销员,但是驴倒了架子不倒,依然做着创业梦,希望从烧烤摊、麻辣小龙虾这样的大排档推销啤酒获得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继续创业。这种不作就不会死的人,我已经懒得说他了。还是咱们的校友,不是咱们学院的,具体是谁我也就不说了,但是我以一个资深媒体人的职业操守作保证,绝对真人真事。

那么,面对抉择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选择呢?我告诉大家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去辨别。这个理性分析其实很简单,就是判断这件事是意识得出的经验,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以创业来分析一下,创业赚钱快,这个是经验还是事实?这是经验。所以,不要把所有的事情想象的那么容易,没那么容易。你们玩游戏,很多人玩游戏,这个不用不好意思,我是过来人,我知道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男生在宿舍是什么德行,我很清楚,我只是举个例子,你们玩游戏,天天玩,有没有失误?肯定有吧?那么,玩一款新游戏,现实版的游戏,叫做创业人生,之前没玩过,你们有没有信心一次就通关而保证中间一次都不死?或者允许你死几次,玩通关,有没有这样的游戏?没有!创业比玩游戏难多了,game over之后,不是简单的重新来过,而是要背负更大的责任,所以,准备创业的你们,我建议要慎之又慎,要三思而后行。

其次,要循序渐进,积累阅历,才能成功。我参加过不少大学生就业指导,普遍感觉很多人很浮躁,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多么多么牛,曾经在校园里是这部长那书记的,然后就问我:吉老师,您说我这水平的得找个什么样的工作?我就问他:你就说你希望找多少钱月薪的吧。然后他很自信地回答:“我这能力杠杠的,少了两万月薪的工作我就不干!丢不起那人!”那么,对于这种超级自信的同学,我也只能祝他好运了,希望他能找到一份比较不错的、年薪两万的工作。

也有的毕业生让我给介绍工作,或者给出谋划策,要去创业,我当时也是烂好人,给他们介绍文化公司,他们看了之后第一句话就问我:这个挣钱快不快?我说快,比捡钱还快。然后他又问:“挣钱多不多?”我说很多,然后又问我:“这个活风险大不?轻松不?”我说很轻松且风险很小,坐沙发上来个葛优躺就把钱挣了。然后他笑了,我也笑了。

挣钱多、挣钱快、风险小、不费劲,这样的工作有没有?有这样的我能介绍给你吗?

关于读书的问题:

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如果不继续读书的话,读书这样的好习惯就丢掉了。这是很致命的错误。在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读书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工作还要重要,因为工作有时候不是完全给自己工作,但是读书完完全全是很私人化的事情,是提升一个人内涵和专业的主要手段,大学读完了,学位证毕业证拿到了,书也就读完了?差得远呢!学到老活到老,这不是一句空话。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话,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微信或者公众号,随时跟我交流,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谢谢大家!

作者:吉建军,字劳伍,诗人、作家、资深媒体人。

本文为吉建军先生授权艺美网发布,转发请注明来源:艺美网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